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同理交契 無私付出

同理交契 無私付出

E-mail 列印
樹梢上的枝枒硬是讓春天來到、大地即將的甦醒,迅速卸下舊的葉片,好讓即將冒出的新芽可以順利發芽茁壯。大地復甦後的氣息,總會讓人有煥然一新的氣息。

2018年3月18日早上六點二十分,臺中分會舊會所聚集 了一群即將前往南庄義診的人醫會醫護人員及慈濟志工。除了既定的志工群外,另有中部三所大學(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私立靜宜大學)共有十位慈青參加,注入了年輕活力,增添新氣象。

在慈濟中區人醫會紀邦杰醫師佈達訊息後,一行人整肅裝備後,各自乘坐已分配的車輛,向苗栗南庄行駛。車隊慢慢遠離塵囂的都市,約莫一小時後,進入了南庄純樸靜謐的山區。頃刻間、呼吸到山林間清新空氣,捲入眼簾的是萬物復甦,散發出淡淡的清香,讓人聞後感覺心曠神怡;驅車間擁抱寧靜的自然、投入明媚春光、溫暖舒適的懷抱中。

車行至東河國小,當地志工列隊熱烈的歡迎,大聲唱著〈歡迎歌〉,「真正高興的見到你,滿心歡喜的歡迎你,歡迎、歡迎,我們歡迎你!」強烈感受到濃烈的真摯溫馨。

當地人醫會張東祥醫師分別一一介紹來自臺中的志工夥伴後,將義診時需注意的事項再次叮嚀,便各司其職的帶隊離開。部分在東河國小定點看診服務,有些則隨同醫護人員到鄉親家中往診。共有蓬萊線、向山湖線及獅山線,三條線路,隨後大家展開了此行的重要任務。

◎無所求付出 同理與契合

蓬萊線是由目前在竹北開業的潘昆瑩醫師帶隊,他認為到個案家中,與患者交流的心態,是以一種把對方當作家人、朋友的心態進行診治,潘昆瑩細心的觸診、聽診的方式和患者了解病情,視病如親的想法,感動在場的每一個人。

親和力極佳的潘昆瑩,每每看完一位患者後,仔細的分析病情、致病的因委,耐性地傾囊相授問診的技巧、如何緩解病人不適的方法。如此用心的分享,無非希望活動中,人人都有一種參與感,能夠有被尊重的感覺。他說:「曾經自己在參與的過程中,在很有『距離』的互動下結束了活動,覺得這樣是非常浪費時間。」

潘昆瑩接著說:「舉辦活動要讓參與者有所獲,而不是只是花了時間參加,卻毫無所獲而離開。」「疏離感」是他所不願樂見,他希望大家能夠熱烈發問,將不了解的部分,能夠直接詢問,潘醫師完全不避諱解答任何問題。

潘昆瑩感同身受,參與活動不被尊重的那分心情,大方且深入、親切的一一說明,慈青們錯愕的感受到他把大家當作是一家人,很和藹且易親近的感覺,是前所未有的體驗。往往醫生能夠義診付出實屬難能可貴,如此能同理契合同行者心理,實在令人印象深刻、感佩。

◎感恩與善解

毛開廉,身高一百八十公分、體型壯碩,就讀勤益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二年級,目前承擔慈青社社長。他很開心第一次能帶社員一起參與義診,在活動前努力規劃與聯絡,使社員如期地完成參與義診行,內心充滿了真實的感受與成就感。

推動慈青的各項活動裡,毛開廉學會對自我的要求,對精緻度的提升和期許。因為擔任社長是必須要有責任心,執行的事務要有目標性的完成。雖然在自我情緒上的控制還需要磨練,但是,在慈青活動裡他學會了對長輩的感恩,與對同儕的包容。他開玩笑地說:「小時候爸爸常以他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儀軌教我,但現在爸爸年紀大了,他的情緒控制似乎已經沒有以前好,反而讓我須時常善解父親的行為。」開廉知道,唯有時時心懷感恩,人際關係才能夠更加圓融,雖然同儕不重視感恩,但是他仍然願意時時抱持感恩心。

人醫會每次的義診行,結合來自各地醫師的專業,同時進行彼此醫療之間的交流,以愛接力服務偏鄉地區,用愛關懷病患,以誠以情守護他們的健康,建立深厚的醫病情。

圖左 :慈濟中區人醫會紀邦杰醫師,在臺中分會舊會所,為前往義診的醫護人員及志工佈達訊息。[攝影者:楊淑芝]
圖右 :慈青的活動裡,毛開廉(左一)他學會對自我的要求,對精緻度的提升和期許。[攝影者:楊財隆]

圖左 :西屯區的人醫及志工在行前合影於臺中分會舊會所。[攝影者:楊淑芝]
圖右 :當地志工列隊大聲唱著〈歡迎歌〉,熱列的歡迎遠道而來的義診團隊。[攝影者:楊財隆]

圖左 :義診前,全體醫護人員與志工虔誠祈禱,祈求活動順利圓滿。[攝影者:楊財隆]
圖右 :來自臺中的團隊上臺台接受大家的歡迎。[攝影者:楊財隆]

圖左 :毛開廉(右二),身高一百八十公分、體型壯碩,就讀勤益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二年級,目前承擔慈青社社長,帶領社員一起參與義診。[攝影者:楊財隆]
圖右 :潘昆瑩醫師(左一),每每看完一位患者後,仔細的分析病情、致病的因委,耐性地傾囊相授問診的技巧、如何緩解病人不適的方法。[攝影者:楊財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