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聞法精進 佛弟子擔使命

聞法精進 佛弟子擔使命

E-mail 列印
來自北區一千七百位委員、慈誠,於 2018年3月10日,齊聚三重志業園區,參加精進一日課程。研習內容包含《法華經》要義分享,以及精舍師父講解《三十七道品講述》的精神意涵。

◎天降天衣 弟子擔使命

宗教處黃誠浩說:「大家一定很好奇,為什麼今天的志工早會,是我在這裡?因為上人身體略為不適,誠如法華經中所說的:父做子述,上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再由弟子詳細訴說,今天由我跟大家分享。」

黃誠浩表示,慈濟六家醫院的院長,正在精舍參與「慈院合心共識營」。由學長帶著學弟妹,學習如何在醫院中執行「以人為本」的醫療,希望為慈院留住更多承擔使命的人才。這就如上人早上在「靜思晨語」中慈示的,佛陀開示這麼多佛法後,弟子要一代接一代的傳下去 。

「3月8日,上人在《法華經》中<分別功德品第十七>,所講述的『天衣』,就是使命的意思。天降下大任,我們已經接受到佛的教法,一定要有使命感,將法脈相傳下去。」黃誠浩以阿難承擔佛陀侍者的故事,來呼應慈濟人的作為。

佛陀講經二十年後,侍奉他的舍利佛、目犍連有更重要的使命,亟需外出四處廣宣佛法,他們覺得該是傳承的時候,便向佛陀推薦阿難做侍者。阿難表示可以承擔,但是供養佛的食物、衣服他都不接受;他承擔使命不是為了食物,貪圖供養,而是要求「法」。也因此,阿難請佛將過去二十年所說法再講一遍。

這個故事,示現了承擔的意義,今天「合心共識營」,大林回來的菩薩,如當初的阿難尊者。過去來不及參與的慈濟事,透過師父與院長們的分享,了解過去的因緣,更能勇於承擔,把佛法再廣傳出去。

◎生活在法華經中

「法,是問題的答案嗎?法,是力量、引導,是找到答案的方法。」黃誠浩表示,只要心中有法,心境自然會改變,看不到對方的缺點,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在聞法的同時,為了讓自己好懂、好記,黃誠浩整理出法華經七卷二十八品的順序、重點及連貫性。他巧妙將每一品的重點故事,和現今的生活做了連結,印證上人所帶領的菩薩道,及對應的慈濟事。

「佛陀當時在講述法華經時,有五千人退席離去……或許,這就是累世的緣。還好,現在有上人為我們補課,否則,法華經這門課,我肯定被當掉!」

「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黃誠浩說,我們都生活在法華經中,每一個故事都值得細細品味。「上人到底在對誰開示呢?唯有人人天天聞法,才能恭祝上人常住世間。」黃師兄語重心長與大眾互勉。

◎三十七道品 學佛基本功

今日精進,感恩兩位精舍師父-德禪師父與德法師父,蒞臨會場指導與帶領,禪師父並為學員解析《三十七道品講述》的要義。

「三十七助道品不是一部經典,而是教導我們學佛最基本的修行法。是修行次第,是解脫方法,是證悟道路。」三十七種修心養性、解脫、證道之法,貫穿三藏十二部經論,是學佛的基礎,也是菩提心法,包括「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

1987年7月,上人第一次以「三理四相」,講述「三十七道品」,於1990年6月結集流通,書名《三十七道品講義》。2000年2月,再以「佛典譬喻」第二次講述「三十七道品」。

郭孟雍教授於1999年底,依據《三十七道品講義》重新輯錄創作歌詞、編曲,成為「三十七道品偈頌」。

最近一次的編纂,是以1987年內容為主,結合2000年的講述,將兩次開示的義理和觀念,去重複、使通順,以不失上人語意、語感為主編輯成書,即最新版《三十七道品講述》。

為加深大家對法的印象,德禪師父以一問一答的方式,跟大家互動─
師父:甚麼最靠近自己?
志工:心最靠近自己。
師父:不對,是身體最靠近自己。
師父:「我」是甚麼?
志工:起心動念…
師父 :「我」是執著,太看得起自己,上人給大家的,是「承擔」不是「權力」。
師父::「觀身不淨」出自那部經典?
志工:《慈悲三昧水懺》

德禪師父最後以「禪」字期勉大家,隨時保持自身的清明,共同努力,創造有緣的一家人。

◎浴佛涵義深

「印度人認為頭是最尊貴的,腳是最卑賤的;用我們的頭面去接觸佛足,就是表示極大的恭敬,這就是禮佛足的意義。」慈悅師姊希望每個人真正體會到浴佛的意涵,了解每個流程的意義,對佛起恭敬心。

「任何宗教都有其儀式,現今全球那麼多人在過耶誕節,但是佛陀的誕辰,卻只是少數國家小規模的儀式。」慈悅師姊說:「浴佛不是活動,是佛弟子的使命!在佛誕這一天,借浴佛引導眾生進入佛陀本懷,讓眾生潤漬在佛法中。」

學員簡素珠表示:「自從進慈濟,成為上人弟子之後,自然而然每年參加浴佛,只認為那是我們宗門諸多活動之一,並未細思其緣由用意…。」她期許今後不只是浴佛,甚至每一言行動作,都隨時提醒自己,身負說法、傳法、接引眾生的使命,真正要做到「法入心、法入行」。

◎聞法 薰法心歡喜

紀靜暘師姊帶來滿滿的資糧,鼓勵大家一定要聞法:「薰法香和吃飯一樣,別人看不出你飽了沒,只有自己知道吃進甚麼?吸收了甚麼?」「沒薰法香在夢鄉,薰法香就是掀開『被子』為下『輩子』!」她進一步說,自己從做事中體會到「法」無處不在,佛法浩蕩、師恩難報,期勉大家找回初發心,堅持道心,共同努力。

八十六歲的廖招治,禮拜「法華經序」時,怕自己動作慢,拜經起落跟不上大家,索性全程跪著禮拜。問她:「不累嗎?」她說:「不會啦!為了團體整齊,個人要忍耐,虔誠拜經心裏充滿歡喜。」

林修麒經常參加拜經,他說:每拜到迴向文的「願消三障諸煩惱」時,總覺得身心特別清淨。平常在工作上遇到困難,就會想到這一句,然後告訴自己:不要煩惱,努力做,就會找到解決的方法。

士林區黃美秀說:「平常在社區深耕,需要『法』的引導,所以只要有聞法的機會,一定把握因緣學習。」現承擔和氣組長的她,對禪師父的叮嚀很有感觸:「做事無『法』,就容易有偏差,會用『我執』去處理事情。唯有用『法』去印證,以『德』來領眾。」

一日精進下來,看到人人臉上閃耀法喜的光,雖然身體疲累了,但是充飽電力的心靈,已然披上天衣,隨時待命出發。

圖左 :全體在德禪、德法師父帶領下,虔誠禮拜「法華經序」。[攝影者:呂品佳]
圖右 :八十六歲的廖招治﹙右二﹚動作慢,怕起落時跟不上大家,為了團體的整齊,全程跪著禮拜。[攝影者:呂品佳]

圖左 :德禪師父:「三十七道品不是一部經典,而是教導我們三十七種修心養性,解脫、證悟道路的方法。」[攝影者:呂品佳]
圖右 :慈悅師姊說:「浴佛不是活動,是佛弟子的使命!在佛誕這一天,借浴佛引導眾生進入佛陀本懷,讓眾生潤漬在佛法中。」[攝影者:林月美]

圖左 :黃誠浩師兄分享「薰法香有法度」,他說:唯有人人天天聞法,才能恭祝 上人常住世間。[攝影者:林月美]
圖右 :簡素珠(左三抄筆記)說,隨時要提醒自己的言行,身負說法、傳法、接引眾生的使命。[攝影者:林月美]
圖左 :靜暘師姊從做事中體會法無處不在,佛法浩蕩、師恩難報,期勉大家找回初發心,堅定道心,共同努力。[攝影者:林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