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初心恆持 大愛在新社

初心恆持 大愛在新社

E-mail 列印
「往診不一定要給藥,老人家因三高問題,服藥已很多,若因身體疼痛又開消炎藥,只會造成胃病,長期下來又造成心病問題。」人醫會醫師陳文德建議,醫病先醫心,宣導正確的衛教觀念更重要。

◎發揮專業 更重人文

2月25日清早,臺中民權舊會所,慈濟志工朱從龍邀約了西屯區「扶輪青年服務團」(簡稱扶青團),六位青年才俊,及一位德國朋友,共同參與此次義診活動。沿途山路彎曲,偶爾一片片嫣紅的山櫻林映入眼簾,讓人不禁驚呼、讚歎連連!


領隊廖長州醫師行前叮嚀,期勉所有醫護團隊,珍惜義診殊勝因緣,「不管你是第幾次來到這邊,皆要抱著初發心回到原點。行醫之餘,希望能夠發揮人醫、醫護本性,不只看病,還要發揮慈濟人文精神,對需要幫助的人盡量給予協助。」

所有醫護、志工,精神抖擻的各就其位、各司其職,前往福興義診路線,由陳文德醫生帶領年輕的護理師林宜蓁,及家訪志工下鄉關懷偏遠山區五戶老人家。

家住中和國小附近的楊劉阿嬤。「菩薩,汝坐這,我把汝按看賣,忉忉阿來。」陳文德醫師用臺語口音,如招呼自家長輩般,親切地攙扶著楊劉阿嬤坐穩在椅子上,仔細按押阿嬤雙腳膝關節內外及後腰每一處,為找出阿嬤雙腳無力的問題點。

第一次參加義診的林宜蓁,從小接觸慈濟親子班、慈少班,她熟悉慈濟人文精神,目前在慈濟臺中醫院服務。看到阿嬤林宜蓁體貼心地說:「阿嬤會有點痛,放輕鬆!」並幫阿嬤脫掉厚重外套量血壓、血糖,還不忘問道:「阿嬤,您早餐都吃什麼?」「有什麼,就吃什麼。」阿嬤客氣地說。

陳醫師拿出耳穴貼片,在阿嬤痛處耳後相對穴點,還解釋:「耳朵與全身相通,耳穴醫療源於德國、法國,在大陸相當盛行,短期改善疼痛馬上有效,長期可治癒病痛。」看著阿嬤剛剛疼痛的右手已可舉起來,陳醫師開心地教阿嬤,要按摩雙手拇指及小指關節處「顧目稠」。臨走前再叮嚀老人家,要多出去走走、曬曬太陽。

◎行動醫療 及時解難

一行人繼續到九十一歲莊阿公的家,阿公肺部不好,一個多月前才從醫院出院回到家。此戶從2008年關懷至今,原來是關懷中風的阿嬤,阿嬤往生後,阿公身體逐漸走下坡,慈濟人本著關心家人的心情每月往診,期望阿公日漸康復。

車子經過狹窄、蜿蜒崎嶇的山路,終於來到鍾阿公的家,阿公已穿戴整齊,坐輪椅在庭院等候。「您好!恭喜發財!」隨行的德國律師莫智桓(Michael),除了用國語跟阿公問好外,還用臺語跟阿公拜年,逗得阿公很開心。

莫智桓,年初來到臺灣已三個月,為深入了解臺灣文化。他表示,慈濟是臺灣很重要的文化表徵,也出於一份好奇,故受邀參與慈濟義診。他說:「親眼看到幫助者對病患真誠的關懷與受助者的感恩之情,感受更深刻,醫師願意這樣耐心聆聽病患的病痛,並細心地幫他們治療。」慈濟所做的一切令他感動,莫智桓堅定地說,回德國後,一定會去拜訪慈濟並當志工。

鍾阿公之前跌倒,左腳會痠軟,陳醫師一邊教導阿公大兒子幫阿公按摩以減輕左腳疼痛,一邊仔細心幫老人家找出痛點,給以耳穴貼片治療。陳醫師對老人家看診十分細心,所需時間相對較長,同行的志工提醒陳醫師還要趕下個行程。陳醫師不疾不徐地說:「慢一點,別急!難得出來,將工作做好,將病人問題治好才重視來的目的。」

鍾阿公的大兒子感恩義診團隊,「若不是因義診,及時發現阿公血壓飆高,後果還真不堪設想。」原來上個月慈濟往診,發現阿公的血壓過高,經送醫服了一個月血壓藥後已恢復正常。

臨走前,莫智桓又來跟阿公握手道別,這次阿公緊緊地握住他的手說:「謝謝你、謝謝大家!」

◎看診不一定要給藥

一行人再度上車,前往關懷第四戶黃阿公。八十八歲的黃阿公,雙腳無力,腰部疼痛。陳醫師依舊仔細地幫阿公找出痛點,以DM圖示,教一旁的阿嬤,平時要幫阿公按摩舒緩腰痛。又在阿公耳後,貼上整排耳穴貼布,不一會兒,黃阿公原來無力的雙腳,竟不須旁人的攙扶,即可輕快地在庭院慢慢走動。陳文德醫師及時拔除病苦,讓在旁的志工開心地鼓掌,看到剛來時眉頭深鎖的二位老人家,此時已露出快樂的笑容來感謝醫師。

最後,步行到隔壁的廖阿公家,廖阿公因三十年前髖關骨手術造成長短腿,行動因此受到影響。除此之外,阿公、阿嬤都很用心地把自己身體照顧得很好,氣色、身體都不錯。

走過十幾年的新社義診路線,陳文德醫師認為,「往診不一定要給藥,老人家因三高問題,服藥已很多,若因身體疼痛又開消炎藥,只會造成胃病,長期下來又造成心病問題。」他建議「醫病先醫心,宣導正確的衛教觀念更重要。」透過教導病患簡單的保養方法,讓他們自己照顧自己的健康,弭補西醫的不足。

十幾年如一日,初心不退,慈濟人醫會團隊及志工,呵護偏鄉地區的阿公、阿嬤,有如家人般親切、用心。走入人群撫慰心靈、拔除病苦,不走捷徑投藥,寧願多花時間查出病灶、以自然療法醫療,並耐心衛教指導病患,大醫王陳文德醫師視病如親的仁醫精神令人感動,實是人間菩薩的典範。

慈濟志工團隊,不辭辛勞,願意利用假日,犧牲自己的時間,無償奉獻,為此次的行程畫下圓滿的句點,期待下個月阿公阿嬤更好、更健康。

圖左 :慈濟志工朱從龍(後排左四)邀請西屯區「扶輪青年服務團」(簡稱扶青團),六位青年才俊,及一位德國朋友,共同參與人醫會新社義診活動。[攝影者:陳群誠]
圖右 :領隊廖長州醫師行前叮嚀:「不管你是第幾次來義診,皆要抱著初發心回到原點。希望發揮人醫或醫護本性,不只要看病,還要發揮慈濟人文精神,對需要幫助的人盡量給予協助。」[攝影者:陳群誠]

圖左 :陳文德醫師用臺語口音,如招呼自家長輩般,親切地攙扶著楊劉阿嬤坐穩在椅子上,仔細按押阿嬤雙腳膝關節內外,和後腰每一處,為找出阿嬤雙腳無力的問題點。[攝影者:陳群誠]
圖右 :第一次參加義診的林宜蓁,從小接觸慈濟親子班、慈少班的薰陶,熟悉慈濟人文精神,目前在慈濟臺中醫院服務,歡喜付出無所求。[攝影者:陳群誠]

圖左 :陳文德醫師拿出自備耳穴貼片,貼在阿嬤痛處耳後相對穴點。他解釋:「耳朵與全身相通,耳穴醫療源於德國、法國,在大陸相當盛行,短期改善疼痛馬上有效,長期可治癒病痛。」[攝影者:陳群誠]
圖右 :「您好!恭喜發財!」隨行的外賓莫智桓(Michael),除了用國語跟阿公問好外,還用臺語跟阿公,逗得阿公很開心的笑了。[攝影者:陳群誠]

圖左 :「往診對爸爸有幫助嗎?」在旁鍾阿公的大兒子(左二),感恩地說,「若不是因義診,及時發現爸爸血壓飆高,後果還真不堪設想。」原來上個月慈濟往診,發現阿公血壓過高,經送醫服了一個月血壓藥後已恢復正常。[攝影者:陳群誠]
圖右 :十幾年如一日,初心不退,陳文德醫師呵護偏鄉地區的阿公、阿嬤,比家人還親切、用心,這種視病如親的仁醫精神,令人感動!實是人間菩薩的典範。[攝影者:陳群誠]
圖左 :扶青團楊勝傑對慈濟人醫會不辭辛勞,願意利用假日,犧牲自己時間,無償奉獻。他如此讚歎:「這需要大愛。」[攝影者:陳群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