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合力供餐 救將準時達陣

合力供餐 救將準時達陣

E-mail 列印
餐食組學員要負責提供點心、飲料和全套的晚膳。學員們認真學習並且通力合作,準時順利完成全部也都有口皆碑。任務,小組長特別稱讚隊中劉峻茹與許惠茹的優異表現。

3月24日,在高雄靜思堂舉行的南區「救將,防 救災體驗營」,完成靜態課程,在講師許桂榮連連叮囑:「不能有廚餘,不能有汙染,任務完成時,設備要復原。還有任何問題儘量問。要記得,操作過程必須注意安全、安全、安全!」然後營隊全員三十五歲至十八歲五十位學員及二十七位慈誠,分成六大功能組—「安管場控和資訊通訊」、「物資管理和運輸配線」、「住屋場布」、「餐食和水暖」、「綠能照明」、「人文紀錄」,移師杉林大愛園區實務演練。

◎行動廚房功能強 分工合作備餐食

「大漏勺一、大湯勺一、湯勺四……」學員吳湘瀅與王銥諠蹲著仔細清點大小廚具,杉林區的春陽亮麗當頭,體驗營的餐食組正式開始運作。一旁的急難救難隊楊慶堂已經忙不迭地就位,開始介紹第二代行動廚房的種種特異功能:六個檯位,同時可以安置十二個蒸飯鍋,三十分鐘煮出六百人份米飯;蒸籠、炒菜鐵鍋、大湯桶也都可以適應需求靈活安置。

行動廚房邊,是淨水船,另一邊是火箭爐,也都是餐食組的主要學習內涵,學員們也都興趣盎然地傾聽說明。負責解說的志工,都把操作的安全守則一再強調。一個提供快速的強大熱能,一個至少可以日產五千公升純淨飲水。就讀中正大學的研究生學員陳虹利認為,在災區熱能與淨水都是最急需的生命資源,科技能夠優先提供清涼與溫暖,對受災人是最大的幫助。

食材送達了,有土司、,有果醬,發布的任務是製作點心。組員們稍作商量,決議製作三明治,六位學員立刻就定位抹果醬。醬料多樣,草莓、花生、藍莓、巧克力,大家分工合作隨機組合,學員陳毅橋平時還會做家事,切土司片卻不免笨手笨腳,在旁的志工忍不住提供指導,才逐漸上手。很快,四十分鐘後,首批成品已經推出。

學著操作火箭爐的學員,隨手就燒了開水,接到的任務同時要求提供飲料。十幾公升的小桶明顯不夠,男學員抬過來大桶接續燒水、投入茶葉,很快就茶香四溢。小組長問明還有冰塊可用,有組員立刻認領工作。不多時取來冰塊,兩大桶檸檬紅茶也就跟著完工送貨。「好喝嗎?」「看到有人喝過後那種滿足的表情,成績應該不差。」最年輕的組員,是就讀臺南慈中高二的張旭晧如是回答。

◎任務達陣且圓滿 不分年齡一起做

「組員們素不相識,組合起來免不了忙亂,但是稍稍調整步伐,就能很快就完成任務,也是奇蹟。」小組長是從澳洲念完大學回來臺灣的林平寬,對於學員的表現讚嘆極了,他認為「師姑師伯的妥善規劃與殷殷指導,才是我們順利完成的主因。」對於組員中,年紀稍長的許惠茹與劉峻儒帶頭做事,更是感激不盡。

初步任務告一段落,看起來就是大姊的許惠茹,提醒組長準備做晚餐。經過聯繫,取材、燒湯、做香積飯,組員們居然井然有序的分頭張羅,晚膳的重頭戲隨之登場。

許惠茹是國中英語教師,拿起食材,惦惦斤兩,說出菜名,提供互相搭配搭配菜色的概念,不但全部組員為之拜服,就連在旁督導、協助的志工也都凝神傾聽。徵求意見,提出看法,不堅持己見,統整意見,舉手投足之間確有優質教師的身影。

「這是極有意義的學習,都可以在教學現場做省思。」許惠茹說,面對災難,物資、人員都會有各種挑戰,彼此間也沒有統屬關係,要完成救災任務,哪怕只是提供餐食,都是極大挑戰,這與一般常態的狀況大不相同。「參加演練,讓我們成為種子,出任務就有概念、有步驟。類似的研習,在社區、在學校都值得致力推展。」

劉峻儒四十出頭,本來在桃園工作,前些年回鄉務農,栽種竹筍和水果,平日在家難免動動鍋鏟,大鼎大鏟則不曾用過。但是相較於其他學員,因為鋤頭拿得順手,大鍋鏟翻動起來自然虎虎生風,加上明顯擁有掌握火候與工序的優勢經驗,立馬成為大廚的不二人選。原來接獲任務指令是四菜一湯,飯湯任務分別切割出去,四菜的重任依舊沉重。可是一道道菜順利產出,經試吃成功,又有鄉民提供的加菜,炒菜數追加為六,「阿儒師」不辱使命一一完成,於是「阿儒師」的封號也就不脛而走。

◎妥善調配大學問 準時開飯了不起

「我今年十七歲!」負責送達便當的張旭晧認為災區物資不易,妥善調配,是很大學問。時間是下午五點四十五分,正好在規定時間,湯菜飯全數依照任務的指定送達。張旭晧說:「用心安排、分工合作,就能很順利達成任務。」

夜幕已深,營隊的所有人員愉快地享用「救將」所提供的餐食,餐食組的成員都對成果相當滿意之外,同樣來自敏惠護校的王婷鈺與陳孟娟,乃至斯洛維尼亞籍的魏瑪雅伉儷也都有口皆碑。長桌上裝菜的長深鍋都已見底,香積飯還剩不少,明天清晨正好可以用來煮粥。

有資深成員們在感恩之餘,不免提起去年「救將營隊」晚上八點多鐘才吃晚飯的慘烈記憶,對於今年優質的表現,皆給予熱烈的讚美。

圖左 :組員們井然有序的分頭張羅,大家一起準備晚膳的菜餚。[攝影者:鄭家貴]
圖右 :講師許桂榮連連叮囑:「不能有廚餘,不能有汙染,任務完成時,設備要復原。[攝影者:鄭家貴]

圖左 :學員熱絡的互動,共同討論晚膳的工序。[攝影者:鄭家貴]
圖右 :宛如姊弟的許惠茹與張旭晧一起負責領取食材,他們正是如假包換的母子檔。[攝影者:鄭家貴]

圖左 :「大漏勺一、大湯勺一、湯勺四……」吳湘瀅與王銥諠蹲著仔細清點大小廚具[攝影者:鄭家貴]
圖右 :移師杉林大愛園區,學員們認真學習並且通力合作,搬來福慧桌布置場地。[攝影者:鄭家貴]

圖左 :從澳洲念完大學回來臺灣的林平寬是小組長,對於學員的表現讚嘆極了。[攝影者:鄭家貴]
圖右 :下午五點四十五分,餐食組正好在規定時間,把湯菜飯全數依照任務的指定完成並送達。[攝影者:鄭家貴]
圖左 :下午營隊移師到杉林大愛園區,講師許桂榮仔細叮囑,學員們認真學習。[攝影者:鄭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