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獨居長者關懷 傳承智慧

獨居長者關懷 傳承智慧

E-mail 列印
2018年5月24日,晚上七點,慈濟臺北松山聯絡處志工在臺上以悠美的手語呈現〈修行〉,揭開了長者關懷溫馨座談會的序幕,總共有一百七十三位志工及基金會社工與會。

慈濟松山聯絡處志工關懷獨居長者已經二十 多年了,目前在社區列入關懷的獨居長者已經超過一百位,參與關懷的志工也將近九十位。隨著歲月流轉,部分志工從二十年前開始參與關懷,至今自己也已年長,所以不斷有新進志工加入關懷行列。這一場座談會,除了讓大家溫故知新外,主要是由資深志工實務分享,並將經驗傳承給新加入的志工,讓獨居長者能夠得到更溫馨的關懷。

◎關懷獨老 體悟幸福

志工黃瑞溢手持一把傘,模擬老人一樣摟著背走出臺前。他說自己不是在取笑長者,而是要提醒大家要時時注意長者的行動極限,以及潛在的危險性。他所關懷的長者,三井伯伯有時無法躺著睡,站著時要不斷地換腳站,非常不方便,頭也無法抬起,連看電視都時都要讓電視螢幕平躺,而他站著看。

三井伯伯雙耳失聰,言語很少,剛開始時他必需想儘各種方法與他溝通與互動;面對面時用紙與筆傳達意思,遠距離時則用傳真機互相傳送訊息。拜科技之賜,現在已由老人服務中心社工,協助成立一個包括社工、里長、三井伯伯及黃瑞溢的群組,由他負責教阿伯運用現代科技與大家溝通。他說讓一個不太懂3C產品的人,去教另一位也不懂 3C的長者,其結果可以想像而知,縱使如此,卻也讓阿伯感受到眾人對他的關心與愛護。

看到阿伯行動上的各種不方便,黃瑞溢深深體悟到四肢健全,耳聰目明,能夠行動自如,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了。

◎關懷之路 福慧雙修

關懷獨居長者已有二十年經驗的志工楊林錦貴,分享高齡化社會已經來臨,但因為家人必須上班、上學,或是工作關係而外移,加上年青人生育率降低等各種因素,造成一般家庭照護人力的缺乏。因此,政府推出「長照2.0」的計畫,並且很清楚的訂定長期照顧服務的對象。長期照顧的服務項目眾多,其中六項比較普遍的服務,包含居家護理、喘息服務、復健服務、交通接送、營養餐飲服務及在宅醫療等,以及各項服務的諮詢電話。

楊林錦貴也利用這個機會澄清,在實際關懷過程中志工時常提出來的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很難相處的個案可以自動停訪嗎?」她引用西方心理學大師布萊恩.魏斯博士的話:「我們要學習接近那些磁場和我們不同的人。」她說:「與我們磁場相同的人,相處得好是很自然的事,但大家有志一同走在修行路上,走向磁場與你不同的人,並且幫助這些人,是修行很重要的事。」她也用證嚴上人的教誨:「能來人間現相修行,要先結好人緣。 」來勉勵大家關懷路上難行能行。

現場參加座談的志工也分享自己的經驗,有時碰到初次接觸的獨居長者不理不睬,志工莊妙卿會先寫一張小卡片寄給長者,除自我介紹外,並探詢志工何時方便到府拜訪,且說明拜訪的目的,後續再打電話給長者預約時間。志工李瑞珠則分享,將初次接觸的獨居長者,當作自己的父母一樣關心,而且很清楚的讓他們知道,志工的拜訪只是很單純的關懷,經過一段時間互動後,長者都可以感受到志工的誠懇。

楊林錦貴最後和大家分享與長者互動的一些軟實力,做慈善也需要運用智慧,她期望大家更用心,並聯結長者的兒女、里長、老人服務中心社工,運用團隊的力量及健康中心的社區資源,讓獨居長者能夠得到更妥善的關懷。她祝福大家始終樂修一切善行,與會的志工不只吸收「長照2.0」新知,也學到不少寶貴的經驗。

圖左 :5月24日,一百七十三位志工及社工,參加在慈濟臺北松山聯絡處舉辦的長者關懷溫馨座談。[攝影者:蔡麗瑜]
圖右 :座談活動開始,首先介紹社區參與獨居長者關懷志工團隊的各組聯絡人。[攝影者:蔡麗瑜]

圖左 :關懷獨居長者已有二十年經驗的志工楊林錦貴向大家分享「長照2.0」及關懷長者的軟實力。[攝影者:蔡麗瑜]
圖右 :志工莊妙卿分享初次接觸的獨居長者,會先寫一張小卡片寄給長者,說明拜訪的目的,後續再以電話聯絡。[攝影者:蔡麗瑜]
圖左 :志工李瑞珠分享將初次接觸的獨居長者當作自己的父母一樣關心,長者都能感受到志工的誠懇。[攝影者:蔡麗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