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同理心說故事 用科技傳法

同理心說故事 用科技傳法

E-mail 列印
「這個就是將上人法入行的收穫,尤其是人文真善美志工,更需如此,才能做出美善的作品,感動人心。」宗教處潘翠微分享著薰法香的心得。其實做每一件事情時都要活在當下,欣賞周遭的美,那怕是簡單的擦桌子,都可以感 到是一件幸福的事,就是因為生活簡單,讓自己的生活可以更加美滿、更加幸福。

4月29日清晨五點,參加為兩天一夜(4/28-29)「2018人文真善美通識課程」的高雄和屏東地區的學員,精神飽滿,安坐於高雄靜思堂國議廳,參加與花蓮靜思精舍視訊連線,同步聆聽證嚴上人講述《靜思晨語》。接下來的第一堂課為宗教處潘翠微,分享:「薰法香有法度—現代法華的故事」。

潘翠微說剛開始薰法香時會不適應,頭會昏沉沉,所以剛開始就將上人講什麼就寫什麼,猛抄筆記,盡量使自己不睡著。後來發現這樣不行,再來就開始做一言一偈,適應之後開始法入心,開始以七言作筆記,並註記心得。聽到一句話:「在慈濟,我們會因為優點而加入,因為缺點而投入。」她覺得這句話說得真好,加入慈濟之後就要安住當下,記住初發心,真的要法入心、法入行,因為要珍惜這份難得的緣分。

◎貧病樂布施 學習成長

接著,由大愛新聞中心記者趙培廷、林道鳴分享,四月初前往緬甸記錄納吉斯風災十年後的近況。2008年時,熱帶氣旋納吉斯風災造成緬甸近三分之二的耕種地淹水,襲捲許多米倉,因為緬甸是稻米主要輸出國,這幾乎造成全球糧食危機。當時還是軍政府時代,慈濟志工們不畏艱辛,克服困難,用一份誠意感動軍政府,讓志工可以深入災區進行賑災發放。透過當時的糧食發放與提供稻米種子使當地人民可以無憂慮地生活與播種稻米。因此災民們有深刻的感受,他們也以善心回應,其中農民烏閔壽是第一個自發「米撲滿」,他在每次煮飯前,會抓一把米放進米缸裡,目的是將米糧分給更多貧苦的人,後來吸引許多人響應活動。

趙培廷也提到他們前往丹茵鎮自然禪修中心採訪,這個禪修中心是烏歐達瑪達喇法師在十年前創立的,收容將近一萬五千人,有相當多老弱病殘與臨終病人,尤其是慢性病與癌症患者。由於當地醫療資源匱乏,因此中心會提供患者醫療與供應餐食,主要經費與食物是由各個慈善團體與善心人士捐助。由於安置區內空氣不流通,空氣中瀰漫著嘔吐物與排泄物的難聞味道。因此,在那裡的人簡直如生活在「糞坑地獄」裡,由不得自己。

她提到有個婦人臀部有大面積褥瘡,每次換藥時,那種疼痛是難以用言語形容的。採訪當天,負責的醫生建議要將患者緊急送加護中心(ICU),結果時間來不及,當天晚上患者就往生了。而另一個患者,因內臟潰爛出現積水,在腹部側邊開孔利用綳帶塞入內臟用以吸收血水,每天八條綳帶約三百公分長度,在沒有麻藥下,它從內臟塞進與拉出的更換,這是痛入心扉,苦不堪言的。這些畫面如果沒有用相機或錄影機真實記錄下來,大家是不曉得,是不會了解這種狀況的。

因時間的關係,講師無法很完整詳細分享這次的經歷,不過她提到緬甸人民雖然經濟並不充裕,但是因為當地佛教興盛緣故,緬甸人民是很有善心、相當喜愛佈施。根據調查,緬甸人的善心連續四年排名全球第一,而臺灣只是第五十四名而已。緬甸人民對於佈施是純真無疑,雖然生活狀況是如此的不好,但是還是有樂於佈施的習慣,這也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情況。

學員李蕙妙聽到講師趙培廷的分享,她覺得很震撼,看到甚麼是人間地獄。她說:「藉由他們的腳以及鏡頭,帶我們去看到另外一個人間煉獄,真正的去見苦之福,我想這是讓我成為人文真善美志工的一個非常大的強心劑。」她希望將來有機會可以把這些真實事蹟傳達給其他人,用行動做一個說法者,傳法者。學員李蕙妙也表示,潘翠微師姊能夠三進三出,真的法有入心,也讓她敬佩,「今年我才剛加入人文真善美團隊,這個也是我給自己的一個期許,以後在拍照,或是在文字,不管在哪個區塊,我希望在未來,每一個人文真善美的功能,我都能認真一點,哪邊有缺的時候我可以隨時去補位。」

來自阿蓮區的學員戴福明提到講師分享緬甸的情形,感覺生活在地球村裡面,周遭的生活還是有非常多貧苦的人,他提到說:「人文真善美來記錄人群,可以見苦要知福,再造福。」他要在這部分精進以來利他。「聽到潘師姊的分享很感動,希望說可以藉由她們的分享,可以持續的精進在這個菩薩道上。」

◎表達的智慧 善意溝通

「我們真的會溝通嗎?」講師心理醫師鄭諾瑟開場白,就讓學員心頭一震。鄭醫師說,人的互動、講話,常將好話講成壞話,明明是關心地話,卻因為長期東方文化,只講事情無法講心情,關懷變成指責,又引起學員們心有戚戚焉,溫文儒雅的鄭諾瑟醫師,以醫師的角度學者的宏觀,將艱澀的理論化為種種的實例,引領眾人走向溝通的領域。

當學員放下一天一夜的辛勞,勤記筆記的同時,「診斷、否認、命令、應對」等理論已轉變成「選擇、觀察、感受、請求」等技巧,以悄然在學員的心中形成。「感受不等於想法、別問什麼、同理心」,這些平常的用語正是與人溝通最重要的語言;心情不好的人最忌諱「想開一點、別想太多、放下」等話語,看似關心卻是潛藏指責陷阱。一向以文字、照相、攝影記錄人間真善美的學員,藉由此堂課,領悟到滿足彼此的需要、善意地溝通才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梁。

來自鳳山新甲和氣的學員賴宛君,第一次來參加通識課就覺得很震撼。有着清秀外表的她,聽完鄭醫生地溝通課程後,有感而發滔滔不絕地講出她的感受。「惡意的溝通,其實是我們日常生活所講的話,這好像也是來自人性的基因,我們常常用反話去關心我們愛的人。」賴宛君覺得此堂課的重點是在「善意的溝通」,其實鄭醫生說善意的溝通就是要觀察,感受要有需求,要被滿足,但是反向去看去反思,在生活中講過的話,如果這些都不講的話,其實不知道怎麼去跟人溝通,這個很需要被練習。大約去年(2017年)九月賴宛君加入慈濟,才開始慢慢省悟說,原來就是自己習氣這麼多,以前不知道這些習氣叫我執,慢慢地自我發現以後,其實對自己成長是非常非常大,「這堂課其實我覺得收穫是非常非常大,結合進慈濟學到的方法,就是上人的『靜思語』,讓我去反思我該怎麼做,在講這句話的當下,會停個一秒鐘,試想一下站在對方的立場,這樣出去會不會受傷害,或是他有被幫助到。」

◎數位新媒體 互聯共行

這一堂課邀請陳秀鳳教授來授課,主題是「數位新媒體時代的互聯共行」。陳教授説在網路數位科技人手一機的時代,隨時隨地都可以馬上看到新聞。在傳統媒體時代的新聞是先經過採訪、排版、編輯、校稿等程序後,再傳給電視臺由主播播報。現在國內外新聞播報不用經過這些程序,直接從FB、LINE、YOUTUBE馬上得知,每個人都是媒體人,製作好的節目,從網路傳出去後,隨時可看到,不像電視臺要在固定時間看才行。

新媒體已成主流,主控權在自己,尤其像臺灣人很愛分享,有好東西就上傳,而電視臺製作節目一小時要五十多萬元製作費。相對的網路不臺完全免費,生活在機不離身的時代,數位革命已改變人際關係了。陳教授說資訊愈豐富注意力就愈稀有,運用超連結在文章裡即可看到更多的資訊。

學員吳秋君很久沒有參加營隊,所以這兩天一夜到目前為止,安排的課程讓她覺得非常驚豔,覺得這次來對了。也覺得可能課程排得滿滿的,實作課做到晚上十一點才睡覺,所以體力好像有點不支,但是真的收穫很大,像昨天(4/28)就有三位金鐘導演,分別分享如何用同理心去說故事,「這是非常非常棒的,我讀大傳系,以前在電視臺實習過,但是外面的新聞臺或是傳播系的老師,不會告訴我們怎樣去講故事,所以其實反差很大。」吳秋君覺得同理心、洞察心、講故事,對她來說其實是震撼教育,有點反轉她以前的看法。

吳秋君說曾經有人請示上人,善惡拔河中那邊會贏?上人回答說:「人多的地方會贏。」在這個網路世代裡面,很多人看到好的良善的訊息,思想觀念就會受到影響,若反過來所接觸的東西,是比較暴力的、不好的或可怕的,這就是惡的循環,影響就會很大,她覺得人文真善美有這個使命感,將美善與愛傳遞出去。所以到現在為止,她笑著說下課回去後應該會睡得非常好,因為心裡收穫滿滿,想要把學到的,用在生活上,之後在長遠的目標是行菩薩道,這是她最大的收穫與期待。

兩天一夜的精進研習營,圓滿劃下句點,學習就是成長,鏡頭下看世界,剎那即是永恆,記錄人間美善,永傳歷史,願人文真善志工快樂的肩挑起紀錄的使命。

圖左 :潘翠微分享薰法香時開始做一言一偈,適應之後開始法入心,開始以七言作筆記,並註記心得。[攝影者:黃雪芳]
圖右 :大愛新聞中心記者趙培廷分享,四月前往緬甸記錄納吉斯風災十年後的近況。[攝影者:黃雪芳]

圖左 :趙培廷分享丹茵鎮自然禪修中心採訪,這個禪修中心收容將近一萬五千人,有相當多老弱病殘與臨終病人,尤其是慢性病與癌症患者。由於當地醫療資源匱乏,由於安置區內空氣不流通,空氣中瀰漫著嘔吐物與排泄物的難聞味道。因此,在那裡的人簡直如生活在「糞坑地獄」裡,由不得自己。[攝影者:黃雪芳]
圖右 :聆聽鄭諾瑟醫師的分享後,學員放下一天一夜的辛勞,勤記筆記的同時,診斷、否認,命令、應對等理論已轉變成選擇、觀察,感受、請求等技巧以敲然在學員心中形成。[攝影者:王聖傑]

圖左 :我們真的會溝通嗎?鄭諾瑟醫師的開場白就讓國議聽的學員心頭一震。[攝影者:王聖傑]
圖右 :參加2018人文真善美通識課程的高雄和屏東地區的學員,依舊精神飽滿。安單在靜思堂的學員,清晨五點集合在萬佛大廳準備入國議廳薰法香。[攝影者:王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