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召集人不著急 防災研習GO

召集人不著急 防災研習GO

E-mail 列印
什麼樣的信念,讓這群人總在災難來時立即出現在災區?什麼樣的訓練,讓不少災民吃到的第一碗熱食、身上禦寒的毛毯,都來自藍天白雲誠摯的雙手?是居安思危的戒慎虔誠,是未曾停歇的精進共修,讓慈濟人用愛守護、一直 都在。

◎防賑災研習 全臺首場

2018年4月14日,慈濟全臺第一場2018年國內防賑災研習會,上午八點在臺中靜思堂展開。

一百九十七位來自臺中、港區、南投及苗栗的志工及職工,在理論與實務雙軌併行中,互相研討。司儀介紹各區防賑災召集人,港區洪萬得率先說出大家的心聲:「感恩宗教處同仁分享寶貴經驗,一定會認真學習。」

第一堂課由中山大學毛正氣教授主講「氣候型態與災害預防」。從臺灣特殊地理位置、地震與海嘯談起,再到天氣型態與災變天氣及中臺灣的潛勢災害區。專業知識透過毛教授深入淺出的說明,也能淺顯易懂。

「中部的斷層很厚,要非常注意」、「梅雨如果加上西南氣流,臺中、南投就會受影響,造成強降雨。」毛正氣分析中臺灣可能面臨的狀況,尤其每年五至六月的梅雨季,在極端氣候日益嚴峻之下,需留心水患。

毛教授叮嚀:「2005年世界銀行評估臺灣是災害高風險地區,先天不足,又沒有敬天愛地、保護我們生活的地方,但其實我們都是防賑災的一員。」人們總是太容易忘記教訓,唯有不斷溫故知新,才能從災害中學習成長。

「這幾年臺中真的比較幸運,很少有颱風,但梅雨季時是防不勝防,這也需要事先演練、準備,還要有團隊。」南屯二區吳淑卿在防災協調中心擔任電話諮詢已有八年之久,每次出勤雖不免緊張,但更感恩都能平安過關。

為免災時措手不及,平時就應組成團隊,淑卿說:「把每個人的工作弄清楚,萬一有災難,各就各位,效率會更好。」

◎備災誠戒慎 分區模擬

「慈濟防災協調組織與運作理念」這堂課,由四合心區召集人王運敬主講。「如果大地震發生在臺中,誰要去畫這張災區地圖?誰知道現有多少條毛毯?多少福慧床?發放慰問金的信封袋夠不夠?」王師兄一連拋出許多問題,以他參與年初0206花蓮地震賑災的經驗,讓大家反思「我們準備好了嗎?」

在照片中看到怵目驚心的災區,及志工不眠不休的付出,王運敬藉由這些畫面呈現出的「果」,引導學員思考何為「因」,平時應如何作為,才能臨危不亂。「所有備災行動,都要回歸到一個根源,我們的準備,有沒有戒慎虔誠的備災狀態。」

接下來是最能增進研習效果的「實務模擬」。志工依地區分二個場地上課,由講師就「了解災情」、「人力凝聚」、「對外聯絡」及「膚慰關懷」等不同面向,引導大家腦力激盪、限時提出解決方案。

慈發處陳珮甄師姊問:「人力在哪裡、聯絡誰、如何啟動防災作業?」港、投、苗等區志工紛紛討論起來,再觀摩各區答案,並由珮甄及其他工作人員適時回饋、補充。臺中的志工則在王運敬帶領下,同樣利用情境的設計來跑救災流程,提高災害來襲的應變力。

◎仿真情境題 用心演練

感恩廳裡一群人圍坐成「ㄇ」字型,桌上有不同組別名牌,召集人、副召集人、行政、總務、機動、急難救助、人力支援……琳瑯滿目共十六項,還有藍色布條大大寫著「防災協調中心」。一看,秒懂,原來慈濟人平常就是這樣演練,許多人熟知的「慈濟」救災品牌,就是一步一腳印,踏踏實實做出來的。

下午的實務模擬以不同形態進行,設計不可預期的災難及各種需求狀況,結合賑災情境,讓志工能清楚救災指揮系統與運作模式。

當Line群組傳來某大樓倒塌,現要成立災區服務中心,總務組與機動組該如何因應?又或得知整排民宅下陷,居民安置於體育館,關懷組與訪視組第一時間該做什麼?

臺中區志工團隊陸續接到變化球,趕緊研商對策,讓演練務求逼真,不足之處再由王運敬講解。另外港、投、苗區志工則在401教室,也是討論熱絡。

過程中王師兄以設置災區服務中心與公部門聯繫為例,提醒需瞭解災民安置進度,若地點變動,公傳組、輪值人力等相關規劃也要隨之調整。此即宏觀面的因應,非單項處理,各功能組間亦是環環相扣。「針對單點的部分,衍伸性的結構面思考,提供給大家參考。」

召集人問:「送了多少?」機動組:「五部環保車載送福慧床,一部廂行車載送毛毯。」「確認了嗎?可以結案了嗎?」總務組:「可以結案了!」此時宗教處同仁趕緊說明:「等一下,是送到哪裡去?簽收了嗎?都要追蹤啦!」模擬時,因不太熟練難免「卡卡」,眾人不由得笑了出來。

他們小小的手忙腳亂,是嘗試著想做得更到位的努力;不論年輕或年長,聽從指導,修正再來一次。接二連三的狀況題,儘管演練不盡完美,志工的認真,令人感動;那份投入的甘願,多可愛、更可敬。

◎試用新系統 亂中有序

實務模擬同時並試用宗教處柳宗言師兄新開發的系統,可即時輸入賑災任務、時間、地點、物資及人力需求等資訊,讓本會、各區同步掌握最新動態。

柳師兄回想2009年的八八水災,災難大、災區多,面對的協調中心也多,資訊溝通皆依賴電話,而電話卻總是塞爆,「那時候就在想如果有個系統,媒合兩邊訊息,各組進度都可以在上面呈現出來。」

系統化整合各方訊息,精準動態管理,以悲啟智,又是賑災一項新利器。宗言提到:「災難時一定很亂,當訊息排山倒海而來,難免會忽略或重複,透過這樣有效管理,就不會毫無章法,可以達到亂中有序。」

聽到一旁師姊說柳師兄為了這個系統,忙到半夜三點,教室裡響起讚歎的掌聲。演練時負責輸入資料的清水區志工楊江彰,對此工具給了極高評價。「這個系統讓訊息傳遞更快速,是累積很多實務經驗寫出來的,邏輯設計嚴謹,很實用、操作很簡易,相當理想。」

南投防賑災召集人洪俊圭也肯定這套系統,他說每當災害來時,召集人可是比任何人更著急,「以前用腦筋想、白板寫,比較亂,現在有這個系統一清二楚。」也建議各組都要學習電腦操作,洪師兄表示:「回去會跟和氣組隊串連、共識,讓他們知道現在賑災的方向,運作會更圓融。」

◎學而時習之 持續不懈

「經過今天的演練,對於防災有正向幫助。兵荒馬亂中也考驗組隊間溝通協調,思惟怎麼去『定』,『定』確實很重要。」苗栗陳榮堅分享研習心得。

「今天真是獲益良多,當災難來時,眼光、格局要放大,內心要精準細膩,六度萬行也是在這個時候顯現出來。」臺中沈國福強調防賑災過程中,仍需保有人文精神,正因為有上人的法,才讓救災行動更有溫度。

對於曾經歷九二一的南投人,這堂課程不僅有用、更有感。「這個課程真的是讓我心有所感,包括毛博士的分享,臺灣就是一個多災的地方,這是既定的宿命,最重要的是事前準備。」來自埔里的李貞慧有感而發。

今日所學回到社區如何平行展開,才是關鍵。貞慧說:「我有一個馬上要做的事情,把埔里和氣區的大地圖,張貼在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還要請總務確認物資存量。」透過開會,把防賑災的觀念與運作分享其他志工。

花了一天的時間,不厭其煩的演練,為何這群人甘之如飴呢?貞慧給了最好的詮釋:「就是上人告訴我們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真正實踐了「匹夫有責」的當仁不讓。自2010年開辦的防賑災研習,凝聚眾人合心,將會在各地持續展開,祈願防範未然,備而不用,天下無災無難。

圖左 :2018年4月14日,慈濟全臺第一場2018年國內防賑災研習會課程,在臺中靜思堂展開,共一百九十七位志工、職工參與。[攝影者:黃善繼]
圖右 :中山大學毛正氣教授分析中臺灣,梅雨季如果加上西南氣流,需留心水患。[攝影者:黃善繼]

圖左 :臺中沈國福師兄(右)強調防賑災過程中,仍需保有人文精神,正因為有上人的法,才讓救災行動更有溫度。[攝影者:黃善繼]
圖右 :實務模擬課程設計不可預期的災難及各種需求狀況,結合賑災情境,讓志工能清楚救災指揮系統與運作模式。[攝影者:黃善繼]

圖左 :南屯二區吳淑卿(左)在防災協調中心擔任電話諮詢已有八年之久,每次出勤雖不免緊張,但更感恩都能平安過關。[攝影者:黃善繼]
圖右 :演練時志工討論熱絡,負責輸入資料的清水區楊江彰(左五),肯定柳宗言新開發的系統:「讓訊息傳遞更快速,很實用、操作很簡易。」[攝影者:黃善繼]

圖左 :埔里的志工李貞慧說:「這個課程真的是讓我心有所感,包括毛博士的分享,臺灣是個多災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事前準備。」[攝影者:黃善繼]
圖右 :南投防賑災召集人洪俊圭表示:「回去會跟和氣組隊串連、共識,讓他們知道現在賑災的方向,運作會更圓融。」[攝影者:黃善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