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醫療服務金三角

醫療服務金三角

E-mail 列印
第六屆慈濟人醫論壇,第一階段人醫紀實是北區(新竹、臺北)團隊,新竹人醫會以「失智預防照護與長遠規劃」,臺北則以「大愛共伴有情天 人醫合和護長照」為題,分享近年來的運作與成效。

「如何將醫療帶入病人的 家中?」來自新竹人醫會范文勝醫師、臺大醫院竹東分院詹鼎正院長和清華大學楊梵孛教授,因緣聚會在新竹促成完整的醫療金三角,以人醫為種子、專業做基礎,深入社區教學培育人才,落實社區長照規劃。

「一切都是好因緣。」范文勝醫師接著說:2012年於慈濟臺北東區聯絡處,認識楊梵孛教授,當初她是臺上的講師,我是學員,從此種下善的種子,回到新竹後得以邀約楊教授培訓志工。2016年詹鼎正院長從臺大醫院金山分院調到竹東分院,新竹人醫會資源倍增;感恩楊教授、詹院長鼎力相助,從培訓志工到落實社區開花結果。

◎專業訓練培育志工

任教於清華大學的楊梵孛教授,長期研究神經科學領域以及認知相關疾病(如失語症、失智症等等),專注於失智與認知方面的教育和研究。2015年開始與新竹地區的醫院和慈濟人醫會,進行憶能志工的培訓。首先從當地慈濟人醫會成員和慈濟志工當中,挑選能積極配合課程,暑假期間開了八十個小時的課程,培養了六十五位的憶能志工。

課程中安排與失智相關的知識、簡單的體適能教學,希望每位志工面對長者有關身心靈問題時,都能具備知識提供諮詢。這些志工當中有醫師、護理師、慈誠、委員還有藥師,陣容以專業為基礎。課程結束後,除了具備失智相關知識,也學會輔導老人的技巧,包含在長照2.0裡常見的懷舊療法、藝術治療、心理輔導的技能,還有思考和記憶力加強方面的活動。

◎走進社區把人找出來

除了培育志工,更在社區不定期的舉辦篩檢活動,楊教授表示:「病人沒有走出來,我們要走到他身邊去。」利用新竹靜思堂或走進附近的眷村社區,在活動前由志工做完整的篩檢說明,篩檢過程中透過專業的量表,包括簡易心智量表,還有一些高齡憂鬱症測試,對於檢測有問題的馬上轉診到臺大竹東分院,這就是由新竹人醫會、清華大學和臺大竹東分院組成的金三角,能提供更便捷的服務。

走進社區把人找出來,篩檢完馬上由醫療院所接手,接下來還有後續的關懷和認知訓練的活動。認知訓練的部分,送到清大執行或是在地聚點;在慈濟聚點的環保站,以環保志工為主要優先照顧對象,篩檢過程中穿插許多活動絕無冷場,篩檢後即刻展開檢討會,把篩檢分數計算出來,再送到搭配的醫療院所接受後續醫療,這些資料也會完整的進入篩檢系統,由人醫會統籌管理和後續認知的訓練服務。因此,人醫會在此扮演種子的角色,與教育、醫療做好連結,建立一個大數據和健康營的概念。

◎醫療服務金三角

詹鼎正院長建議,篩檢簡單化、志工人人可參加,篩檢現場搭配人醫會在場,提供會眾做健康諮詢,因此在進行篩檢後,病患馬上可以預約看診,患者都非常開心。只要民眾在篩檢當天願意走出來,能同時受到志工、醫護人員的關懷,因而敞開心門,願意接受後續的照顧和看診。

新竹關西地區有二十一個里、七個診所,每個診所要負責三個里,詹院長讚歎范文勝醫師:非常認真在所屬里內做衛教活動,更以身教讓大家看到,如何走入人群做一位仁醫;范醫師積極在里內發動醫療群,邀過去培訓過的醫師、護理師、藥師一起走入人群。在這個金三角中,楊教授希望:人醫會要發揮設立社區聚點和志工培訓,更期盼未來醫療,也能加入深耕社區的行列。

詹鼎正院長結語:所有篩檢出來的病患最後都安排就診,因此醫院是所有篩檢活動的後盾。篩檢的工具不限失智,連憂鬱、衰弱症等都可以透過篩檢得知。他更鼓勵大家,如果自己學會,就可以先從家中和自己所在團體中進行。而醫療群針對失智症有特別的轉介和費用,將此金三角建立起來,從研究到社區再到醫療的完整結合,希望未來能夠真正做到落實社區。

圖左 :范文勝醫師積極在社區做衛教活動,更以身作則帶領醫療群走入人群做仁醫。[攝影者:張明進]
圖右 :任教清華大學的楊梵孛教授,主要從事失智和認知方面的教育和研究,以專業培育志工。[攝影者:張明進]
圖左 :臺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表示:「經過篩檢出的病患最後都會安排就診,因此醫院是所有篩檢活動的後盾。」[攝影者:張明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