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環保人文 師生搭公車來體驗

環保人文 師生搭公車來體驗

E-mail 列印
「老師您好大膽!竟然一個人帶著全班二十七位小朋友搭公車,萬一有個意外,您可擔待不起!」61號的公車司機對著帶著學生上車的鄭淑玲老師叨念著。

鄭老師任教於力行國小,教學理念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她常帶著孩子校外教學,開展孩子的眼界,印證書本的知識。雖然司機的擔心不無道理,但是沒有錢可租遊覽車,所以都以公車代步,更何況搭乘公車省錢又環保!鄭老師相信只要班級常規建立好,出門前和孩子約法三章,每一次都能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學校。

3月28日力行國小教師周三進修,慈濟志工教導製作環保皂和環保酵素,慈濟志工謝素珠師姊趁機邀請老師們,帶著學生到東區的環保教育站來體驗。鄭老師覺得這麼有意義的活動又可以結合環保課程,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分類,會比課堂上光用說的更有感覺,培養學生愛護地球,所以規劃了這次環保的體驗之旅。

5月底梅雨鋒面遲遲未到,氣候酷熱無比,22日正午1點鐘二十八位力行國小四年六班的師生頂著大太陽,搭公車到中山路下車後再徒步到環保站,個個汗流浹背,一張張紅通通的臉,掩不住興奮的好奇心,此時六位志工在門口歡迎。

首先由慈濟志工謝素珠師姊介紹環保5R:拒用、少用、重複使用、回收再利用,最後維修再用,儘量減少垃圾的數量,宣導清淨在源頭,飲料喝完要清洗乾淨才回收,免得有臭味。落實垃圾不進站的理念,飲料杯、便當盒和一般紙類要分開放,分辨鋁罐和鐵罐,簡易方法是用磁鐵測,鐵罐吸得住,而鋁罐就無法被吸住,另外蕃茄和蛋的包裝塑膠盒是不回收的。

寶特瓶回收後,環保志工必須將瓶蓋打開,勾掉瓶環踩扁後分顏色擺放,送到工廠後會將寶特瓶先裁成瓶片,再製成酯粒紡成紗,最後可以做衣服、毛毯、圍巾等各式各樣的物品,學生們看到透明的瓶片、毛毯和衣服,眼睛為之一亮,覺得不可思議。

學生最喜歡的實做課程開始了,一半的學生將寶特瓶瓶蓋打開,將剩餘的水或飲料先倒在水桶內,用腳踩扁,再依顏色分開放在籃子內。學生們手腳俐落,人多力量大,不到半個鐘頭就把一大袋的寶特瓶分類好。

另一半的學生則將套芭樂的塑膠袋和網袋內的葉子和蒂頭屑弄乾淨,再放入籃中,一旁的環保志工協助倒入大塑膠袋中,並叮嚀學生塑膠袋不同顏色要分開。天氣炎熱,塑膠袋已曬乾了,只要輕輕抖動,碎屑很快掉出來,學生眼睛明亮,將塑膠袋弄得很乾淨。

半個鐘頭後,兩組人馬互換,結束時,王昭文老師端出冰涼的西瓜,慰勞學生們的辛苦,並指導他們西瓜皮要回收當廚餘。這次的活動,每個人心得滿滿,李紹誠體會到做環保很辛苦,不過內心卻很快樂。他分享:「飲料是垃圾食品,會造成環境的汙染,儘量少喝,而做芭樂袋分類發現細心做事,會做得比較好!」

胡銘哲說:「從環保的實做中,學會任何事都要做好。垃圾不可以亂丟,以免環境髒亂,出門要自備環保餐具,減少使用一次性的物品。」

在學校就讓學生徹底做資源分類的鄭老師,這次活動讓她發現和以前的觀念不太一樣,真正做好環保是要養成清淨在源頭的好習慣,她分享:「剛剛有小朋友被寶特瓶內的飲料濺到,有點味道,所以他們知道以後喝完飲料要清洗乾淨才回收。」

這次的體驗,學生們都體會到環保志工很辛苦,做環保愛地球的理念已經植入心中,回去後落實到日常生活中,更希望他們能帶動全家人一起守護地球。

圖左 :力行國小四年六班全班師生在環保站共同合照,留下愛的足跡![攝影者:林清立]
圖右 :謝素珠師姊教導學生們資源分類,並宣導環保5R的觀念。[攝影者:林清立]

圖左 :學生們將回收的芭樂袋抖掉袋中的蒂頭碎屑,再分類放好。[攝影者:林清立]
圖右 :慈濟志工王昭文老師(左)和鄭淑玲老師(右一)陪伴學生踩扁寶特瓶,再依顏色分類。[攝影者:林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