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資源回收」教會我的事

「資源回收」教會我的事

E-mail 列印
「如果真的無法修復了,就換一個新的身體再來,希望能如願當大體老師,化無用為大用。」接觸環保到現在也已經將近二十年的蔡素珍,她以「資源回收」的智慧來面對病苦。

◎不會學到會

「做生意的生存之道就是有 開門才會有入帳。」1996年蔡素珍就接觸慈濟了,但她捨不得錯過任何一次賺錢的機會,所以在時間上也就無法配合組隊活動出席。

「我應該可以從環保做起吧!」素珍當時心裡想「環保」就沒有需要配合的壓力,
但是「環保」是甚麼呢﹖她只聽說過並沒有確實的接觸到。

什麼物品可以回收﹖什麼是不可以收﹖她也都還搞不清楚,就憑著這股衝勁,當會員拿來的時候,她就拿著回收物資到花壇環保場來詢問。做中學,學中覺,慢慢學習如何去分類,怎麼去整理;漸漸地摸索出來,原來寶特瓶還可以依顏色區分,紙類還可以分一般廢紙和回收報紙,鐵罐和鋁罐就一定要先壓扁後再一袋袋的撿……。

◎到府收回收 回收送到府

概念清楚後,素珍開始拜託村莊裡的村民只要有回收物就幫忙保留,她會到府服務,自行載回環保站。每次都是趁著清晨六點多孩子還在睡覺,騎著摩托車到莊頭收回收,而晚上店裡打烊時,再跑庄尾的路線,往往收完休息時都已經半夜一點多了,她笑著說:「我是越做越歡喜!就忘記時間了。」

當時的素珍每天就只有二件事,一是顧店;再者就是騎著摩托車在村莊裡來來回回不停的繞著。

「慈濟有人做到像你這樣嗎﹖」素珍的先生,看她每天像個陀螺不停的轉,總會忍不住的念個幾句。

她總是笑了笑,不回話。

日復一日,她逐漸發現回收數量越來越多,怎麼載都載不完,只好再變更方式請大家有外出時,再將回收物資載到她家中,而大家也都樂意配合。

◎宣導清淨在源頭的觀念

回收物因為自行載到素珍家中的關係,大家似乎有種得過且過的心態。她打開眼前這個特大的黑色塑膠袋,垃圾堆積的臭味還夾雜著食物腐壞的酸味,一股腦兒衝鼻而來。

她這時才明白原來大家普遍都有物品回收觀念,但缺少回收的知識。才會將可回收和不可收的物品都載過來了。更糟糕是有些人還特地購買大袋子來裝回收物。

她開始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的教導大家,每次到村民家中載回收物時,為了不讓對方有壓力,素珍都會邊閒聊邊檢驗著。有任何問題時,也總是客客氣氣的再一次叮嚀著。回收物品可重複利用與減量的觀念,便當盒、玻璃瓶等用少量的水清洗,這才是上人教導的-「清淨在源頭」。

並到環保站收集農用的肥料袋,一個一個清洗乾淨,然後曬乾,再一個個摺疊好送到每個人家中,讓他們裝回收物品。

「我用最誠摯的心來和大家互動,大家一定會有感受、願意改變的。」蔡素珍自信的說。

生活的便利和日常習慣的改變,每天載來的回收物越來越多,她只好利用在家的時間,或是有空檔的時間,慢慢地先做分類,再依分類一袋一袋的先疊放在自家旁那塊畸零地搭建的「一線天環保站」。

等到星期假日時,花壇區的師兄們再載到花壇環保場。

◎轉念會有不同的結果

2017年6月15日,一個飄著細雨的夜晚,前方的紅燈始終亮著,素珍低頭抖了抖雨衣上的雨水。突然一台左轉的小貨車偏離車道,直接撞上路口等紅燈的她。在對方的協助下,素珍站起來後,發現只有機車受損人並無外傷,她揮了揮手叫對方先走吧!就這樣雙方自行離開現場。

隔天一早起床,才發現右手痛到無法舉起,才趕緊請先生載至醫院就醫。檢驗之後發現素珍的右肩胛骨多處骨折,需開刀住院。在醫院裡住了5〜6天,醫生完全沒有表示是否可以出院了,只是不斷的有骨科、胸腔科的醫生到病房內會診。

在診間時,主治醫生指著x光片上的白點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素珍隨口一問:「是不是骨質疏鬆很嚴重呢﹖」

「是肺腺癌。」醫生面無表情地回答。

她也面無表情地回了一句﹕「喔。」

「初估不是良性的啦, 所以要做後續的追蹤……」素珍腦袋一片空白,兩眼發呆直盯著醫生,耳朵卻聽不到醫生的聲音 。

「還好是我。」不知道是如何離開診間,坐在候診室椅子上的素珍,輕聲的跟先生說。

一面像是安慰著先生,一面又好像說給自己聽:「師父說的『業來順受,歡喜受可以打八折』,我們孩子還這麼年輕,還有很長久、很好的未來。而你會開車可以載我就醫、照顧著我。所以還好是我。」

忠厚純樸的先生始終呆坐在一旁不發一語,只是雙手不停的相互摩擦著。

◎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

「我不知道應該感恩這場車禍﹖還是埋怨這場車禍﹖」蔡素珍嘆了一口氣說著。

因為標靶治療的關係素珍的體力與精神都不如以往,而車禍也導致雙手完全無法使力,吃飯需要家人餵;喝茶要人家端,這期間生活起居都得仰賴先生和孩子的幫忙。

「衣服都穿不好了,還要出去做慈濟﹖」素珍的先生一邊幫她扣著八正道的扣子一邊說。幫忙穿好衣服後他轉身下樓邊走邊說﹕「要去分會嗎﹖我開車載你去。」

先生平常很不擅言詞,當天在車上突然對著素珍說﹕「要感恩啦!感恩撞到你的那個人!以後你能做的就去做吧,我不會阻礙你的。」

聽到先生的好意,素珍心中感受到有股暖流,溫暖著。素珍眼眶含著淚說著﹕「是啊!是對方讓我了解『捨』和『得』最大的含意。放下追求利慾;才能全心做慈濟。 」

「載我出來當志工,勝過載我到醫院當病人。」素珍感受深刻。

所以她先生當起她專用司機接送她去收功德款、到彰化分會、環保站……四處做慈濟。

◎調整腳步從「心」出發

「時間」對素珍而言就是金錢;生病之前,每次到會員家收功德款都是收完就走了,就好像在趕工收件拚業績。而現在她會在家中,先將這個月的《慈濟》月刊細讀後,帶著月刊慢慢的跟會員聊,常常是從早上坐到中午。

「或許我無法解決她的問題,但我能成為她最好的聽眾。」素珍表示這種彼此之間慢慢拉近距離,不疾不徐聽著對方訴說著自己人生的酸甜苦辣。

「當醫生給我一張申請重大傷病卡的證明單時,除了錯愕,我還能怎麼辦﹖」雖然無奈,她也表示不要把她當成一個病人,「當我是一個車禍受傷的人就好,我現在只希望能把握當下,積極參與任何的活動。腳走得到的地方,手能做得到的事,我都會認真去做。我要做一天賺一天,做到不能再做。」

素珍心裡清楚,生病已是不變的事實,「如果真的無法修復了,就換一個新的身體再來,希望能如願當大體老師,化無用為大用。」這也是她接觸環保將近二十年所體悟出最大的智慧。

圖左 :花壇互愛組隊聯誼時,蔡素珍(左四)師姊開心拿著紅燈籠與大家合影。[攝影者:許清山]
圖右 :花壇互愛環保日蔡素珍(左一)師姊與大家商議,要如何呈現出中午的菜餚。[攝影者:許清山]

圖左 :社區歲末祝福活動,蔡素珍(中間者)自願承擔引導工作,帶領會眾入場。[攝影者:梁綿彬]
圖右 :蔡素珍師姊貼心的為環保菩薩們,準備當日的茶水點心。[攝影者:許清山]
圖左 :蔡素珍(前一)師姊在花壇環保場與大家一同精進共修。[攝影者:許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