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見證大愛 寸寸鋪路

E-mail 列印
2018年3月24日,來自十二個國家,五百四十八位實業家,暫時放下事業、家業,共聚花蓮靜思堂,參與「第七十期全球靜思生活營」。開營後,接著展開密集的真實生命課程,引領學員進入美善的慈濟世界。午后,透過 志業導覽、國際賑災慈悲的腳印,及從利他到覺悟的課程,讓學員更深入慈濟,寸寸鋪路大愛行。

◎重新點燃生命火花

大愛感恩科技黃華德,參加實業家營隊後,把「吃、喝、玩、樂」四大志業,改做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他跟上人說:「我不會讀經……」上人說:「你只要會行經就能知福、惜福、再造福。」他積極投入國際賑災,在大愛感恩科技精進付出,一路走來點點滴滴,讓他懂得對位思考,這是別的地方學不到的。

慈濟大學王本榮校長是小兒科醫師,小兒科卻有大格局。早上「宇宙物理 生命悟理」課程裡,他帶領大家上天下地、貫穿古今,以科學印證佛法,以佛法見證慈濟。早期認為佛教是迷信,佛學的「性空」與科學的「真空」有異曲同工之妙,並非斷空,而是代表無限的可能。無限的變動,有限的包容,與無限的因緣流轉,所以物質有成住壞空,意識有生住異滅,生命有生老病死。

《無量義經》云:「於法內外無所吝,頭目髓腦悉施人」這就是慈濟推動的器官捐贈,以及「髓緣布施」的理念。可以讓稱為「細胞種子」的血液幹細胞,穿越時空,因緣合和地在一個即將殞滅的身體中,重新點燃生命的火花。「眾裡尋他千百度,那人正在骨髓資料庫」,助人延長生命,並使自己部份生命得以延伸,自利利他的慈悲表現。

◎佛法印證 慈濟人間路

上人是偉大的領導者,把人帶到他不一定想去,但卻是該去的地方,並集合眾力讓願景成真。王本榮以承擔總務的志工所言:「事多莫憂、事繁莫愁、事來莫推、事去莫留。」來參加營隊的學員很多是幹部,他勉勵大家不畏人我是非,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王校長表示,慈濟最讓他感佩的是國外賑災,因為通常要動用很多人力、物力。災難發生時,一群完全不認識的志工從地湧出,不計身分、地位,以愛為管理、以戒為制度,堅守崗位無所求付出,這些就是慈濟的紀律與精神。

三十年前開始看診,王校長參與慈濟已二十年,從研究宇宙物理到了悟生命真理,他積極付出。以前參訪不同的大都市,現在去的都是受災最嚴重的地方。他感性地說:「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期勉大家體會性空的滋味,學習慈悲、大愛的精神。」

來自新加坡的譚蕾,很喜歡王校長的課,她表示,宇宙跟佛經都深不可測,是比較思想面的。科學來自西方,佛教起源印度,東渡來中國,東西方文化衝撞,擦出不同火花。每個人對佛法的理解不一樣,思維也會隨境改變:「其實很多事情是相關的,王教授以科學印證佛法,讓我領悟到自己平時思想很鬆散,沒有把點跟點、面,思維連串起來, 回去後要改變想法,力行今天很多講師分享的,有做才有領悟,相信做起事的成果必然不同。」

◎片瓦滴血上人心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當年看到美國援助臺灣,送貧戶人家奶粉、麵粉,還蓋學校、醫院,做很多好事,心裏想:「他們可以,我也可以,我也要做社會福利工作。」

1966年上人創立慈濟克難功德會,林碧玉心想:「不如一星期少打一天打高爾夫球,時間拿來幫助慈濟看帳目。」因此和慈濟結下深縁。有一次,委員聯誼會時,上人提出在花蓮蓋醫院的構想。當時空氣瞬間凝重起來,只有林碧玉舉手贊成。她對佛陀發願,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追隨上人蓋醫院。

醫院蓋好了,要啟業卻又找不到醫師,至少有十年,醫院面對人才缺乏的困境。「上人的堅持與慈濟人的愛,才有今日的慈濟。諸位新發意菩薩,我們會用愛繼續鋪路往下走,當我往生時,腳底要寫上慈濟兩個字,生生世世走慈濟路。」

徐雅君是外商銀行副總,聽到林碧玉的分享,才驚覺過去「理所當然的人生」。她自己也是財務出身,周邊的朋友覺得她講話很像老闆,課堂中聽到林碧玉為了建院,面對資金不足的困難;為了找醫生,可以放下身段,一個個去求,一關關去打通。一個會計師要放下身段非常不容易,這點也讓她反思過去的自己太驕傲,容易傷到周邊的人,未來要改變習氣,學習放下身段。

來自廣東的張金旺:「從林師姊身上學到克服困難的毅力,對於企業的目標與願景,需要有這樣的堅持才會成功。」

◎與地球共生息

2006年,一支「找不到浮冰的北極熊」影片,讓邱國氣十二年來不斷的到各處講演勸素。他問學員們:「2017年8月2日, 地球媽媽向人類發來一封特殊的信,您收到了嗎?」在這一天,人類已經把一整年可使用的資源耗盡了,之後的四個多月,都是在透支,是在向子孫借用資源。這一天是「地球超載日」,也是「生態負債日」。比起三十年前,地球超載日足足提前了一百三十九天。

人類大量排放溫室氣體,造成海洋暖化,是這個世代最大的隱憂。而受衝擊最深的是,海中食物鏈底層的生物,包括浮游動植物和磷蝦。大自然不斷地對人類發出警訊,極端氣候的危機,反應在季節混亂,如夏天開的油桐花,春天開的櫻花。眾人如果仍然漠視世界各地持續發生的警示,不思改變,將是人類受苦受難的主因。

「以前葷食主義,偏愛吃肉,尤其宴請客人,一定有雞鴨魚肉上桌。」來自廣州的張金旺,聽完邱國氣的課程,才明白茹素的重要。當邱國氣問:「今後可以做到全素的人請舉手?」張金旺毫不猶豫地舉手響應。身為副總經理的他,決定將這麼好的理念帶回公司,不但自己要茹素,也要積極在公司全面推廣素食。

◎志業導覽 啟悲心

慈濟行願半世紀,是什麼信念與力量,從一間小木屋走向全世界,從日存五毛錢的竹筒歲月,串起全球志工的人間菩薩行?資深志工為學員導覽慈濟四大志業,也讓學員從時間的脈絡中,探尋慈濟走過半世紀的艱辛歷程。

導覽從感恩堂川堂右側入口,看到綠色竹筒整齊錯落其中,慈濟「竹筒歲月」的起源呈現在前。再向前走,印順導師與證嚴上人的法照,開啟慈濟法源;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也開展延伸了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行經之路。

大捨堂是將生命催化成結晶的地方,是學校最美的一區,無語良師,善用生命教育學生。導覽分享一個十四歲孩子的故事,夢想當醫師的她,罹患罕見疾病,當她知道自己的病情,告訴媽媽:「我要捐我的身體給學生做研究。」當大體啟用時,媽媽告訴女兒:「這是我這輩子最驕傲的一刻。」學生們流淚了。重要的一刻,學生的慈悲心被啟發,成為謙卑的學子,人醫典範的種子在心中萌芽,在場有學員眼眶泛紅了。

來自福建的蔡玉瓊,在靜思堂博覽會裡,看著牆面上繪製的圖表,細數慈濟在大陸的賑災紀錄。她小時候曾聽聞1991年全椒縣受災的悲淒與害怕,慈濟的援建帶給許多人愛與關懷。二十多年後,她的孩子看到全椒中學的影片,跟她說:「這麼好的學校,我也想去。」她感受到這分緣也將延續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感同身受 付出愛

上人常說「天蓋之下、地載之上,都是一家人。」去年九月墨西哥強震,慈濟人的愛,飛越一萬二千多公里,援助頓失家園慌亂的受災戶,雖然賑災之路困難重重,但是慈濟人不忍眾生苦,堅持克服萬難付出愛。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呂宗翰,透過賑災紀錄簡報與影片,與學員述說墨西哥賑災之路。當面對災後政府與人民對立,混亂的狀況下,志工要如何勘災、造冊?這真是一項艱鉅的挑戰。然而在上人的精神感召下,志工以真誠感動了政府官員,並有十幾位民眾投入志工行列。進入重災區,看見災民的苦難,慈濟人感同身受,當下雖不能承諾什麼,但確信慈濟人的愛會再回來。

經過無數次的溝通與協調,終於取得防偽裱褙的發放名單,志工欣喜若狂,認為是受災戶的希望。二個月後,慈濟人如願回到災區進行發放。領物資的隊伍裏,看到熟悉的面容,老人家、婦女、孩童……愁容已漸平復,志工無比高興。長久時間,志工以誠、以愛穿透層層關卡,終於讓苦難的國度看見希望。

◎甘願付出 濟苦難

慈濟志工陳健,奮不顧身進入海地七十二次,是什麼信念讓他願意在這塊土地不斷的付出?「在海地賑災遇到很多困難,因為有上人的法,及全球慈濟人做後盾,才有繼續前進的力量。」他堅持在貧苦國度,深耕慈悲的腳印。

透過一張張簡報,看到人間煉獄,太子港家家戶戶是生鏽的鐵皮屋,屋子熱氣蒸烤;或是紙箱、樹枝、樹幹搭建而成的簡陋建築,家裡缺水衛生差…。小女孩三歲多了,從未穿過衣服,向陳健要一件衣服穿。

太陽城是個極其貧困,和人口稠密的貧民區。回憶五年前開始發放大米,人心不安定,仍需要維安警察巡邏。志工經過六年努力,居民信任慈濟,看到藍天白雲就心安定,之後的發放都能在短時間內完成。

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志工在海地募心募款,啟發當地人的真如本性。雖然只募到一千七百二十五古德,換算臺幣八百四十元,但這是他們多年的積蓄,其中許多紙鈔,舊到看不清數字,竹筒歲月的精神已在當地蔓延。

◎利他覺悟 信願行

2016年在慈濟論壇,上人向全世界宣布成立「慈濟宗」。慈濟基金會文發處主任何日生表示,慈濟沒有參禪打坐、不修密法,不說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淨土就在眼前,利他到覺悟,生死皆自在。

何主任舉實例印證,有一位環保志工長年做環保,珍惜物命利益眾生,八十歲時罹癌住進慈濟醫院心蓮病房,有人問:「甚麼時候回去?」老人家說:「好日就可以回去。」好友說:「今天是天公生,是好日」,她躺下來就往生了。沒念經、沒坐禪,學佛讓她這樣心無罣礙、生死自在。

欲念不生,愛心不滅,當下就是清淨、涅槃。就像南非的慈濟志工潘明水,以前住豪宅享受生活,因為隔壁一位慈濟志工請他幫忙開車去發放,從中他感受到:「原來付出愛,可以這麼快樂。」於是他開始輔導南非黑人,教婦女縫紉,有了生計能力後,翻轉人生從被助成為助人者。

潘明水帶著南非本土志工,輔導八個國家的黑人,帶動數萬位黑人志工做慈濟助人的事。何主任說:「潘明水做了才有感動,他不是想好再去做,而是做了才能去想,所以,不是思想改變行為,而是行為改變思想。」

「慈濟大愛是跟每個人建立愛的關係,如果你缺愛,現在就去愛人。不是沒有煩惱才去幫助人,而是在助人的當下忘記煩惱,內心獲得清淨,而且能轉識成智。」何主任祝福大家都有富足的人生。

透過一天課程的沉澱,心中有許多感動,要發願回到社區啟動善的循環。有學員從質疑到「正知、正見」,能以清楚的理念向人說慈濟;有學員從中轉念,心開闊了。有更多學員看到自己的不足與渺小,懂得去我執。隊輔分享菩薩之路的堅定信念,予學員一股定力。現今的社會需要正能量、正向思維,啟發人人心中的善念,用行動走向利他的覺悟。

圖左 :慈濟大學王本榮校長在「宇宙物理 生命悟理」課程裡,帶領大家上天下地、貫穿古今,以科學印證佛法,以佛法見證慈濟。[攝影者:陳忠華]
圖右 :來自新加坡的譚蕾,很喜歡王校長的課,她表示,宇宙跟佛經都深不可測,每個人對佛法的理解不一樣,思維也會隨境而改變。[攝影者:陳忠華]

圖左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分享,醫院要啟業卻找不到醫師,至少有十年,醫院面對人才缺乏的困境。因上人的堅持與慈濟人的愛,才有今日的慈濟。[攝影者:蕭嘉明]
圖右 :2006年,一支「找不到浮冰的北極熊」影片,讓邱國氣十二年來不斷的到各地勸素。[攝影者:陳忠華]

圖左 :來自廣州市的張金旺,聽完邱國氣的課程,才明白茹素的重要。他表示,不但自己要茹素,也要積極在公司全面推廣素食。[攝影者:林群傑]
圖右 :導覽志工從印順導師與證嚴上人的法照,解說慈濟法源;而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也開啟了慈濟的慈善、醫療、教育、人文行經之路。[攝影者:林群傑]

圖左 :黃金足為學員導覽慈濟四大志業,也讓學員從時間的脈絡中,探尋慈濟走過半世紀的艱辛的歷程,讓學員更深入慈濟,見證寸寸鋪路大愛行。[攝影者:戴龍泉]
圖右 :慈濟基金會文發處主任何日生表示,慈濟沒有參禪打坐,不修密法,不說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淨土就在眼前,利他到覺悟,生死皆自在。[攝影者:林群傑]
圖左 :來自福建的蔡玉瓊 (中),因為一本《靜思語》走出煩惱與壓力,開啟自己的生命之窗。[攝影者:林群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