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嘉義 資深志工傳功夫 成就最佳訪視員

資深志工傳功夫 成就最佳訪視員

E-mail 列印
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走進去,做一個主動關懷的人,是慈濟志工從一而終的志願,慈善訪視工作不僅是物質的給予,更重要的是落實精神面關懷與陪伴。每一位慈濟人,都是證嚴上人的千手千眼,在各個角落,守護苦難 人、守護愛。嘉義區培訓慈誠、委員四月份培訓課程,2018年4月15日在嘉義聯絡處,結合訪視初階研習,以「慈善」為主軸,學習如何札根慈善、深耕社區。培訓慈誠、委員及訪視志工共一百三十人參加。

課程講師群除了資深訪視志工分享社區訪視個案外,有王壽榮師兄分享「慈濟慈善精神理念」,還有基金會的社工黃濰軒師姊分享如何提報個案及社會資源的介紹,朱淑芬師姊教大家畫家系圖、如何撰寫訪視記錄,以及分享訪視的基本理念,讓大家更清楚了解,慈善訪視不是只針對案主一個人或單一項目需求提供協助,而是全人、全家、全程的關懷。

救助個案對於慈濟人來說,是「慈、悲、喜、捨」的體現,對案主來說則是「苦、集、滅、道」的過程。課程中「慈濟慈善精神理念」分享,王壽榮師兄從克難慈濟功德會談起,早期,證嚴上人帶領弟子挨家挨戶訪貧,如何用心、用愛鋪路,走入人群、社區,深耕福田。

上人一念不忍眾生苦的心,為佛教、為眾生,慈善是慈濟的「根」,慈善訪視是每一位慈濟委員的本分事,邁入五十二年慈善訪視關懷永續不斷,王壽榮師兄跟隨上人的腳步經過三十八年,回首當初慈善訪視的點點滴滴都是法,慈濟人做任何一件慈濟事都是行在法中,從做中體悟人生苦難,透過親身力行去見苦知福,上人說:「經」就是「道」、「道」就是「路」,「路」是要去走的。

◎慈悲與智慧並行

瞭解訪視運作的基本概念後,下午課程將由資深訪視志工帶領,到案家實際訪視關懷。訪視志工江淑華師姊表示,早上的理相跟下午的實相一起結合,讓他們可以馬上印證、體會,才可以感受上人法的精髓在哪裡,進而見苦知福。

分成十一組,兩小時到案家訪視關懷,每個人都受益良多。培訓委員許錦惠表示,案主看到慈濟志工的到來,臉上都充滿笑容,呈現出快樂的感覺,如果沒有慈濟志工的訪視關懷,也許就是孤單一人到老,讓她真正瞭解到「拔苦予樂」的意義,資深訪視志工對案家如家人關懷的親切,她相信這是需要長久以來的互動陪伴,才能這麼自然。

大林慈濟醫院急診部副主任黃俊卿醫師今年也參加培訓,發揮專長,詢問案主身體狀況,他覺得雖然有病痛,但是言談中感覺都很樂觀,相信慈濟對他們的關懷是有很大的影響,對於些犯錯的個案,還是沒有放棄他,無怨無悔的去幫助他,真的具備了「普天三無」的精神,令他很感動。

培訓慈誠劉宏茂分享訪視案家的感想,與案家互動的過程中,有聽到媽媽抱怨兒子會爭執、頂嘴。他回想自己,媽媽的關懷叮嚀,有時候也會覺得是件很嘮叨的事情,自己都這麼大也是當爸爸的人了,有些事情就不用再叮嚀,但是經由訪視讓他省思,真的是天下父母心,實在不應該這樣對待媽媽,自己應該要再多學習知足、感恩、善解、包容。

訪視志工于慧玲師姊表示,在出門看個案的過程中,除了見苦知福還要再造福,這是去案家訪視關懷的重點,大家滿滿的熱情出門,帶了不同的感受及感動回來,希望這個秧苗會在心中慢慢成長,要把這份感動延續下去,慈善是慈濟首要做的事情,今天的課程是入門課,期待大家在訪視這區塊有更多的感受與學習,人人都可以是訪視員,祝福大家未來都是「最佳訪視員」。

每一個個案都是一部大藏經,透過課程學習與實際到案家的訪視關懷,跟隨資深志工,累積經驗與智慧,見苦知福,在訪視的過程中更能貼近他人的心,用慈善心念點燃一盞心燈,溫暖照亮每個角落,讓需要幫助的人,從心靈到生活,都能走向希望的未來。

圖左 :大林慈濟醫院急診部主任黃俊卿醫師(右二)今年也參加培訓,發揮專長,詢問民眾身體狀況。[攝影者:王翠雲]
圖右 :王壽榮師兄在課程中分享,救助個案對於慈濟人來說,是「慈、悲、喜、捨」的體現,對案主來說則是「苦、集、滅、道」的過程。[攝影者:王翠雲]

圖左 :培訓委員許錦惠(左二)表示,在訪視關懷中,讓她瞭解到「拔苦予樂」的意義。[攝影者:王翠雲]
圖右 :訪視志工江淑華師姊(左)表示,關懷個案讓培訓學員可以馬上印證、體會上人法的精髓在哪裡,進而見苦知福。[攝影者:王翠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