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學習助人好觀念 手心向下最有福

學習助人好觀念 手心向下最有福

E-mail 列印
學員余綵榛時常會聽到旁人說:「為什麼(慈濟)不救臺灣?」但今天的課程讓她學到一個好觀念:「要祝福自己!祝福臺灣!不要有臺灣需要被救的觀念,能手心向下才是最好的。」

三重志業園區於3月25日舉辦今年第 一堂的社區志工課程,參與人員包括學員、隊輔及各功能組人員共三百五十五位。

◎知足付出最有福

「1991年,慈濟援助孟加拉水患,揭開國際賑災的序幕。同年夏天,中國大陸華東、華中地區發生世紀大洪澇,兩億多人流離失所,慈濟也因而開始從臺灣本土出發,進行全球五大洲的人道關懷或援助。」來自美國紐約分會執行長張濟舵透過照片與影片分享著海外救災的美善故事。

張濟舵談到,天下事一個人做不完,天下米一個人吃不完,所以要大家一起來做。慈濟到現在漸漸走出一片天,是基於善與愛,會來加入的志工也是本著這份慈悲心。眾生有困難時,我們要當人間菩薩,點點滴滴用愛付出。

臺下一隅,學員余綵榛認真地看著螢幕上的影片、照片。她體會到慈濟從當初的小團體發跡,到現在遍及五大洲,真的很不容易。尤其看到海地救災時,志工們深入到最貧困的地方,從一開始的危險、混亂,到後來災民們充滿秩序地排隊,這些點滴故事,讓余綵榛聽了好感動。

余綵榛以前常聽到「為什麼(慈濟)不救臺灣?」但今天的課程讓她學到一個好觀念:要多祝福自己,不要有希望臺灣被救的觀念,能有餘力去幫助別人,才是真正有福的人。

「覺得自己很幸福,要知福惜福。以後如果碰到有困難的人要給予協助。」學員吳憶婕看到海地救災的影片,讓她明白自己真的是很有福的人。憶婕表示,以後身邊如果遇到需要幫忙的人,一定會馬上伸出援手。

◎歡喜回歸心靈居

最初的會員,是由三十位家庭主婦組成。她們上菜市場買水果時,常會請老闆「(臺語)減秤一點!減秤一點!」老闆覺得很奇怪,提出疑問;家庭主婦回答:要把省下來的錢拿來救人。聽到每天投五毛錢在竹筒就可以救人,賣水果的老闆馬上說:「我也要參加。」於是慈濟就從菜市場募款五毛錢開始!三十年資深志工羅美珠分享慈善的緣起。

羅美珠分享,因為當年看到上人膚慰貧病人時的慈悲柔懷,深深被感動的她,決定回到臺北後要開始募心募款。她勉勵學員們,要勇敢走出去募款,回歸簡單心念,只要想著可以幫助人,而且錢並不是自己要用的,就不會畏懼。羅美珠透過一張張照片,感恩臺下社區志工們,因為有他們的付出,才能成就這麼多的社區活動。

已七十歲的學員白杏華,三十多年前曾是福田志工,但後來因懷孕生子而暫時退出志工行列。看到羅美珠與大家分享的照片,很多活動她都曾參與過,一幕幕回憶浮上眼前。現在重新回到福田志工的崗位,她開心的說,每天都做得很歡喜。

社區志工課程,讓參與學員瞭解到慈濟的環保站、聯絡處、靜思堂等都是社區的好鄰居。藉著各種大小活動,傳達扶貧濟困的實踐與理念,啟發人人愛心及良能,是好鄰居更是大家的「心靈居」。

圖左 :張濟舵分享,志工本著慈悲心付出,要讓苦難人感受到人間的溫暖。[攝影者:洪慶章]
圖右 :志工羅美珠表示,感恩有這麼多社區志工,才可以做這麼多事。她並與大家分享當年如何與慈濟結緣。[攝影者:洪慶章]

圖左 :吳憶婕看到海地的災難狀況,自覺很幸福,她決定以後要多幫助身邊有困難的人。[攝影者:洪慶章]
圖右 :白杏華(右一)在三十年後重新回來當志工。每天當福田志工的她,覺得很開心。[攝影者:洪慶章]
圖左 :今年社區志工第一堂課程以慈善為主題,分享慈善全球化,讓學員知道要自我祝福,手心向下助人是最好的。[攝影者:洪慶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