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法入心一生無量 慈善訪視悲智行

法入心一生無量 慈善訪視悲智行

E-mail 列印
(4/15)日培訓的第二堂課主題是慈善,課程除了德勷師父的慈濟宗門緣起、《無子西瓜》的主人翁紀靜暘師姊分享自己的改變,還有合心訪視彭瑞芬師姊及羅瑞貞師姊分享陪伴個案的過程及對方的轉變外,也請到洪麗鳳師 姊重點導讀《無量義經》,且有連線三重郭璟德師兄勸導大家薰法香,課程豐富有趣讓人人歡喜受用。共計有學員五十八位、工作人員三十八位參加。

◎把握當下 恆持剎那

紀靜暘師姊真誠無假的分享,令台下聽得既驚訝又笑聲不斷。紀師姊入慈濟已近四十年,當初因參加訪視,看到社會暗角苦難眾生很辛苦,心生憐憫因而發心要收善款幫助那些可憐人。募心是要啟發人人善心良知,愛心能凝聚,善惡拔河時能轉惡為善,這就是慈濟人很大的使命。
上人為何要蓋醫院,明知困難為何要做,因為上人要當掘井的人,這個井是指每個人內心愛心的泉源,因此蓋醫院後委員從地湧出。

上人因感受慈濟五十年來,弟子已漸漸老邁,於歲末行腳時,向弟子們提出「壽量寶藏」的概念,請大家將五十歲存在「寶庫」內,把愛、把善、把智慧通通存進去,存進去後是無量的,生生世世都可取來使用。勗勉大家不要認老,要有此時此刻最年輕的觀念,意思是把握現在,恆持剎那,今日不做明日更老,不要拖延時間,浪費時間。要騰出一些時間與人結好緣,存在寶庫中才是永恆。

北區郭璟德師兄連線分享,他以「驚醒、覺醒、一覺不醒」為主題分享。他說:「上人於2017年10月17日〈靜思晨語〉中提到 :『我們都是從過去生一路的發願而來,付出無所求,就如諸佛菩薩一樣的為眾生付出。在各位還沒愛師父之前,師父就愛你們了。』我們何其有幸可以在這一生遇到這樣的一位師父,上人期許我們人人要成為傳法者、說法者,就要舊法新知。」

他接著分享:「每人都有各自的習慣、習氣(煩惱及無明),因緣際會聚在一起時就會(互相障礙)踢到鐵板。或是時間久了,熱情退了,漸漸地就不想來了。如果透過長時間的薰法香,反觀自己的行為及習性觸事會理。把道理運用在生活中學會轉念,對於我們行菩薩道是很重要的。」

◎感恩尊重愛

來自竹北的黃梅娟師姊說:「自己總是習慣以自我為主,常常會用自己的想法改變別人。」紀靜暘師姊的分享,讓她對於「改變別人之前,要先改變自己」這句話感受最為深刻與認同。

她先生不喜歡她參加過夜的活動,所以曾經為了去做醫院梯次志工,怕先生不肯答應,於是事先把行李等都準備好,等出發當天一早,拎著行李僅跟先生說:「我要去做醫院志工!」就趕快包包提著頭也不回的出門了。當朋友來找我時,先生就口氣很不好地回說:「她已經離家出走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回來!」當完醫院志工回家後,她滿心的法喜的想與先生分享,但先生卻很不歡喜回說:「下回何時再離家出走?」

這次五月份又要去當醫療志工,她提起勇氣先詢問先生:「因為志工缺人,請問我可以去做醫院志工嗎?」先生竟語氣平穩地說:「可以呀!妳趕快去。」先生的回應讓她驚訝萬分,怎會有如此大的改變!先生說:「被告知和被尊重是截然不同的感覺。」她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以前並沒有做到尊重先生。

◎一生無量

洪麗鳳師姊說:「《無量義經》是共有三品分為〈德行品〉、〈說法品〉及〈十功德品〉。因每人的根機性都不同,所以要觀機逗教,說法無量。講法入心的人品典範、法身菩薩,〈德行品〉裡更有法身菩薩出現依法而行,已經到達守戒、定、智慧已經圓達、解脫、解脫知見所成就。」

最近上人提到六度裡面,五度都做了還不夠究竟,一定要到最智慧的境界,到達那個境界,也就是到般若、真如的境界,你才不會退轉而且更發弘誓願。這裡的法身菩薩,已經恬安淡泊、不會有事間的煩惱或起心動念。為我們所景仰,以她成就的是三十二相,你看了也會想:「我也要那樣。」會追隨菩薩的芳蹤,也就會發心立願。

〈說法品〉說的是佛陀的內心世界,經文要告訴我們的是「一相無相」。〈十功德品〉有二種說法,一是說無私付出之後的品德、功德、成就德行;另一說法我們現在是凡夫菩薩。有句話說:「聖者發恆願,凡夫恆發願,結果沒有一件做到了。」凡夫就是反反覆覆一直發願,沒有做到,所以才說:「莫忘初衷」看你們是否受證以後還會看到菩薩蹤影。

《無量義經》也是《法華經》的開經,也就是佛陀先講〈方便品〉等,在開始要說真實法的轉換站,更是《法華經》的精髓,也是慈濟法脈的精髓。上人說:「經」一定要懂經義、記憶才容易實踐。你一念善會生無量,一念惡也會生無量,這就是我們真如本性的空性原則,所以我們要非常審慎自己一念心。

梅娟師姊有薰法香,表示:「上人總是將佛法講述的非常生活化,然而上人常常會提到《無量義經》、《三十七助道品》,每每聽到時總是覺得不明白,今日透過洪麗鳳師姊為大家做《無量義經》的重點導讀,才明白它的義理,在日常生活之中有助於人格養成的提升,是一部很重要的經典。

◎慈善訪視 見苦知福

在訪視個案的過程中,瞭解「苦的解脫」來自於「觀念的改變」,物質的幫助有限,但是心境的改變卻是無限,唯有鼓勵案主自立更生,才能把自己的生活過的更好。從訪視中見苦知福的梅娟師姊說:「能在沒有經濟顧慮的生活中走入慈濟學習付出,很幸福。」

恰好本次培訓慈善志業課程的一週前,曾陳素貞師姊第一次參與個案訪視。個案案主為坐著輪椅的女士,原本生活困頓,且與兒媳相處不佳,在慈濟志工長期關懷與協助下,生活狀況明顯改善,並能學習行善。訪視過程中,素貞師姊仔細觀察慈濟志工與案主間的互動,深刻感受案主的真情感恩。剛剛上課,洪麗鳳師姊講的一句話:「加入慈濟,不是好玩的,是一生一世的志業」,素貞師姊心有共鳴。

◎感恩受助 回饋付出

曾經在三十幾歲受過慈濟幫助的胡粲美,感同身受地說:「慈濟當時對我的幫助很大。所以當前陣子有人說慈濟時,我很勇敢地將我的事分享出去。」後來該批評慈濟的網站也就散了。在我叔叔知道我要培訓時,也說:『那一套衣服要一百萬才能穿的!』」她說等她受證後:「我第一個就是要穿去給叔叔看,破除他對慈濟的誤解。」

圖左 :學員認真學習手語〈一念心〉。[攝影者:李文卿]
圖右 :林心慈師姊(左一)參與慈濟已有近十年,今年終於下定決心培訓,上課總是相當認真。[攝影者:周進成]

圖左 :無子西瓜的本尊紀靜暘師姊分享:「她身為一位老師初入慈濟時,與家人和上人對談時的內容。」師姊真誠無假的分享,讓台下聽得既驚訝又笑聲不斷。[攝影者:楊德芳]
圖右 :連線三重園區由北區郭璟德師兄分享,他以「驚醒、覺醒、一覺不醒」為主題分享。他說:「每人都有各自的習慣、習氣(煩惱及無明),因緣際會聚在一起時就會(互相障礙)踢到鐵板。或是時間久了,熱情退了,漸漸地就不想來了。如果透過長時間的薰法香,把道理運用在生活中學會轉念,對於我們行菩薩道是很重要的。」[攝影者:楊德芳]

圖左 :合心訪視彭瑞芬師姊分享:「陪伴個案的過程及對方的轉變。」[攝影者:楊德芳]
圖右 :培訓組利用早課後,讓學員複習禮佛三拜,人人恭敬認真學習相當投入。[攝影者:李文卿]

圖左 :黃梅娟(左一)說:「自己總是習慣以自我為主,常常會用自己的想法改變別人。」紀靜暘師姊的分享,讓她對於「改變別人之前,要先改變自己」這句話感受最為深刻與認同。[攝影者:李文卿]
圖右 :胡粲美師姊(左)感同身受地說:「慈濟當時對我的幫助很大。所以當前陣子有人說慈濟時,我很勇敢地將我的事分享出去。」後來該批評慈濟的網站也就散了。[攝影者:楊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