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寓教於樂 親子圓緣有活力

寓教於樂 親子圓緣有活力

E-mail 列印
今年社區親子成長班的課程,主題環扣著《八正道》,多為靜態課程,課務組蔡秀老師特別在圓緣當天設計了動態課程,除了讓來上課的學員跟家長留下美好的回憶外,也希望藉由動態的活動吸引更多親子加入安南親子成長班。

◎默契考驗 熱鬧又溫馨

「小朋友,這堂課是安南親子成長班圓緣,我們來玩遊戲。」課程開始,蔡秀老師跟大家說明活動內容,一聽到「遊戲」兩個字,個個精神都來了,並且很迅速的將隊伍排列整齊。

第一關遊戲「親子默契大考驗」,親子們分別坐在隔板的兩側,一邊坐著家長,另一邊坐著小朋友,老師出題,並由親子同時作答,題目有:小朋友最聽誰的話?你的孩子最常被糾正的行為?你最喜歡媽媽做的哪一道菜?爸爸或媽媽最喜歡吃的水果?如果兩個答案一樣表示默契十足,就互相擁抱一下,答案出爐只有一、兩隊默契不足,頓時間活動中心變得熱鬧又溫馨。

接下來是「愛的通關密語」,通關密語包括:「我愛你」以手比愛心的手勢;「感恩你」以雙手比大拇指表示謝謝;還有「你好棒」以右手比讚。親子背對背,只要老師說:「愛的通關密語,請出招!」親子間就各自比動作,看看彼此間是否有默契?

感恩隊的家長王慧芬分享:「有道題目問,你最喜歡的人?我填姑姑,孩子填媽媽,因為一直以來都是姑姑在接送孩子上下學,白天也跟在姑姑身邊,所以直覺認為孩子會填姑姑,透過這個遊戲,讓我感受到媽媽在孩子的心中無人可替代。」這不僅是一個考驗默契的遊戲,也讓親子之間真情流露。

「親子班的課程很棒,也看得出課務的用心,孩子在課程中學習獲益良多,人格和人際關係也都得到正向的發展,我家老二今年夏天要上小學一年級,我已經幫他報名下一期的親子成長班,希望他也能在善的環境中成長。」王慧芬感恩地說著。

◎最佳拍檔 拋球餵食樂

第三關是「最佳拍檔」,親子間各自站一定的距離,由小朋友丟球,讓家長用桶子接,再互換,各接五球,比賽哪一組接到的球多?這一關中,學員們為了獲得最佳球數,彼此熱烈地討論、研究,如何提高球落入桶中的機率?集眾人之意見,原來用拋球的方式,是比較好控制力道的。

「丟球的力道,就像教育孩子一樣,太嚴格,孩子會因害怕疏遠你,太鬆,孩子又會像脫韁野馬不服管教,所以要拿捏得剛剛好。」家長潘惠君有所感地說著。

第四關是「合和互協,難行能行」活動讓親子都戴著眼罩,家長坐在椅子上,小朋友手拿叉子插著的小蕃茄,由隊輔們慢慢引導小朋友往前、往右、往左,再慢慢走到家長面前,餵食家長吃小蕃茄。這些親子遊戲,讓學員和家長個個玩得很開心,也逗樂一旁的工作人員,整個活動在歡樂聲中告一段落。

課務組蔡秀老師利用這學期親子成長班最後一堂課,規劃了動態的親子互動遊戲,讓家長跟學員在遊戲當中學習到默契培養。蔡秀分享,一整年的活動下來,感覺課程都偏靜態,所以才會在最後圓緣活動,設計動態課程,增加親子間的互動和情誼。

「今天純粹是動態遊戲,屬玩樂輕鬆的課程,不會像以前那樣硬梆梆或嚴肅。看來大家都玩得很開心,也許下學期可在每次課程裡,穿插一些遊戲,也可以引起小朋友跟家長參加的熱忱。」蔡秀思索著下學期的課程方向。

◎無私奉獻 圓緣非終點

善解隊的家長郭客明分享,很珍惜來到這個善的團體,大家來到這裡都是互相奉獻與學習,並說兒子比較害羞,希望來這裡能夠獲得一些改善,他鼓勵兒子,若可以肯起來分享二十個字,回家就可以玩二十分鐘的手機遊戲。學員郭霽嘉害羞的低著頭,默默地不敢說話,但也獲得大家鼓勵的掌聲。

包容隊的家長鄭淑敏分享:「陪孩子一路走來,覺得很辛苦,孩子本來想退轉不來了,但我鼓勵孩子,你來參加也是給媽媽學習的機會,於是孩子想想就繼續來上課了。我希望圓緣不是終點,我也會鼓勵孩子繼續來上課。」

今早蔡秀一走進活動中心,便有兩位小朋友主動過來道早安,讓蔡秀既感動又高興,因很少有小朋友會主動跟工作人員問好。蔡秀說:「在安排課程上,除了扣緊《八正道》主題外,在生活教育方面,也要隨時給予讚美或糾正,這樣小朋友才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看到一學期的努力有所成果,蔡秀進一步地表示,下學期仍會會朝佛法、靜思語及生活教育方向來編排。

志工蕭妤庭曾是親子成長班工作人員之一,因身體問題而暫時退出,不過她一直心繫著親子成長班,所以特地在圓緣時刻,親手做餅乾花跟大家結緣。參與過了、付出過了,心中多少都會留下感動的痕跡,而家長及小朋友的點滴成長和改變,都是親子成長班的陪伴老師與志工的最佳禮物。

圖左 :愛的通關「蜜」語看看親子間比出的動作是否相同,是否與題目愛的通關「蜜」語相契合。[攝影者:鄭雅惠]
圖右 :遊戲「最佳拍檔」親子面對面站,各有丟五球的機會,先由孩子丟給家長接,然後再由家長丟給孩子接,考驗彼此如何利用技巧和力道讓對方接到球。[攝影者:鄭雅惠]

圖左 :親子彼此間戴著眼罩,家長坐在椅子上,小朋友插著小蕃茄,由志工引導小朋友往前、往右、往左,再慢慢走到家長面前,餵家長吃蕃茄,家長吃到時都眉開眼笑。[攝影者:鄭雅惠]
圖右 :善解隊的家長郭客明分享,很珍惜來到這個善的團體,大家來到這裡都是互相奉獻與學習,並說兒子比較害羞,希望來這裡能夠獲得一些改善。[攝影者:鄭雅惠]

圖左 :家長王慧芬分享:「親子班的課程很棒,也看得出課務的用心,孩子在課程中學習獲益良多,人格和人際關係也都得到正向的發展,我家老二2018年夏天要上小學一年級,我已經幫他報名下一期的親子成長班,希望他也能在善的環境中成長。」[攝影者:鄭雅惠]
圖右 :蔡秀表示,一整年活動下來感覺課程都偏向靜態,於是在最後一個圓緣活動,設計動態課程,讓親子之間增加互動,增進感情,透過遊戲讓親子間感情更緊密。今天看到大人小孩玩得很開心,也許下學期可以在每個課程裡參插一些這樣的遊戲,也可以引起小朋友跟家長參加的熱忱。[攝影者:鄭雅惠]
圖左 :志工蕭妤庭因身體微恙退出親子成長班團隊,但仍心繫成長班,特地在圓緣時刻,親手做了餅乾花跟大家結緣,活動結束時人人手拿餅乾花大合照感恩妤庭,並留下完美的回憶。[攝影者:鄭雅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