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義診見苦 回報親恩

義診見苦 回報親恩

E-mail 列印
4月8日早上,和風送爽,烏日、東勢、后里三個和氣區的十一位工作人員,與中區人醫會的醫護團隊會合於臺中民權舊會所,一同前往苗栗卓蘭山城,為當地社區民眾作定點義診與往診服務。此次義診由紀邦杰醫師帶領,有二 位是一般科的醫師,一位居家訪視醫師,一位牙科醫師,五位護理師,一位推拿師,四位藥劑師,共有十五位的醫護人員,為卓蘭偏鄉老人及弱勢家庭,每月定期看顧健康。

工作人員乘坐六部車,前往苗栗縣的路上,進入群山環繞的山城,空氣清涼舒暢。約一個小時的車程,抵達卓蘭鎮坪林社區文康中心,一下車,就聽到熟悉的歡迎歌,當地的志工熱情拍手歡迎大家到來。

當區的志工已等候多時,大家快速就緒,跟著他們帶動唱──認識您真好,在歌聲中展開了當日的義診活動。活動中心有留守的醫師,為自行前往的民眾服務。其他的人員,前往案家進行往診,一行人之中,有位年輕人,身穿白色Polo衫,默默的站在一旁,他是曾浩源,當天以榮董身分,一同見苦知福。

曾浩源是做焊接工作,常常加班,沒什麼時間參與慈濟活動。而近年來,在陳正恭的邀約下,他一定依約參與,他當作假日休閒的去處,也能與大醫王們學習,如何的關心沒有血緣的老人家。曾浩源看在眼裡,反觀自心,發下好願 「護持我的爸爸、媽媽做全職的慈濟志工,讓他們沒有任何的後顧之憂。」

其實曾浩源過去有段年輕狂少的懵懂行為,他跟父母親頂嘴,喜歡跑出去玩,尤其跟爸爸的關係鬧得非常地緊張,在路上遇到都不會打聲招呼。常常給家裡惹事,花了父母親很多的錢。

「孩子不是來報恩就是來討債的。」資深的曾廖椿和曾國雄,明瞭因緣果報觀,身為父母,沒有任何的埋怨,還是勤儉持家,在慈濟團體裡默默地做善事,默默的付出無所求。多年後,兒子不但變乖,還全力護持兩老做志工,他們也感到無比的安慰。

「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過去。」曾浩源常常聽到上人的叮嚀,此時深深體會這句話的涵義。


在一間耳鼻喉科診所工作的張纭禎,於2003年加入人醫會,幾乎每次的義診都有參與,在南庄、新社、卓蘭三個地方輪流服務。張纭禎說:「卓蘭這裡比較傾向老人化,但是這裡的人都好可愛,很熱情。每次參與義診都讓我的身心很舒服、很開心。」 是啊!現在的社會,平日大家都忙忙碌碌,在假日選擇不一樣的休閒活動,不僅可以讓自己身心放鬆,還可以做善事,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逢人就說慈濟,逢人就邀約一同來做志工的領隊──紀醫師,在每個案家往診結束時,拿出自家做的麵包送給案主,與他們結一份好緣。面帶微笑的交代每個案家要照顧好自己,按時吃藥。噓寒問暖的關懷,真是一位活菩薩,沒有任何的高姿態,看到身體恢復得比較好的案主,就邀約來義診站做志工;看到志工們就問有沒有來參加願力讀書會?這麼謙卑的醫師,真是人品典範,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向他學習。


參與這趟義診,深覺不虛此行。慈善志業,不是只有專業的人員才可以參與的,而是人人都可參與。見苦知福,讓我們變得更有福,這個世界才會充滿了祥和與平安。

圖左 :李阿妹從小失聰,現又甲狀腺肥大。紀邦杰醫師細心看診,叮嚀她要多運動,定期吃藥保健康。[攝影者:白聰敏]
圖右 :護理師張纭禎(右),每次的義診都覺得身心舒暢,可以跟老人家互動,很開心。[攝影者:白聰敏]

圖左 :為李阿妹問診後,大家圍住她,齊唱祝福歌,祝福她身體健康。[攝影者:白聰敏]
圖右 :曾浩源(前)的願望,「護持我的爸爸、媽媽做全職的慈濟志工,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攝影者:白聰敏]

圖左 :工作人員與中區人醫會的醫護團隊,會合於臺中民權舊會所,搬運醫療用品,搬至車上,要載往卓蘭。[攝影者:白聰敏]
圖右 :左一起紀邦杰、卓錫斌、陳文德醫師與大眾合掌,向佛菩薩頂禮問訊。[攝影者:白聰敏]
圖左 :往診結束,大家在活動中心用餐,由當地志工所準備菜餚,人人用餐前,先禮敬三寶。[攝影者:白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