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感動是心聲 收獲是瞭解

感動是心聲 收獲是瞭解

E-mail 列印
蛙鳴聲!蟲語響!拂曉的大自然尚在酣然中,身處靜思精舍一角,薰息佛法清香,努力體會莊嚴的晨間,平時在社區藉由科技薰法,今日上人近在咫尺。

◎晨間法香溢 覽看書中屋 

今天(3/26)是後勁憶能促進班 學員尋根的第二日,清晨回到精舍尋訪,薰完法香後,也聞到飯菜香。桌上饅頭、小菜、豆腐乳、豆漿,全都出自精舍師父自力更生與眾結緣。桌邊一小壺惜福水,倒入碗清潔,喝入口滋潤身體,真實呈現生活的簡樸與環保,學員們滿意地咀嚼,品嚐食物的美味與可貴。

當朝陽遍灑大地,中央山脈環抱精舍,大家興奮在精舍前方合影,以前僅從照片觀看景物,如今身在其中,真是一幅靜思法脈到人間,慈濟宗門人間路的縮影。
隨著德念師父走進靜思精舍發源地,「這間是第一期建起,它叫佛教克難功德會。早晨在這裡做早課,接著變辦公室,晚上成寮房;會議室在那,客廳在這,所以麻雀雖小五藏俱全啦!」德念師父的笑語輕鬆帶過那段克難日子。

劉榮椿阿公參加憶能班後,第一次去高雄靜思堂,第一次參加歲末祝福,現在第一次來到花蓮精舍。他滿心感佩:「上人自十八歲走到現在,自國內推到國際,讓世界看到慈濟服務貧苦人民,真的要繼續發揚光大。很高興來對了,親眼所見勝過書本。」

尚年輕的黃幸娥,某日問志工,慈濟有什麼活動可以參加?剛好這段時間有空,於是成為團員中一份子。她認為:「在外面所聽、所看,不如自己親自走一趟,我覺很很溫暖,做慈濟真是最好的事。」

◎山下有情地 喜聞智慧語 

德念師父導覽法意甚深,眾人駐足於「小沙彌倚木魚和兩隻老鼠」前,德念師父笑語:「老鼠是時間,一天二十四小時,不要一直在睡覺哦!今生有福是以前做來的,現在不打拚,未來會變窮。」又云:「木魚本是桑樹雕,留在人間作道場,平生無犯三千戒,因何日夜被人敲。」常住師父總在談笑間說因論果,走在樸實扶疏景緻中心靈沉澱,又不時化開成漣漪。

春陽更盛時,一行人走入菜園,鳥鳴聲越發響亮,眾人被擁入美景不勝的後山下。
看菜說故事了,順便瞭解中醫含意,德念師父對蔬菜功效的了解令人瞠目結舌。「香芹菜」吃過敏;「豬母菜」(馬齒莧)吃免疫,加一句「王寶釧就是吃這個哦!」「紅莧菜」可造血,葉炒來吃,莖打汁煮過喝;「荷蘭菜」顧胃;多吃「地瓜葉」口內較不易破;鵝最愛吃「劍菜」(萵苣),鵝肝最漂亮,所以它可以顧肝。「注意聽喔!這都是醫生說的。」德念師父不時提高音量,學員時而認同、時而不解地議論著,由於俗名、學名的差異,有時討論的聲浪比課堂上還熱鬧。

「哇!都是蝴蝶耶!」大家驚訝地看著滿園蝴蝶四處翻飛景象,師父說:「對!蟲蟲們吃完,剩下就是我們吃」這就是自然。「隔間種」是德念師父和大陸醫學博士交流的知識,有味道與沒味道的蔬菜穿挿種,利用天然氣味減少蟲害。走一趟菜園,心中飽滿的知識,抺去額頭汗水,學員面露滿意神情,轉身他們又被剛採的薑黃吸引去了……

看到志工在田園裡邁力工作,余國興阿公感漢:「我三十二年次已七十多歲了。」瑞菊應:「是二十歲啦!五十歲存在壽量銀行裡。」阿公再說:「如果年經二十歲,我一定來做慈濟,可以顧身體,也可以收獲良多,是非常好的事。」瑞菊再說:「前幾天國際實業家回來精舍,有一百零二歲日本醫生要把上人精神帶回日本。」當下力邀學員余阿公、吳詩阿媽、劉榮椿阿公都來見習培訓,志工可是不忘隨時人間菩薩大招生。

◎靜思是家風 淨斯護大地 

受人歡迎的「淨斯產品」,來自精舍旁的協力工廠,這也是此行最後一站。早年精舍師父們努力自立生活,如今為賑災過簡樸生活,實行環保蔬食,協力工廠應運而生。

靜坐工廠簡報室內,一面享用師父結緣的牛榜茶及點心,一面觀賞師父介紹五縠粉及香積飯的研發。常住師父們沒有專業,只用上人蓋醫院精神自勉,食材、機器一步步到位,每次研發都是法,將修行心地風光回到食物上,這也是師徒之情。而這些產品都已是賑災好幫手,生活好食品。

德杰師父為大家添加牛榜茶後,開始分享十八年前來精舍修行心境的轉折:剛開始做穀粉包裝,第一天覺得新鮮,第二天還算有趣,第三天就覺得很無聊。不免抱怨:「我是來修行的,為何在做工,和上班有什麼不同?」未領悟前,一天分分秒秒日子真是難過;又烘焙粉或炒豆都在百度以上,汗流夾背夏天又更盛。
後來用「念佛,加祝福的話」面對產品及工序,從此心境大改變。「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要轉!心若不轉?就會團團轉了。」杰師父的體會獲得大家共鳴的笑聲。

杰師父以一個故事做結語:一位慈濟人有次騎車不慎跌入溝,鄰居嘲弄:「做慈善還是會跌倒。」這位慈濟人回應:「還好,我有做慈濟,不然可能會跌入海裡。」做好事,可以重業輕受,業還是要受,做好事好比白開水,業力會就淡化。

剛退休的范江秀玉很認同杰師父的心轉境,身為市府出納人員時,「勿因惡小而為之,勿因善小而不為」是她桌墊下的警語,自勵要十分謹慎。她用佛號減輕壓力增加信念,心念轉變,工作變快樂了。

◎瞭解後山愛 紛沓說心語 

兩天的感動一定要舒發,借了餐廳場地擺起茶會,大家分享感動:「第一次來,收獲很多。」、「原本有活動,還好有推掉來對了。」、「我很多年前想來,這次終於來,很感動!」,「感恩,有機會要再來。」麥克風前大家說出真誠的話。

體能課講師鍾良英陪伴學員二天,活潑的她表示:「十幾年前我做大愛媽媽時,看過周秋枝志工的影片,現在看她本人,我還是感動到眼淚直掉。今早吃饅頭時,身旁志工示範用筷子吃,喔!這是人文。剛才吃自助餐大家猛夾芋頭,因為德念師父說對牙齒好。最開心是爸爸、媽媽(學員暱稱)能走、能吃,祝福他們越來越健康、快樂。」

開朗不拘小節的蔡財丁阿公大聲分享:「我臺灣走透透,到處做生意,到花蓮,只有慈濟沒進去。因為聽說慈濟只度有錢人,付一百萬才能做志工,我以前負債,那有辦法?我看到師父及志工的付出,明明不是像外面說的,要親自來看才準,眼見為證啦!」

前年公公智能有狀況時,涂淑秀志工用善導方式陪伴他參加憶能班,喜見公公開始願意參加,並且視為生活中重要事情。淑秀略為哽咽說:「因為有慈濟,我才比較有智慧,會和公公溝通,這二年陪著看醫生,陪著上課,才讓我無憾,是他成就我。」

後勁有位八十多歲曾美阿嬤是陳秋雲志工的媽媽,每當後勁輪值靜思堂香積她都去,週六也做環保,這次由二位女兒陪伴回來。二天行程讓秋雲想起早年坐遊覽車或火車尋根之旅,現在假日常去大林醫院做志工。她說:「走入慈濟是最大福報,到處都可以學習,人生才快樂。」

賴貴雲志工特別陪伴大社兩位年長者參加,年逾八十的許阿公,常年農事操勞,身骨微彎,他步履尚健,精神奕奕四處看著,他的女兒希望爸爸不要再做農事,跟上人腳步,做環保、做慈濟。李張阿嬤是大社志工劉亞萍的婆婆,她只要看到垃圾就清理,曾在八掛寮及仁武做環保,帶動很多人一起做。

人醫會劉美麗醫師全程陪伴,嬌小又溫柔的她靜靜守護全團,參觀、聆聽她無不跟到,她深覺每次出來都有不一樣感覺,惟一不變的是守規矩,這讓團體很美麗。她轉述洪醫師的心意:「把上人的法傳給很多人瞭解,同時讓老年人記憶保持,對年輕的也是一種疼愛及福氣。一定要把老年家帶出來,現在憶能班開課的社區有後勁、大社、鼓山、仁武,希望上課時大家多多出來。」

隨團拍照的志工紀易宏及太太李杏珠陪伴媽媽一起來,媽媽說:「兒子、媳婦做慈濟,我很幸福,很高興第一次坐火車和你們結緣來這,這兩天很快樂!很幸福!」杏珠一旁合十說:「感恩社區有憶能班讓我付出。」這是令人稱羡的慈濟家庭。

真有說不完的心情與感恩,最大的收獲是「瞭解」,一本書成就心願,願以慈悲喜捨舖路行。

圖左 :德念師父導覽法意甚深,眾人駐足於「小沙彌倚木魚和兩隻老鼠」前,德念師父笑語:「老鼠是時間,一天二十四小時,不要一直在睡覺哦!今生有福是以前做來的,現在不打拚,未來會變窮。」又云「木魚本是桑樹雕,留在人間作道場,平生無犯三千戒,因何日夜被人敲。」[攝影者:紀易宏]
圖右 :看菜說故事了,順便瞭解中醫含意,德念師父對蔬菜功效的了解令人瞠目結舌。「香芹菜」吃過敏的;「豬母菜」(馬齒莧)吃免疫,「紅莧菜」可造血,葉炒來吃,莖打汁煮過喝……。學員由於俗名、學名的差異,討論的聲浪比課堂上還熱鬧。[攝影者:紀易宏]

圖左 :靜坐工廠簡報室內,一面享用師父結緣的牛榜茶及點心,一面觀賞師父介紹五縠粉及香積飯的研發。常住師父們沒有專業,只用上人蓋醫院精神自勉,每次研發都是法,將修行心地風光回到食物上,這也是師徒之情。而這些產品都已是賑災好幫手,生活好食品。[攝影者:紀易宏]
圖右 :德杰師父分享十八年前來精舍修行心境轉折:剛開始做穀粉包裝,第一天覺得新鮮,第二天還算有趣,第三天就覺得很無聊。未領悟前,一天分分秒秒日子真是難過;後來用「念佛,加祝福的話」面對產品及工序,從此心境大改變。[攝影者:紀易宏]

圖左 :體能課講師鍾良英分享:「十幾年前我做大愛媽媽時,看過周秋枝志工的影片,現在看她本人,我還是感動到眼淚直掉。今早吃饅頭時,身旁志工示範用筷子吃,喔!這是人文。剛才吃自助餐大家猛夾芋頭,因為德念師父說對牙齒好。最開心是爸爸、媽媽(學員暱稱)能走、能吃,祝福他們越來越健康、快樂。」[攝影者:紀易宏]
圖右 :隨團拍照的志工紀易宏及太太李杏珠陪伴媽媽一起來,媽媽說:「兒子、媳婦做慈濟,我很幸福,很高興第一次坐火車和你們結緣來這,這兩天很快樂!很幸福!」杏珠一旁合十說:「感恩社區有憶能班讓我付出。」[攝影者:紀易宏]

圖左 :開朗的蔡財丁阿公分享:「我臺灣走透透,到處做生意,到花蓮,只有慈濟沒進去。因為聽說慈濟只度有錢人,付一百萬才能做志工,我以前負債,那有辦法?我看到師父及志工的付出,明明不是像外面說的,要親自來看才準,眼見為證啦!」[攝影者:紀易宏]
圖右 :前年公公智能有狀況時,涂淑秀志工用善導方式陪伴他參加憶能班,喜見公公開始願意參加,並且視為生活中重要事情。淑秀略為哽咽說:「因為有慈濟,我才比較有智慧,會和公公溝通,這二年陪著看醫生,陪著上課,才讓我無憾,是他成就我。」並感恩婆婆的疼愛。[攝影者:紀易宏]
圖左 :賴貴雲志工特別陪伴大社兩位年長者參加,年逾八十的許阿公,常年農事操勞,身骨微彎,他步履尚健,精神奕奕四處看著,他的女兒希望跟上人腳步,做環保、做慈濟。李張阿嬤是大社志工劉亞萍的婆婆,曾在八掛寮及仁武做環保,帶動很多人一起做環保。[攝影者:紀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