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屏東 訪視慈善重人文 扶貧脫困善圓融

訪視慈善重人文 扶貧脫困善圓融

E-mail 列印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善是慈濟志業之肇始,隨著時代的更迭,訪視工作與日俱增,面對層出不窮的個案,慈濟人始終精進不懈在訪視課程中學習舊法新知,接力傳承。

屏東區今年度有潮州、東港新園與林邊恆春等三和氣, 一同參與4月18日在東港聯絡處舉辦的訪視初階研習課程;學員參與熱烈,當中更有不少新進人員和參加見習課程的慈青。

◎ 期許氣質修為擺中間 根植慈善人文無間修

隸屬潮州和氣的志工曾秋珠,以自身進入慈濟的因緣開場話慈善人文,她說當初是因為受環保志工實做的熱誠身形影響,逐步參與環保與各項活動而進入慈濟。而慈善的人文就是良善的氣質;當年若不是因為徐鳳英師姊的氣質和修為,她也無法在慈濟成長與感動這麼多。所以,曾秋珠說:「修為是人文不可或缺的一環。」

現場的氛圍讓大家陸續打開話匣子說起自己進慈濟的因緣。最年輕熱血的慈青林煒程分享說:「當初我是因為受師姑慇懃不懈帶動的精神所感動,進而深入接觸慈濟。」林煒程曾是慈青學長,取得博士學位後,今年為了延續過去在慈濟的慧命,參加了見習課程,藉今天的訪視課程對慈善人文有了更深層的認識。

何謂慈善人文?它是一種根植於內心的素養:是一種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善良;更是需要長時、無間、無餘,恭敬累積修來的。慈善人文的底蘊是無需他人督促提醒,就能很自然地展現與帶動教化他人。

上人隱約聽聞佛陀千年的呼喚,擎起永生無悔無怨的承擔,踏上了一生宿命皈依的方向。從一攤血開啟慈善門,《方向》歌曲中道盡 上人的慈心悲願。視病如親的震撼,不忍他人受苦拔苦與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人傷我痛人苦我悲,是慈濟慈善人文生生世世唯一的方向。

訪視過程難免挫折,難免為難所困, 上人要慈濟人以感恩尊重愛,效法常不輕菩薩恭敬尊重每一個人;要勤拭心鏡不使染塵埃,用心體會佛陀的正法;能見苦知福、心寬念純,無私的擁抱天下蒼生;付出無所求得自在,詮釋佛教緣起性空。

「淨化人心、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是 上人始終不變的三願。「以佛心為己心 以師志為己志」這是 上人給受證慈濟人的期許。那現場的學員對自己在慈濟的期許是什麼呢?

志工黃琇金說她的期許是多邀約會眾、多陪伴,能多親身去做便能有所得。志工戴明安分享說,期許自己能勇於承擔、永遠沒有低潮,聞法要用心,慧命要成長,慈濟路上要更精進。……臺下忽然間一陣默然,望著講臺的眼神變堅毅,或許大家各自了然,於心有戚戚焉。

◎ 覺有情知眾生苦難 同理尊重令離苦得樂

林邊和氣的志工林淑敏在訪視區塊已經承擔五年了,深入了解才發現原來經濟起飛後的臺灣,還有這麼多的個案是需要協助的。她今天以自身在訪視的認知與經驗來做分享。她說:「心中有佛、行中有法,即是慈悲與智慧的化身。該如何將隱藏內心的良善本性用來陪伴個案,其實唯有用心與花時間下功夫才能打破與個案間的籓籬;心中有法才能走入苦難與訪視個案互動,成為人家心中沒負擔又肯接納的人。」

在訪視實際案例中,難免遭遇到:情願媽媽在家餓死也不送去冷冰的安養院、死守也不讓先生孤單的走、不要人家來關懷我……等莫衷一是、層出不窮的狀況,讓訪視志工無所適從。但是,只要能真切地走入別人的生命故事中去體會,就較容易從自心迸發出生命的火花。

當然,首要是須以尊重為原則。所謂的尊重,一是同理心:尊重生命同理人性。尊重是助人的碁石,林淑敏以「穿對方的鞋」做譬喻,要大家去感同身受,過程中不要有「我」,更別把「我」看太重,見我執我相。二是善,就是智慧,即 上人說的「分別智 平等慧」。有了智慧就有善和美。三是和,自我隨時做好準備,檢視是否處在平和的狀態,遇事求圓融與圓滿。

林淑敏說團體行為得當,氣質擺中間,訪視須以案主為主來考量需要,組員相互溝通,也要尊重案家隱私與信仰,相信案家是有能力的人。同時,輔以鼓勵與肯定的態度來面對每一個個案,讓案家相信我們是來送愛、送溫暖。

慈濟人相互尊重,在感恩中付出、在付出中尊重,付出越多愛的存款越豐厚;慈濟人知眾生苦「覺有情」,效法菩薩「千百億化身」;慈濟人以耐心扶貧脫困,與人互動輔導脫離困境,克服重重困難讓個案離苦得樂。

◎ 狀況劇點迷津 團隊效法雁群高效率

林邊和氣接續前一個主題,以詼諧卻也真實貼切的九幕狀況劇呈現的方式,來說明針對訪視個案的討論與共識。
狀況劇演出,直指訪視關懷時要避免的重點,分別有:在行前須事先對個案做了解、不可以私下閒聊討論起個案狀況、不能妄下結論直指案家的狀況、不能到案家時大驚小怪地追根究柢反覆詢問、不能任意在紀錄中添加家訪成員湊數不誠正信實、不能案家沒意願就醫卻強制引介就醫、不能在現場做討論給承諾還自掏腰包解決問題、看個案需要隨時備齊各式用品單據、服裝行儀要整齊劃一。

志工李桂鴦以自身長年在訪視的經驗分享說,個案須深入陪伴且精緻化,案家房屋修繕時應落實執行正確的修繕作業程序,且由社工結合大愛修繕隊協助處理,絕不能直接將修繕費用給案家。不論修繕或醫療都應該從一開始的會勘評估,依照完整的作業程序處理才會圓滿。

屏東分會社工也特別針對單一問題做解釋,即使是協助打字做檔案處理的人,因為不是親自到現場做家訪者,所以都不能列入訪視關懷紀錄表名單中。

李桂鴦後續也再就單一問題補強說明,其實團隊間可以建立小默契,由固定人員來協助準備與做穿著共識的聯繫工作,團體的美美在個人。也可以在行前做口頭上協議,推舉由誰來提問、由誰協助做紀錄,彼此相互配合就會在默契中將訪視工作圓滿。

最後,《雁行理論》影片,畫面中的雁群由領頭雁帶領團隊做長途飛行,彼此依據體能良性競爭、相互補位、相互包容心神合一、彼此提攜照料並沿途呼應打氣激勵士氣。訪視團隊間應效法雁群高飛的精神,為共同目標一致圓滿夢想,這也是一個團隊中必須具備的精神。李桂鴦說,在慈濟成就的是團體,成就的是共同的目標,應同進同出。

◎ 鉅細靡遺做紀錄 定期關懷即時援助

訪視的表單如何填寫,潮州和氣志工鄧燕琴就訪視關懷紀錄撰寫與家系圖認識做說明。究竟何時該填寫哪類的表單?如何才能正確完整的填寫?如何寫才能方便社工開案、發案、落實社區關懷?這對今日參與課程的新進人員的幫助很大。
《回眸來時路》影片述說慈濟功德會自1966年成立的第一個月,就開始進行慈善個案訪視紀錄工作。從第一個長期濟助的花蓮市林曾老太太的個案開始,慈濟即累積紮實的訪視經驗。

「當年本會就有完整的紀錄規範流程,紀錄表上要註明住址、人事與家庭狀況。」影片中資深志工陳秀鳳分享早期的紀錄完全只能採逐字手寫方式,主要是將內容記錄在紀錄紙上。她出示手中厚厚的一本由她整理完備的「惜今憶昔」資料冊。為何慈濟訪視一定要做紀錄?因為凡走過必留下足跡,留下完整服務過程的感動;作為後續關懷的依據,傳承溫故知新。

鄧燕琴仔細地從新案開案後的家訪單紀錄書寫方式,逐項欄位做解說。她強調在個案訪視後,對於是否進行急難救助、長期補助或是進行社區居關,在表單評估欄中都須要註明清楚。至於急難救助仍需再填寫急難救助,金額須和家訪單紀錄一致如實紀錄。急難救助的項目也需要勾選清楚,如果有補助項目質性是不同時,一定要分開項目開立單據做申請。
訪視關懷個案紀錄表,透過志工每個月的家訪,如實陳述案家的狀況並即時做評估給予案家最即時的援助。最後一定要完成電子檔回報社工。過程中如果有任何異動狀況,一定要填寫增扶或減扶異動表。

「框型圓型隨處見 有緣千里一線牽 一家概況探究竟 邀您用心來體會」家系圖以圖表符號如實的將案家的成員與家庭狀況做最精簡又鉅細靡遺的呈現。

◎ 社會福利的疑問層出不窮 專職社福志工帶來科技e點靈

林邊和氣志工韓明智,帶來最新版「屏東縣身心障礙者福利服務簡介」解說如何連結社會資源的主題,簡介內有針對身心障礙者就業與創業的補貼。《普天三無》歌曲引出〈靜思語〉「世間事都是相對的,只要我們以真誠的愛心待人;以光明的心胸任事接物,則人生到處充滿真善美。」

志工以真誠心、光明心貼訪視情,不分年齡科技無障礙。社會福利申請隨著科技化進步,屏東縣政府的網頁上就有便捷的服務「社會福利e點靈」,現場學員即刻手機連結上網「屏東縣社會福利e點靈 」,只要手指輕輕一點,就能及時了解個案身份別所能申請的社會資源補助項目。連帶相關可申請的其他成員資格說明、申請資料與福利保險都一清二楚。還可以下載app在手機桌面上。

專職承辦國民年金業務的韓明智說勞保、漁保、農保、國民年金、原住民意外險,各項福利給付金額都有一定的補助與津貼。「未來有些部份福利保險,像農保往後在今年七月份加入職災險後,還會有喪葬補助。」

訪視志工對社會福利資源知道的越多,在評估作業上就會更精準完備。相對的,對案家提供的協助也會更加乘。
學員對社會福利的疑問層出不窮,對福利險的補助額度摸不著頭緒,足見強烈的學習渴望。但時間總是無情,有問題後續還能諮詢社工,社工十八般武藝全能,總是志工最豐實的後盾。

◎ 實務演練考實力 臺上分享展功力

實務演練總是讓大家躍躍欲試,臨陣磨槍能不亮也光的背後,其實是紮實的訪視經歷。分組討論後先上台繪製家系圖,再做評估陳述,最後是該如何進行協助關懷。

最後社工鍾曉葉以馬斯洛人類需求理論—由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五大基本需求來做個案評估解說。而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勵人行動的主要原因和動力。她說在做評估時,首要是要滿足個案的低層次生理需求,進而才去深入了解其他的部份,過程中還是要做到尊重案主的自主知覺。

今日課程豐富充實且多元。慈濟慈善訪視工作面面俱到,為助個案離苦得樂,落實身心靈關懷樣樣不可少,訪視工作技巧的提升更須仰賴老中青三代志工,在課程共修中不斷的自我鞭策、不懈精進。這一切的美好,都只因「付出無所求」。

圖左 :志工黃琇金在訪視初階課程分享她在慈濟的期許,是多邀約會眾,多陪伴,能多親身去做能有所得。[攝影者:羅清文]
圖右 :志工戴明安在訪視初階課程分享他在慈濟的期許,期許自己能勇於承擔永遠沒有低潮,聞法要用心,慧命要成長,慈濟路上要更精進。[攝影者:羅清文]

圖左 :林邊和氣的志工林淑敏說訪視關懷首要是須以尊重為原則。尊重是助人的碁石,林淑敏以「穿對方的鞋」做譬喻,要大家去感同身受。[攝影者:羅清文]
圖右 :林邊和氣以詼諧卻也真實貼切的九幕狀況劇呈現的方式,來說明針對訪視個案的討論與共識。[攝影者:羅清文]

圖左 :訪視課程很重要,阿嬤志工帶著小孫子又哄又抱也要來修習。[攝影者:羅清文]
圖右 :志工李桂鴦以自身長年在訪視的經驗分享說,訪視個案須深入陪伴且精緻化。[攝影者:羅清文]

圖左 :林邊和氣志工韓明智,帶來最新版「屏東縣身心障礙者福利服務簡介」解說如何連結社會資源的主題,並教導志功如何連結和下載「屏東縣社會福利e點靈」app。[攝影者:蔡藜旭]
圖右 :社工鍾曉葉以馬斯洛人類需求理論—來做個案評估解說。她說在做評估時,首要是要滿足個案的低層次生理需求,進而才去深入了解其他的部份,過程中還是要做到尊重案主的自主知覺。[攝影者:蔡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