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謹記父訓 踏出助人的一步

謹記父訓 踏出助人的一步

E-mail 列印
幼年家境貧窮,永得時一家人屈身於幾近頹圮的小屋,受盡鄰里的異樣眼光,幼小心靈受創,也因此激起他的大志,長大一定要為家庭改善經濟環境。他記住父親的庭訓─「知福、勤儉、惜福,還要幫助人」,經濟好轉後,對於 幫助人卻是做不到,基於小時候過的貧窮日子,讓他不想要將自己辛苦所賺,施捨給別人……

◎輾轉人生 已忘初衷

永得時小時候家境貧苦,一家人住的三合院,是親戚不住的半倒房子。一次,隔壁有親戚來,聽到有人說:「對面的房子半倒,還能讓人住嗎?」小小年紀的他自尊受到傷害。小學老師家庭普查,到了他家,卻不敢進去,探著頭看著黑漆漆屋裡說道:「這個房子可以住嗎?」自尊心再次受到打擊。

內心受創的永得時,發願高中畢業後,一定要賺錢改善家庭,於是選擇了做生意。也記住父親的庭訓「知福、勤儉、惜福,還要幫助人。」經濟好轉後,永得時對於父親的庭訓卻是做不到。基於小時候過的貧窮日子,讓他不想要將自己辛苦所賺,施捨給別人。父親的叮囑只做到知福、勤儉、惜福,幫助人的善行,卻早已漸行漸遠。

輾轉人生,永得時、林素珍夫妻,在美國洛杉磯從事賣麵生意,礙於有些麵條時效性即將過期,生活節儉的永得時不捨將麵丟棄。他想到嫂嫂林妙秋參加的慈濟團體,洛杉磯聯絡處,就緊鄰自己住的地方,從此與慈濟結了緣。也參與精進共修、人文活動,讓離鄉背井的夫妻,頓時感受到家的溫暖。

2009年,夫妻倆將事業轉給第二代,回到臺灣桃園,守著自己的傳統事業。2011年,桃園慈濟志工呂春桃,熱情邀約他們倆,參加靜思生活營。

「知福、惜福、再造福」是永得時在那次營隊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聽到現身說法的志工講師,分享捐榮董的心得,讓永得時深受感動,以為捐榮董的人一定要很富有。當知道講師還在租房子,還要力拼更多榮董時,讓他很震驚,也激起內心默默地發願,在自己經濟許可時,也要捐榮董。

◎重燃起點 圓父願

因為從事傳統產業,永得時帶著一群老員工,汲汲營營於忙碌的事業,也讓參與營隊的感動漸漸淡忘。今年3月,呂春桃再次邀約夫妻參與新春團拜,原以為分享的陳阿桃,應該也是很有錢。當陳阿桃SHOW出一張,女兒結婚時所穿的禮服,是從惜福站,以五十元所請購。知道從事美髮工作的阿桃,洗一個頭才賺取一百多元,還可持續捐榮董。永得時重新燃起當年所發的願,在今年要捐榮董,出一點力幫助弱勢之人,也圓滿父親所交代「知福、惜福、再造福」心願。

太太林素珍感佩陳阿桃雖然沒有錢,卻願意付出時間和金錢,這是他們在慈濟所學到的布施精神。她笑稱,過去自己的觀念,認為捐款由大企業做就好,自己只要固定在創世基金會做愛心就好。現在遇到慈濟這樣的好環境,才讓自己有所成長:「唯有踏出那一步,才能讓自己有所改變。」

這次課程中,講師邱國氣也給了林素珍強烈的反思:「做環保是在護持我們的棲息地,這是我們該做的,不是我們在保護地球,是它給我們機會,更應該在生活中,好好落實做環保。」

◎感受愛與正能量

臺灣實業家謝溢財捐善款十幾年了,但是對慈濟不是很了解。兩、三年前,慈濟風暴中,很多同行、好友不再捐款,他也有疑問,為了解慈濟到底在做什麼,他參加實業家靜思生活營。

這幾天聽到林碧玉師姊分享當年上人建院的艱辛,以及四處訪貧,從沒有到有的點滴。還有幾位講師分享慈濟以愛、慈悲心四處賑災,謝溢財才明白慈濟做的,都不是簡單事。日後,如果有人對慈濟行善足跡有所存疑時,他會分享參加靜思營所見所聞,化解他們的疑慮。

此趟營隊有深刻的體會,學員咸認百聞不如一見,紛紛表示明年要約好朋友及員工一起來體驗,把慈濟愛與正能量,帶回去影響其他的員工,也帶動家人一起行善。

圖左 :林素珍感佩陳阿桃雖然沒有錢,卻願意付出時間和金錢,這是他們夫妻在慈濟所學到的布施精神。[攝影者:林群傑]
圖右 :臺灣實業家謝溢財,此趟營隊有深刻的體會,表示明年要約好朋友及員工一起來體驗,回去要影響其他的員工,也帶動家人一起行善。[攝影者:陳忠華]
圖左 :邱國氣主講「與地球共生息」環保課程,內容讓林素珍有了強烈的反思。[攝影者:陳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