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人醫紀實 安身安生安心

人醫紀實 安身安生安心

E-mail 列印
2018年慈濟人醫會第六屆臺灣論壇,於2018年4月1日在臺北新店靜思堂舉辦,慈濟六院同仁及北、中、南、東各地人醫共四百多位參與盛會,各區的人醫們在這次論壇中,分享在地的經營過程及成果。

◎安身 安 生 安心

中區人醫會紀邦杰醫師、廖德川醫師、 蘇偉苓護理師分別分享,紀邦杰醫師於九二一大地震後,帶領著人醫菩薩在各個社區,以及時、直接、尊重、務實、感恩的原則,關懷街友、義診。2007年人安基金會平安站站長,向他募街友每天吃的蔬菜,紀醫師應允護持;請他們直接到約定的果菜商廖學正的店裡取菜,每星期二至三次,至今十多年從未間斷。

之後,因街友有時有病痛,無法到醫院就醫,就安排定點每月一次的義診迄今。紀醫師感恩,每個月都有二十多位人醫護持,更感恩社區組隊、相關功能的支援,使得關懷與義診勤務順利圓滿,為中區人醫留下美善足跡。

廖德川醫師藉由影片分享,街友翻轉人生的回饋:「講一句心裡話,如果沒有慈濟,我活不到現在……」這是一位翻轉人生的典範,因為有人醫及慈濟志工給他膚慰、給他祝福,現在已找到一分安定的工作。

廖醫師接著說:紀醫師不忍街友寒冬受凍,動員五十多位的人醫及志工雪中送炭,走入火車站地下道關懷,送熱食溫飽街友身心。希望他們能感受慈濟人的愛,是有溫度的大愛,希望街友能夠從手心向上,翻轉為手心向下的人間菩薩。

◎找回生命價值

蘇偉苓護理師以簡報說明,讓學員快速了解中區人醫的人安義診,讓街友可以安身,解決身體的病痛,還要協助他們就業安生,陪伴關懷使其安心。最重要的是,讓社會能夠看見他們,讓街友能夠重回社會,找回他們生命的價值。

蘇護理師舉例,當初街友協會承標臺中市政府一中街的掃街工作,就找紀醫師商量:如何讓街友重返社會?紀醫師邀約慈濟志工,做了一些環保標語,讓街友在清掃工作中更能得心應手,同時勸導在工作的時候不喝酒、不抽菸、不嚼檳悢,衣著整齊、不穿拖鞋,讓人看起來就和一般的環保志工一樣。他們做到了,也做得非常高興,目前每個月有十五位街友在做打掃工作。

安心方面,邀約他們來參加浴佛,中秋佳節人團圓,廣開寶塔--舉辦發放關懷,恭敬供齋--給予溫飽餐,食輪轉法輪轉安身心,再來就是讓他們體悟,參加活動不忘手心向下,捐款助人做善事。

◎人醫愛心 不分你我他

2014年創世基金會新店分院請託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協助為院生口腔衛教篩檢及口腔治療,因此,牙醫科的黃大森醫師開始每個月到創世基金會,幫院生做口腔篩檢、牙周治療及衛教,讓他們擁有比較好的口腔健康。

除了到創世基金會外,黃醫師也和雙和醫院醫護團隊,到偏遠地區老人之家幫老人做口腔健檢,另外就是,有些社區非常多無法出門就診的民眾,醫護團隊就帶著牙科器械前往做「到宅醫療。」

黃大森醫師想來參加人醫論壇,是因為:「今天論壇中有一項是長期照護的議題,慈濟在這方面做得比較深入,要來了解、學習慈濟是如何做長期照護。」

◎原來可以這樣付出

滿頭銀髮,但紅光滿面,搭了三個多小時的車,仍然精神奕奕;他若不說,還猜不到他已經八十五歲了,他就是中區人醫邱振煥醫師,目前還服務於大林慈濟醫院。提到慈濟因緣,邱醫師扳指數數:「十六、七年了吧!」九二一地震時,他投入義診服務,兩年後應紀邦杰醫師之邀,參加培訓受證為慈誠。

邱醫師在人醫服務中體會最多的是,人生除了赚錢外,還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是最好的。「慈濟是一個學習的地方,常聽上人說『要多付出』,就覺得應該加入慈濟人醫會的行列。」2004年加入慈濟人醫會之後,只要有機會參與,一定不漏掉。「在臺中都是固定的,如:南庄、新社等,還有街友的義診,只要知道訊息一定很樂意、很高興的去參加。」

邱醫師專長是婦產科,加入人醫會後以家醫科為主,第一次來參加人醫論壇。他坦言:「雖然加入慈濟十幾年,但是很多事情是不懂的,不懂怎麼付出,更想知道身為慈濟人醫該怎麼做?一定要來學習。」聽了各區人醫說明如何配合慈善工作,以及各區長照模式的推動,他才知道:原來慈濟的慈善、醫療,是可以這樣付出的。

圖左 :紀邦杰醫師說,本著上人普天三無的信念,提出安排義診,確實解決街友疾苦。[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廖德川醫師藉由影片分享,街友翻轉人生的故事,街友分享:「講一句心裡話如果沒有慈濟,我活不到現在」因為有人醫及慈濟的志工給他膚慰,給他祝福,現在已找到一分安定的工作。[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蘇偉苓護理師以簡報說明,讓學員快速了解中區人醫的人安義診;讓街友可以安身,解決身體的病痛,還要協助他們就業安生,陪伴關懷使其安心。[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黃大森醫師(右二)會來參加人醫論壇,是因為:「今天論壇中有一項是長期照護的議題,慈濟在這方面做得比較深入,要來了解、學習慈濟是如何做長期照護。」[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聽了各區人醫說明如何配合慈善工作,以及各區長照模式的推動,邱振煥醫師(前中)才知道:原來慈濟的慈善、醫療,是可以這樣付出的。[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臺北慈濟醫院徐榮源副院長在分組討論時引言:長照的急迫性,若以人醫在社區慢慢的往診、義診這種模式、效率,如果沒有新的方法來推動,將來要把全臺灣所有的老人照顧好,可能會有一些問題。[攝影者:許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