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培訓相見歡 領受前人付出

培訓相見歡 領受前人付出

E-mail 列印
2018年03月11日的午後,慈濟大安區慈誠和委員培訓課學員們陸陸續續報到,這是首次上課,共有六個培訓團隊陪伴,溫馨歡喜的齊聚在大安聯絡處共同成長,更深入認識慈濟人文。特別邀請志工邵照馥分享早期如何做 慈濟傳法脈、舊法新知、法脈相傳,並以《舊法用心知》這本書與學員們結緣。

◎彎腰摺被學柔軟 莊嚴儀軌攝身心

首次上課相見歡,大家利用星期日的半天,先來個破冰之旅,透過行、住、坐、臥四威儀,服裝禮儀、禮佛、龍口含珠鳳頭飲水傳承,希望學員感受慈濟家風。雕塑每位學員法入心、法入行、無論是否穿著制服,行儀都要端莊。行住坐臥展露佛弟子的儀軌、慈濟人文。

從去年的社區見習跟禮儀的種種,學員林梅發現今天學到更細微、更加增進及更多的補充。如摺棉被,家中的棉被是隨便的摺,但今天才知道有這麽大的學問。她以感恩心謝謝所有的志工的陪伴,有如置身大家庭中受到無盡的愛護。

學員閻沛林說:「在這裏學習到太多東西了,連摺棉被我也是剛才學習起來,在家也不是很會摺,來這邊試試看,事情很不簡單,很多的細節訣竅,我們都不清楚。希望在這一年的培訓能夠更瞭解慈濟,好好走在菩薩道上付出。」

吳素梅分享,今日的儀軌讓她覺得慈濟是大家終身學習的社會大學。她說:「這裏的課讓我感受到端莊的美儀,讓人很賞心悅目。」她說自己是一個很心急的人,屬於比較急躁又粗枝大葉的,她會學習盡量收攝自己習氣。

她的慈濟因緣很早,在陪同孩子上親子成長班,同時兼具慈濟會員,也參與921地震舖連鎖磚。雖然婆婆認同慈濟,但婆婆覺得應該先圓滿家庭後再說,加上兩個孩子相差八歲,因此延宕至今。在最小的孩子今年讀大一,她認爲因緣成熟於是參加了培訓。

◎學習前人典範 成就自己又度人

在短暫的十分鐘內,講師林欣璿透過「一家親遊戲」,讓培訓學員快速的認識法親家人。由培訓幹部、隊輔與學員各自直屬志工帶著培訓學員,彼此互相認識,培訓學員手上的那張紙記載的名單越多,代表將參與慈濟活動越多;也顯示修行之路除了自己下功夫自修,也得靠團體的共修,眾志成城,發揮相乘效果,也實踐以佛法度人。

講師邵照馥(法號慈胤)透過一張張舊照,分享早期如何做慈濟傳法脈、舊法新知、法脈相傳,並以《舊法用心知》)這本書與學員們結緣。學員岩珂感恩邵照馥分享早期如何做慈濟,早期的慈濟志工克勤克儉克難,一點一滴的分享、說慈濟、做慈濟,從一生無量,如果沒有前人的付出,也不會有現在的志工隊伍浩蕩長。

跟早期的相比現在做慈濟要去付出,資源已經很多,只要有心就能夠給需要幫助的人一份力量。岩珂提到若是學習是百分百,做到的往往只有百分之七、八十,她期許自己未來做的更精準;因爲出班的整齊就是慈濟人文之美,來自於個人,要做好自己。

在大學的四年、研究所兩年都是慈青,自2011年就參加慈青社,參與很多營隊的學員陳俊男很感恩有機會可以來參加培訓的相見歡課程。回顧之前所學,除了法喜充滿,並發願在未來也繼續在這條人間菩提道上廣邀志工參加,影響更多的菩提種子,一起扛上人的米籮,為苦難衆生服務付出。

陳秀桂多年前上海博士班畢業,三年前參加見習,去年培訓,但因爲工作關係,培訓課程時數不足,今年是第二次培訓。她感到在這裏上課,好像回到最初爸爸媽媽教導孩子一樣用心。

結尾時,志工許學智用木魚與觀世音菩薩的故事勉勵培訓學員,本是同根生的木材,因忍耐的層次不同,會有所不同的成就。他期許培訓學員耐得住二至三年的雕琢考驗,被雕塑成一尊讓衆人禮拜的觀世音佛像,也有耐不住工匠在自己身上一再雕琢,則當木魚,每次上殿堂受敲打。木魚當不成則當木屑,再不成可就燒化為灰炭。他以視逆境、困難是成就、考驗,鼓勵培訓學員勇敢邁步在這人間菩薩康莊大道上,學習為苦難眾生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