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一加一大於二 團隊合作力量大

一加一大於二 團隊合作力量大

E-mail 列印
一加一大於二,個人力量雖小,整合眾人,無限大力。「2018年慈濟人文真善美通識精進研習營——臺北場」, 6月9、10日兩天一夜,於三重志業園區進行。新竹團隊四十人報名,陣容堅強,自行分組三合一,資深搭 配新手;花蓮團隊一行十二人,要來學習如何整合有限人力,以發揮最大力;最小團隊澎湖,求知若渴,三人跨海而來,要帶回所學分享社區。

由資深志工陪伴新手,熱誠傳承,就是想照顧好每一顆社區種子。人文真善美就像一個大家庭,只要有心學習,隨手拈來盡是關懷與陪伴。

◎傳承 人人扛起責任

為了培育更多新加入的成員,新竹團隊這次有十五位人文真善美的新手參與,透過營隊密集的學習及實作體驗,汲取多元的觀點與實作經驗。

「現場三合一實作」課程,新竹團隊分配到「人文真善美」,經過許多精彩課程的吸收,該上場嘍!新手學員難免有些許緊張,身旁就會有資深學員拍拍肩膀鼓勵與指導。

領隊林秀琴招開編採會議,將資深與新手互相搭配編組,分批出去採訪。林秀琴帶領一組三合一(文字、圖像、錄影)採訪兩位製作圓緣帶志工,從訪問中才發現,原來要完成一支好的圓緣帶,編採跟影視志工活動前要有充分的溝通,了解需要的畫面,由後端往前推,再派班做採訪提供給圓緣帶使用。一連串的整合,才能成就幾分鐘畫面的成果。

另一位領隊林秋子今年剛接新竹區編採勤務,在社區培訓課時,她會邀約年輕人參加編採共修,採一對一的教學、傾囊相授,並與他們建立朋友關係,讓他們透過出班,慢慢了解真善美在做什麼,隨時關照他們的需要,留住人才。

第一次跟著前輩出班的蔡秀鈴,心中其實有些忐忑、不知要做什麼,資深學員鼓勵她:「不要緊張,跟著我們做就好。」蔡秀鈴很認真地跟著學習文字紀錄和採訪,採訪後需要做聽打時,她也很認真地一字一字敲鍵盤,當她交出時,竟然是一字不漏的「逐字稿」!資深志工稍後也很有耐性地指導她如何做編修,給予她很多的學習空間,收穫良多。

陣容堅強的新竹團隊,每位資深學員扛起責任,以愛和陪伴讓新加入的成員慢慢培養出信心,培育新芽的用心與誠情,讓人看到團隊凝聚的動人力量。

◎統合 發揮極大力量

十四位來自花東的學員,懷著欣喜與學習的心來參加研習,有剛加入人文真善美的學員,也有超過二十五年的資深志工,大家共同期許能透過課程,吸收到新的觀點帶回社區,讓大家更有默契。

承擔人文真善美十多年的黃素貞,2016年從上海回到花蓮,因為花東地區人力有限,大家雖具備專業能力,卻缺乏統合性。首次承擔編採勤務的她,也從這次的實作課程,看到其他團隊的運作,黃素貞認為透過企劃與整合,才能發揮最大力,這也是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

當花蓮區有大活動時,黃素貞也會邀約臺東團隊合作,圖像志工陳信安、洪岱瑩都是來自臺東,藉由花蓮一次次的邀約累積自己的經驗。

在「現場三合一實作」課程中,兩人都很「不巧」的承擔非自己所長的錄影和文字,初生之犢卻有著無畏的勇氣,從不懂中學習,團隊中也總有不請之師從旁指導,讓他們有更多學習成長的機會,在一步一步、實實在在中完成了作品。透過這樣的實作,陳信安說:「一次活動下來,功力大增。」

抱著學無止境的信念,參與每次研習,王鳳娥說:「每次上完課,都會讓自己更堅定信心走這條路。」經歷過人文真善美前身的「筆耕隊」,一路走來,已經超過二十五個年頭,王鳳娥很樂於將自己的經驗分享,更常常鼓勵後輩。

她笑著說:「承擔人文真善美,最大的收穫就是用文字幫自己留下人生的大藏經,我何其有幸有此因緣,走入他人的生命,怎能不出班?」從她的話語中,讓後輩們找到了一個堅持的理由。

◎出發 器材背了就走

澎湖沒有人文真善美的通識課程,求知若渴,跨海而來,當地五位人文真善美,這次報名了三位;兩位資深陪伴一位新手張慶傑。

個性頗內向的張慶傑,在「實作課程」中,儘管只有三個人,很勇敢地承擔一個組,連隊友鄧寶珠也很佩服,還好有北二區團隊主動協助,共同完成作品。張慶傑認真觀察學習,對大家的指導與陪伴,深刻烙印、感動於心。

對澎湖地區來說,有時得一人多用,以面對人力短缺之窘境。負責錄影的鄧寶珠說:「我們無法如北區,有編採、派班表,更無法在前置做構思、找人物,都是活動當天,直接上場,機器背了就走,很單純。」

儘管人力極少,記錄的作品卻不落人後。「我的使命就是『不遲交』,無論忙到多晚,當天活動當天交帶子。」她認為,如果活動記錄當天不交就已經變成舊聞,留在身邊是無用的東西,但是若能儘快交到大愛臺,可以將善的力量散播出去。

澎湖的人文真善美一直有斷層,但是社區需要記錄,張慶傑和鄧寶珠要將這次所學習到的帶回社區,鼓勵大家多出班,從中學習,共同記錄人間的美與善,帶動善的循環。

兩天營隊課程,學到、感受到如震撼教育激勵了學員的心,圓緣時刻的分享,看到每位上臺學員展現出的光采神情,一個個充飽了電,要回到社區,再出發!

圖左 :人人磨拳擦掌,準備上場嘍!現場三合一實作,帶給學員最真實的體驗,透過團隊的合作,完成作品。[攝影者:陳明欽]
圖右 :開完編採會議,林秀琴帶領三合一,採訪兩位製作圓緣帶志工。[攝影者:魏國林]

圖左 :林秋子剛接任新竹區編採勤務,在社區,她會邀約年輕人參加編採共修,出班時採一對一的教學、傾囊相授。[攝影者:魏國林]
圖右 :蔡秀鈴第一次跟著前輩出班採訪,從聽打的逐字稿中學習如何編修。[攝影者:魏國林]

圖左 :首次承擔編採勤務的黃素貞(中),從實作課程看到其他團隊的運作,她認為透過企劃與整合,才能發揮最大力。[攝影者:羅月美]
圖右 :王鳳娥(右二)一路走來,已經超過二十五個年頭,她很樂於分享自己的經驗,更常常鼓勵後輩。[攝影者:魏國林]

圖左 :來自台東的洪岱瑩(左),藉由花蓮區團隊一次次的邀約,從學習中累積自己的經驗。[攝影者:陳忠華]
圖右 :澎湖區鄧寶珠(左一)要將這次所學習到的帶回社區,鼓勵大家多出班,共同記錄人間的美與善。[攝影者:陳明欽]
圖左 :張慶傑認真觀察與學習,對前輩的指導與陪伴,深刻烙印、感動於心。[攝影者:蘇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