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六歲生日 星空下的環保站

六歲生日 星空下的環保站

E-mail 列印
2018年 6月6日(農曆五月十二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願你收穫美好,播種希望(收割麥子,播種稻子)。對東新公園夜間環保點來說,也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在大家的護持下,今天是它六歲的生日。

六年 前夜間環保的推手張玉燕感恩地說:「利用人來人往的公園做環保,里民已能深刻感受慈濟人守護社區、守護大地的心,自動將家中回收物送來,也利用時間一起加入做資源分類,讓環境更乾淨,與今年環保推動『入戶宣導』,不謀而合。」

張玉燕回想當初,社區每週一、四下午和週六上午,志工、左鄰右舍的鄉親,會聚集在社區的平安環保站做資源回收。然而面對上班族居多的都會型社區,大家一直有個心願,希望夜間也有個環保點,接引更多的人來認識環保,加入慈濟大家庭。

2012年6月6日東新公園露天的夜間環保點終於成立,每週三晚間七點半,二、三十位環保志工,無論是在柔美的月色下、悶熱的夜晚、微風細雨中、甚至寒風冷冽的黑夜裡,總能快速有效地做完分類後,收起塑膠地墊,還公園本來的樣貌。遇到大雨天,也不曾休息,會事先通知移到平安環保站,一樣做分類,完成當天的回收。

◎ 他的故事 我的啟示

今晚東新公園,微風輕輕地吹,柔和的月光穿透樹梢,樹影搖曳,三三兩兩散步的行人,妝點著公園的夜晚。遠遠地,徐玉春提著一疊小板凳走過來,莊秀霞手裡拎著兩大袋社區回收物,在入口處等候。

隨後,張仁堂開著滿載的小貨車緩緩停住,志工們協力將兩大片塑膠地墊鋪平,莊秀霞大聲召喚著:「 作伙把車上的回收物卸下來囉 !」你一袋我一袋大家接力完成,男眾志工則爬上小貨車,將車上混雜的回收物,推落到地墊;小板凳迅速就位,環保志工一個接著一個的圍坐在這七坪左右的空間,雙手俐落地開始撿寶做分類。

六年來,張仁堂總在每周三下了班到定點載回收物,然後送到公園,讓大家一起做整理。結束後再開小貨車回平安環保站停放,身為夜間環保點窗口的他,常靠在牆邊滑著手機,抒發當晚做環保的感動與點點滴滴,放在Line群組做分享。

「我們來為環保菩薩寫故事,每個人加入的因緣各有不同,認真做環保的故事,將它寫出來一定很精彩,也能帶動大家的凝聚力。」張仁堂與還在培訓的陳憶柔討論著。

去年社區歲末祝福,環保志工莊秀霞上臺分享,與圓滿一千場環保宣導的邱淑姿,這兩位人品典範,感動了張仁堂因而起了提筆的念頭。彼此有了共識,立即開始採訪作紀錄,目前已經發表了近三十位志工的故事,在專屬的社群網站分享,期望感動更多人,為環保盡一份心力,一起來愛護我們的地球。

陳憶柔說:「每個星期分享一位環保志工的故事,寫下去才發現一年都寫不完,因為日間加上夜間就有近百人在做環保,一開始如果想太多,可能就不敢做了,還好可以跟張師兄一起分工合作。」

◎就是要來做環保

年過七十的莊秀霞,每個星期三晚間的環保日,她從自家社區大樓,拎著幾大袋回收物,提早到東新公園等候,熟識的住戶都會將回收物特別留給她。

秀霞是一位體貼的環保志工,如果回收物很多,她就來來回回用腳踏車運送,原因是:「不想增加師兄們的工作量,自己慢慢搬……。」

雖然夜間環保七點半才開始,她和徐玉春、陳翠雲、吳秀鑾、劉梅珠總是提前來,一起做運動話家常等候。她說:「年紀大無法隨車幫忙,至少能先鋪好塑膠墊子、幫忙卸下回收物。」莊秀霞開朗地笑著說:「做環保就是身體好,越做越沒煩惱。」

楊秋霞是在東新公園夜間環保點剛成立時,主動來做環保,她回憶起:「第一次做環保什麼都沒帶,感恩師姊拿一雙手套給她,從那時候就一直做到現在。」

「做環保動作要快,晚點到就沒位子,擠不進去,只能在外圍幫忙;就算寒流來襲,天氣冷,全身包到剩下眼睛露出來,也還是要來做環保,大家像家人一樣,來說說話也很開心。」楊秋霞笑著說。

「現在的人東西很捨得丟,不該丟的都丟掉。接觸環保後體悟比較多,物質慾望降低很多,買東西會約束自己。」楊秋霞表示剛開始做環保時,家人非常反對,然而看到她回家總是滿心歡喜,也慢慢了解環保的意義轉而支持。她說:「來做環保,心也做環保,時時有好心情。」

正在整理寶特瓶的詹雅惠說:「剛開始做,覺得好像是培訓委員的一個門檻,做到現在,環保已是自己的本分事了,除非組隊有勤務,否則很少會缺席。」有一次家族聚餐,跟家人請假一個小時出來做環保,妹婿還揶揄詹雅惠說:「垃圾哪裡收得完!」她回說:「就像海星的故事,救一隻海星,可以改變一隻海星的命運,回收一個塑膠袋,它就不會堵住排水溝,不會流入大海。」

◎美麗的事 漾開好觀念

每天傍晚,菲律賓籍的Vicky都會陪著阿嬤來公園散步,有一次星期三晚上,看到一群人在做資源回收,她和阿嬤覺得有趣,也加入環保陣容。後來因為阿嬤身體狀況比較不好,便自告奮勇代替阿嬤來做環保。

「以前沒做環保的時候,晚上沒事,都在在滑手機,玩Facebook或Line;自從做環保之後,看到這麼多人做得這麼快樂,也感染到那份做環保的喜悅,每個星期三變成我很期待的日子。」Vicky滿心歡喜地說著,默默坐在一角做分類的她,認為地球只有一個,能一邊做環保,還可以救地球,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個子嬌小的志工蕭麗雲,大家暱稱她為「美麗的雲」,這個外號有如通關密語,常見她盈盈笑臉招呼著每個人。

「平常出門會自備購物袋,紙袋及塑膠袋一定重複使用。」蕭麗雲的環保觀念早已融入日常生活,進校園擔任大愛媽媽的她說:「每學期接新的班級,首先分享的主題一定是環保,建立孩子們正確觀念,清楚甚麼是需要的,力行不用、少用、重複使用……」

四歲多的蔡佳叡,是夜間環保年紀最小的生力軍,一歲時就坐著娃娃車來「觀摩」,志工張惠文笑說:「佳叡是在慈濟長大的孫子,親子活動、安養中心等都帶著她參加,她挺會逗老人家開心。」人家是阿嬤在家帶孫子,她卻帶著孫子參與慈濟活動。蔡佳叡現在是慈濟靜思書軒的小志工, 每星期一早上,在臺中慈院書軒幫忙補貨、招呼客人。

◎六周年 祝福六度萬行

「夜間環保點,沒有遮風避雨的場地,但有小菩薩的歡笑聲,寶特瓶、銅、鐵、鋁箔的啵啵、鏘鏘、沙沙聲;走過風雨、因為有你、有我,夜間環保一直都在。」張仁堂感恩夥伴們無怨無悔地付出,愛心點亮東新公園的夜空。

最後由志工洪杏矯、邱淑姿、溫玉嬌等帶頭齊唱「無量壽福祝福您,無量壽福祝福您・・・・・・・」〈無量壽佛〉祝禱歌,也祝福所有的環保志工,在日常生活中對人、對事,守住六個原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六度波羅密,接引更多的人投入環保,用愛疼惜大地,一起為清淨在源頭努力,期待下一個六年,環境更美麗。

圖左 :每周三晚上,東新公園有二、三十位環保志工,不論是在最美的月色下、悶熱的夜晚、微風細雨中、冷冽的黑夜裡,都能快速有效地做完分類,收起鋪下的地墊,恢復公園原貌。[攝影者:簡明安]
圖右 :2018年2月28日,東新公園夜間環保為情同姊妹的環保志工陳翠雲(左)與莊秀霞(右)、吳綉鑾(中) 獻上七十歲的祝福,陳翠雲與吳秀鑾是年輕時的好友,三四十年失聯,因做環保再續前緣。[攝影者:陳憶柔]

圖左 :東新公園夜間環保如遇到大雨天,也不曾休息,會事先通知移到平安環保站,一樣做分類,完成當天的回收。四歲多的蔡佳叡,是夜間環保年紀最小的生力軍,有模有樣地拿著畚斗掃帚。[攝影者:簡明安]
圖右 :每週三北屯區東新公園夜間環保,總會見到徐玉春拖著一疊板凳,提早到來,她不捨大家蹲著做分類,熱心的提供板凳,讓志工能坐著,結束再將板凳綁好帶回家。[攝影者:簡明安]

圖左 :小學五年級的余采倢(右)身手俐落,做起環保毫不含糊,她是跟著東新公園夜間環保點一起成長,九歲時受證為環保志工,是當年年紀最小的一位。[攝影者:簡明安]
圖右 :菲律賓籍的Vicky滿心歡喜地提:「以前沒做環保的時候,晚上沒事,都是在滑手機,玩Facebook或Line;自從做環保之後,看到這麼多人做得這麼快樂,也感染到那份做環保的喜悅,每個星期三變成很期待的日子。」[攝影者:簡明安]

圖左 :六年前夜間環保的推手張玉燕提到,利用人來人往的公園做環保,里民已能深刻感受慈濟人守護社區、守護大地的心,自動將家中回收物送來,也利用時間一起加入做資源分類,讓環境更乾淨,與今年環保推動『入戶宣導』,不謀而合。[攝影者:簡明安]
圖右 :詹雅惠(右)面對親友質疑「垃圾哪裡收得完!」她總回說:「就像海星的故事,救一隻海星,可以改變一隻海星的命運;回收一個塑膠袋,它就不會堵住排水溝,不會流入大海。」[攝影者:簡明安]
圖左 :志工張仁堂(左)陳憶柔(右)兩人合作,半年多來,每星期寫一個環保志工的故事,在專屬的社群網站分享,帶動大家的凝聚力,也期望感動更多人,為環保盡一份心力,一起來愛護我們的地球。[攝影者:簡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