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救將  就這樣防救災

救將  就這樣防救災

E-mail 列印
「南區救將!排除萬難!使命必達!」主持人帶領學員呼口號,聲量沒有放開,帶著幾分拘謹。經過昨晚相見歡,畢竟彼此間都還陌生,對課程內容也還未深入瞭解,因此,意氣尚未能風發。

「救將!防救災體驗營」有五十 位來自南臺灣十八歲至三十五歲的青年,和初次開放讓慈誠隊員二十七位,大家齊聚在高雄靜思堂,開始第二天的課程訓練。

◎親泡香積飯 體驗防救災

早齋過後,學員們為自己準備午餐要吃的香積飯,並學習怎麼泡香積飯,這香積飯是為災區民眾準備的簡易食品,也是慈濟志工參與救災的必備糧食。

急難救助隊志工許桂榮,對於如何泡出最好吃的香積飯頗有心得,教大家先將調味包倒入碗中,加入100cc到120cc之間的水量,攪拌均勻之後,再加入乾燥飯,蓋上蓋子,靜置五十分鐘後,就是一碗營養好吃的香積飯了。許多學員第一次接觸到香積飯,都覺得新奇有趣。既然來參加了這個營隊,就是有志於救災工作,日後,這香積飯絕對是學員們不可或缺的必備食品。

魏瑪雅女士來自斯洛維尼亞,她的中文能說能寫,來做有關臺灣和大陸的宗教組織在災難救治方面的研究。二月時,在花蓮正好遇上大地震,自己也成了災民,真實體驗到地震災難的可怕,而這個體驗營也正好與她的論文有關,所以在志工陳美羿老師的陪伴下,特地來參加,她覺得慈濟的救災工作面面俱到,做得非常好,讓她印象深刻。

◎救災有科技 事半而功倍

在東302教室裡,「慈悲有智慧 科技有人文」的課程中,講師宗教處柳宗言先放了一段影片,以物資豐富的年輕人和落後貧瘠地區的人,對比日常的生活飲食起居,真是發人深省。柳宗言幽幽感嘆:生活在台歡臺的我們,真是非常幸福啊!在座的學員也一體有同感。陽光青年洪瑞陽就覺得要更珍惜幸福、減少抱怨。他曾跟著母親在八八風災後參加賑災工作,因此,他希望在這個營隊裡能學到賑災的相關知識和技巧,才能從容上陣,不至於添亂。

接下來,柳宗言以自己豐富的救災經歷,介紹在巴基斯坦、泰國、辛巴威和臺灣等地的賑災情況,和救災用的科技產品。巴基斯坦的大水患過後,因為看到了小嬰兒夏娜一家人,在連牆壁都沒有的「家」席泥地而睡時,而研發出簡易組合式睡床;因為沒法煮飯而研究出方便好用的香積飯。泰國曼谷淹水長達三個月,為了要有乾淨的飲用水,而研發了淨水船;因為不忍石頭國辛巴威的孩子露天上課,而蓋了簡易教室。

九二一地震過後,為了方便在災區煮食,而研發了「行動廚房」;為了讓災民和救難人員能有較為舒適的坐臥,而研發了福慧床。凡此種種為因應救災而研發的科技產品,其發想是證嚴上人憫念災民的慈悲,其研發完成是慈濟弟子智慧、力量和愛心的集結。講師柳宗言說:「這都是為了能使救災順利,讓災民早日離苦得樂啊!」

◎適才及適性 分工且合作

在災難現場,為了便利救災工作的推動,會將救災人員分編為六個功能組,「安管資通」是協調中心,其餘分別是「物資運輸」、「餐食水源」、「住屋」、「綠能」和「人文紀錄」,雖然救災是整體性的工作,但可依專長、興趣,適才適性、各司其職。就讀樹德科技大學的學員章靖宜,未能如願參加「住屋組」,而被分到了「人文紀錄組」。活潑開朗的她,覺得能多元學習也很好。生活在多地震的海島,她想要將學到的知識做成圖片,向下扎根,教導小朋友從小就能建立避難常識。

救將功能組分配好之後,便各自帶開分工討論。綠能組負責的工作是災難時架設燈,利用再生能源架設燈具,為黑暗的災區點亮一盞盞光明。慈誠學員林展毅是職業軍人,對再生綠能很感興趣,他認為學習綠能知識,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實用。

各組選好小組長,組員認領好任務後,早上的課程就大致圓滿了,下午前往杉林大愛園區,實際演練情境模擬,做職前訓練了。一直在杉林大愛園區教獨輪車的慈誠學員王萬全,從上午的課程中,感嘆於同在一個地球的人,生活竟有天堂與地獄之別,他想要組成一個團隊,用「行動廚房」來推廣蔬食午餐,減少地球暖化帶來的災難。

學員長在布達完注意事項後,帶領大家呼口號「南區救將 排除萬難 使命必達」,聲音嘹亮、堅定許多。這些「救將」都將是救災生力軍,不論是慈誠老將或青年小將,都會跟隨著救災前輩的腳步,走向災區「排除萬難 使命必達」。

圖左 :學員洪瑞陽(右)分享,曾經陪著母親(慈濟委員)參加八八風災的援助工作。希望自己能多瞭解救災相關知識,以後有機會參與救災時,能得心應手。[攝影者:黃靜蘭]
圖右 :來自臺南的學員俞羿安,專心聽講,認真記下每個感動心得,雖然目前待業中,但期望以後可以發揮救災功能。[攝影者:黃靜蘭]

圖左 :第一節課,「慈悲有智慧·科技有人文」,宗教處柳宗言分享,參與國際賑災時,團隊運用智慧解決語言、文化差異等問題。[攝影者:黃靜蘭]
圖右 :柳宗言師兄精闢的分享豐富精彩,學員們都聚精會神,專注聆聽。[攝影者:黃靜蘭]

圖左 :陳美羿師姊(右)陪伴魏瑪雅教授(左)參加營隊。當美羿師姊,感動熱淚盈眶,魏瑪雅適時伸手輕拍安慰。[攝影者:黃靜蘭]
圖右 :學員章靖宜(左)活潑開朗,就讀樹德科技大學,她願將學到的救災知識,回去後製作成圖片教材,教導小朋友,將救災的相關資訊向下紮根。[攝影者:黃靜蘭]

圖左 :來自大寮區的吳順良師兄分享,報名這次營隊的動機,因在社區即經常參與救災工作,希望學習更精確的救災知識,當有需要時可以派上用場。[攝影者:黃靜蘭]
圖右 :學員一起討論隊名。[攝影者:黃靜蘭]
圖左 :為了讓營隊運作更順利,慈誠師兄們討論著,接下來營隊進行時的注意事項。[攝影者:黃靜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