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美善傳法 共知共行

美善傳法 共知共行

E-mail 列印
慈濟會所大至靜思堂,小至聯絡處、環保站都具有慈濟人文,而人文是要如何呈現呢?參與布展的志工們各集思廣益貢獻所學、利用隨手可得或回收的物品將其呈現,讓來到慈濟會所的會眾,都能感受慈濟的人到溫度。

從慈 濟五十周年起以科技傳法,結合多媒體讓會所呈現多元及互動。4月1日有六十多位來自桃竹苗、大北區各會所布展功能團隊,齊聚新北市慈濟蘆洲聯絡處與文發處同仁共同學習及討論,期讓各會所團隊在布展過程有方向可循,減少摸索時間,而不是孤軍奮戰。

展布呈現需求層面很廣,必須要需志工有所共識,並組成各功能組相互支援。雖然動用的層面很廣,但過程中讓許多人學習到許多不曾接觸到的領域,也透過磨合,成就一場歷史的呈現,期能接引更多人參與大愛的行列。

◎多媒體科技 延續物命

「多媒體與科技」文發處多媒體組莊茹貽說明,因應現在的代科技,也會思考展場要做怎樣的如何呈現。現今多媒體在布展所扮演的角色,能補足平面對於空間的不足的呈現,也可以做即時更新資訊。如花蓮今年2月6日大地震,即時做出一則,慈濟對社會大眾財務釋疑的多媒體訊息,放在網路上讓大家做流傳,也立即更新提供大家做點選。

因應課程主要以分享為主,來自永和區講師盧瑩順,以雙和靜思堂的布展經驗示範光雕投影。「利用光影的變化,將現有的展品重新活化。」他說明社區可以透過現有的投影機,加上自己實際的展品做定位;設計一幅畫面,去符合現有的展覽品,投出來的效果就會很立體,視覺效果比較好,又不需更多的費用。盧瑩順表示,目的將現有展覽品,再做活化物「延續物命」的理念。

緊接著來自桃園講師許峻嘉,分享桃園分會布展經驗。因海報無法放太多的圖片和文字,傳統為了放影片,需要增加電視,佔用空間,而今他透過AR(虛與實)與VR的結合方式,透過手機與電腦結合影像,做同步檔案傳輸,能讓靜態的展覽更趨活化。會眾可以利用現有的手機,將海報裡的照片融入影片,讓照片可以再去說故事。

蘆洲區來了三位音控組志工參與「多媒體與科技」課程。年輕的許志銘表示,聽了兩位講師的課都很受用,讓展覽呈現實境立體的視覺感受,跟一般的平面展截然不同,更能吸引會眾流連駐足。對此,許志銘說道:「前提是要有符合展覽的主題想法,剛好是對應到這種呈現方式,才會更生動地讓人直接了解布展所要表達的意境,如此才有其呈現的價值在。」

◎共識與共行減少浪費

「空間布置與規劃」由文發處林柏吟分享今年呈現的「清水行願館」,經過八十幾次的會議,半年的施工及臺南靜思堂布展經驗,讓各會所有所參考;透過磨合接引更多善緣,也將閒置物品使其物命再造。她說:「展布行程需要有企畫團隊成立、合心關懷窗口、企畫及空間規畫是息息相關,展布要呈現主軸跟企畫很重要,空間規畫與說法傳法的動線更有關聯,各會所要發掘在地特色,讓來參訪的人心生歡喜。」

有十六人參與「空間布置與規劃」課程,新竹團隊有五人,其中張谷稔有攜帶筆電,呈現初步的三D模組,他分享會所有二個館及一樓感恩堂已經有二次共識會,需要再明確的主軸、調整步調及討論內容的呈現,利用研習,讓團隊凝聚共識。志工周棉說:「大同是新會所,雖然小空間,但一樓都有志工做環保,希望在牆面布置,讓志工和參訪的人能夠感受慈濟人文。」北投區因關渡園區還有四年工程,特地前來學習,為未來做準備;大安區團隊有四人參與空間規畫,另有多人來參加布展之外的課程研習,希望將臺北分會的空間重新做規畫,接引更多社區民眾來參與慈濟。

北投謝明讚原本是統包工程,規畫準備退休,但有許多閒置的木工工具,他來學習慈濟的布展,希望自己的工作資歷,能對布展有所貢獻,也提供各區如果有需要的工具,也可以跟他借用,讓物命能繼續發揮。

「策展企劃」文發處陳怡君表示:「展出的東西有意義、有溫度,讓人馬上「秒」懂,入他的心」,四大志業環環相扣,八大法印要步步相連;並分享四大綱--「策展關鍵要素、企劃定義與態度、撰寫策展計劃書、展布進程」,並分享只要「人」不對,策略與方法再好都沒用,所以事前規畫、磨合共識很重要,並希望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板橋團隊郭志榮分享「如何召集團隊與分工」,例如:設立關懷組及執行祕書團隊,協調整合意見及人才邀約,不管在分組或功能,最重要還是在人,他說:「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團隊要箍資深志工,他們雖然非專業,但可以去做桶箍菩薩來參與,找對的人做對事,是達成最少阻力,但最大成效」。

◎美善傳法有你我

「平面海報製作」文發處多媒體組羅政忠組長分享,平面多媒體不是單純的只是平面而已,已經到了科技布展,但平面仍需要整合好,科技布展才不會出現問題。期待按照標準化作業流程,能夠取得「9002 ISO」認證,也讓大家有所依循。

文發處多媒體組張寶文說明,設計是一個整合、化繁為簡的過程,就像自己每天從上千張的圖片,要找出兩張放在海報裡,都是非常大的時間耗費,再做一個整合、串聯,創造出所要呈現的效果。而設計是在創造一個喜悅和驚喜的感覺,在互動過程中,將愛與會眾串聯,呈現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進而感動他人。

「用心等於專業,但是在用心之前要先清楚自己的方向,絕對可以呈現完美的展場。」張寶文並以「加減乘除」說明平面海報製作的基本概念。彙整溝通協調所有專業人員的能力,減掉鼓脹的信息,不可行方案。一張海報呈現,能讓更多人以「乘法」的力量來說法傳法,力量會更大,所以「以上人的法+我的設計+你的企劃,除以時間」,就等於大家(包括會眾)的展館,也能將美善傳出去。

來自竹南的平面志工陳淑芬,發現自己所拍的東西出現盲點,抱著想要學習新的東西而來。第一次參與多媒體組體共修,「所拍的、所做的,是要讓人看得懂、是愉悅的,加上簡單幾個文字,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才是重點。」陳淑芬學到原來不是只有拍照而已,這個區塊也是自己所欠缺的。

布展是集合眾人的力量與巧思,呈現慈濟人文及精神,每個呈現都是志工努力的點點滴滴,透過參訪,讓更多人看見慈濟,也期待更多人參與了解慈濟脈動,將美善傳達到各角落。

圖左 :「多媒體與科技」文發處多媒體組莊茹貽說明,現今多媒體在布展所扮演的角色,補足平面對於空間的不足的呈現,可以做即時更新資訊。[攝影者:曾明星]
圖右 :來自桃園講師許峻嘉透過AR(虛與實)與VR的結合方式,分享透過手機與電腦結合影像做同步檔案傳輸,能讓靜態的展覽更趨活化。[攝影者:許麗珠]

圖左 :來自永和區講師盧瑩順,以雙和靜思堂布展經驗示範光雕投影,目的將現有展覽品的東西,再做活化物用「延續物命」的理念。[攝影者:許麗珠]
圖右 :聽了兩位講師「多媒體與科技」課程,蘆洲區音控組志工許志銘(中間前排右一)表示課很受用,讓展覽都有實境立體的視覺感受,跟一般的平面展截然不同,能吸引會眾流連駐足。[攝影者:曾明星]

圖左 :新竹團隊張谷稔(左一)呈現初步的三D模組,他分享需要再明確的主軸及調整步調及討論內容呈現,今天趁研習讓團隊更有共識。[攝影者:陳美秀]
圖右 :文發處林柏吟(左一)展布要呈現主軸跟企畫很重要,空間規畫與說法傳法的動線更有關聯,各會所要發掘在地特色讓來參訪的人心有靈犀。[攝影者:陳美秀]

圖左 :「策展企劃」文發處陳怡君:「展出的東西有意義、有溫度讓人馬上「秒」懂,入他的心」,四大志業環環相扣,八大法印要步步相連。[攝影者:曾明星]
圖右 :板橋慈濟志工郭志榮分享如何召集團隊與分工。他說:「團隊要摳資深
,資深雖非專業但他們可以去做桶摳邀請菩薩來做,讓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攝影者:黃淑煥]

圖左 :「用心等於專業但是在用心之前要先清楚自己的方向,絕對可以呈現完美的展場。」文發處多媒體組張寶文並以加減乘除說明平面海報製作的基本概念。[攝影者:曾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