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方法永遠比問題多

方法永遠比問題多

E-mail 列印
問題的發生,不是死板板的一對一的對應而已,端看自己如何去思惟?如何去活用?透過「撈法寶說故事」的遊戲,余永晴明瞭「方法永遠比問題多」。

全省進階探索教育訓練,6月17日課程在彰化分會舉辦,有五十二位 學員參與,經由高明智老師的創意課程,一場撈寶法說故事,帶領學員體驗桌遊,將智慧融入法中。

一個偶然機會,高明智老師的女兒推薦他「貓與巧克力」,這是日本開發的一種益智桌上遊戲,是一個講故事機制的桌遊。抽到不同的情節,需要用限定數量的道具解決情境,大家覺得合理就得分,最後看哪個團隊比較厲害。

經上網查詢,並價購來試玩,父女玩得開心,也引發高老師的創意,蒐集資料並自製卡片,請人印刷,運用這套方法,將慈濟人文融入遊戲之中,對制生活中遇到的情境,輕鬆解決問題,化解困境,真是寓教於樂的探索好教材。

◎撈法寶說故事

學員分成十組,各組練習,永和區楊宗德師兄抽到的情境卡是個人問題--「薪水太低」,三張法寶卡分別是,修行者--「居士」、護法者--「國王」、修行者--「古佛」。

楊宗德說起故事來:「我遇到的個人問題是從7月1日起退休,薪水將會減半或縮水,我住在農村,自己種菜、煮飯,又是個修行者,生活簡樸過得去,因為心中有佛、行中有法。所以我們是等待領導者有個更好的方法,讓我們國家更富有,就有機會再加薪過得更好,平日就自我修行做一個好居士,像我們鄰居會互相幫忙,彼此有種什麼菜就會互相交換,所以薪水低是個問題,但是生活絕對不會是問題,而且上人說心靈富足比物質富足更重要。」

這樣的情境故事,剛好應對了三個法寶:修行居士,期待著護法國王來改善困境,在未得到改善之前,法師已指導從心解困。

另一位學員抽到情境卡,個人問題--「父母親吵架」,三張法寶卡是,修行者--「菩薩」、修行者--「阿羅漢」,修行者--「法師」,陳淑芬敘述她的撈法寶故事:公婆因年齡差距三十歲經常吵架,在入慈濟之前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做子女的我們經常求菩薩,能讓他們兩老和睦相處,大家能平安,不要影響我們這些兄弟姊妹及子孫的情緒。

在這祈求的過程中,剛好遇到有慈濟的師兄師姊,邀約公婆及我們參加浴佛;也有很好的因緣到花蓮近距離的看到了上人,上人也過來握我們的手,漸漸地,我們家人參加各項活動,包括入經藏,婆婆看我們參加慈濟的活動,也改變了她,我們家氣氛就越來越好。

菩薩、阿羅漢、法師,應證了陳淑芬的故事,巧妙的解決生活境遇。透過這個桌遊,讓學員思考在面對問題的同時,應如何接受,並冷靜地尋求方法來解決困境,其實方法是比問題多,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端看如何用心在當下。

◎學習心得檢視

短暫的午休養息,在陰雨的天候下,令人睏意重,透過人體摺疊動動筋骨,林蕙妙師姊以瘋人舞帶領大家用不規則的動,卻又講求速度、張力、力道,讓身體達到放鬆。並與同伴一起用外星語交流,此刻不合理的快樂沾滿每個人的身
心……。

快樂的心情緩和了接下來的課程──檢定報告心得。

桃園陳月嬌分享:探索教育引用了「四攝法—布施、利行、愛語、同事」,是佛教渡化眾生的四種方法,也是促進我們人際關係的方法,更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用得到的,也是最好的管理學。要內修四攝法,外修四無量心,最重要的要法入心,歡喜受用還要觀機逗教,要因人而異廣結善緣。

應如何將四攝法具體幫助眾生,月嬌分享著如何利用探索課程所學,帶入親子成長班的過程。高老師也回饋四攝法並非內修而是內外皆修,尤其愛語,愛是動詞,要用言語來表示,用行動表現出來。

不用簡報直接分享,說我所做是最自然最真實,來自桃園的林錦珍,如何將「四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運用在探索教育,用日常生活融入心經,六根對六塵;在探索教育中,我們要親自參與每個遊戲,去感受遊戲帶給我們的法,就像用五官去感覺外界的刺激變化。

上人在薰法香也談過,我們要很敏感的去感受四季運行及二十四個節氣的變化做預防,可是現在都有點亂了,上人要我們做利人利己的事,親自去做轉成我們的智慧,就像老師的教學讓小朋友親自去體會一樣,才學得到知識。

◎有拾不完的寶

第一次接觸「撈法寶說故事」,彰化區王芷嫻玩得很開心地說:今天老師教的這個遊戲,剛好可運用在目前我接的關懷據點,對象是來自我們的師兄師姊,都是六十五歲以上的成員,這個方便的桌遊,讓師兄師姊嘗試新的遊戲,又可在遊戲當中複習上人的法,能讓頭腦活化。最近我正覺得很苦惱,不知如何帶關懷據點,來這邊像撿到法寶一樣。

還有看到師兄師姊分享了「四攝法」及「四智」,因為我是新人初學,都是單純的只看教材看教案,比較理論化,顯得不夠寬廣,透過他們的分享,讓我更清楚法的意義,也更清楚我的問題點在哪裡?讓我學到更多。

而且還有老師的指點,讓我更清楚一些小小的眉角,遊戲能不能帶得好,其實就要看功力了,真的很感恩老師跟師兄師姊的分享。

這次的課程很特別,賴裕鈴說這是一個法的分享,「撈法寶說故事」一整個早上大家都在聞法,但都不覺得累,而且還歡樂滿滿,是沈浸在歡笑的法中,真是妙!

陳月嬌和林美玲對「四攝法在探索教育的應用」分享得很棒,加上老師的回饋,讓裕鈴了解「愛」是動詞,愛是動詞,要用言語表達,用行動表現。

理性的王天生加上感性的林錦珍,不同風格的分享,讓裕鈴對「四智」更了解,超人只會做事,但不做人,聖人不但會做事又會做人,我們都是精進學習努力要做「聖人」,且要讓自己「四智」都具足,才會是圓滿的「聖人」,讓自己的心能清淨無染,才能山來照山,水來照水,了了分明。

高雄余永晴對第二次玩老師研發的新遊戲「撈法寶說故事」,感覺就像自己在遇事煩心舉棋不定時會去抽「靜思語」,看看師父的指點一樣,和自己最近的生活、心情都好對機。

今天第一輪情境卡,個人問題就抽中「想太多,事情滯留」,對應的「法寶」抽中了—古佛、法師、清淨心。

永晴自己把它解讀成:因為遇到事情來考驗時,總是想法太多,三思而後不能行,所以事情滯留(卡住了),沒能即時處理。而「法寶」告訴我方法:「去寺裡請教法師指點迷津,該怎麼做?法師說:『要學習古佛保持一顆清淨心,就能找到對應解決的方法。』真妙!真對機!自己就是定力不足,心思雜亂無法清淨,所以對事才會理不出頭緒來,而一直拖延。」

然而要怎麼修「定」呢?高老師告訴我們五種修「定」的方法:持戒、做定課、誦經、靜坐數息、清潔服務。

因為學習探索的好因緣,認真聽聞上人的法,真的讓自己在遇事來考時,內心較能沉穩不浮動,而且也透過「撈法寶說故事」的遊戲,明瞭「方法永遠比問題多」。不是死板板的一對一的對應而已,端看自己如何去思惟?如何去活用?

感恩老師!感恩團隊伙伴的分享,讓自己每次上課就像入寶山一樣,有拾不完的寶,滿滿的法喜。

圖左 :永和區楊宗德(中)抽到的情境卡是個人問題--「薪水太低」,三張法寶卡分別是,修行者--「居士」、護法者--「國王」、修行者--「古佛」楊宗德說起他的故事來,正好應機到真實生活。[攝影者:阮朝郁]
圖右 :菩薩、阿羅漢、法師,正應證了陳淑芬(中間分享者)的故事巧妙的解決生活境遇。[攝影者:阮朝郁]

圖左 :高明智老師告訴學員,五種修「定」的方法:持戒、做定課、誦經、靜坐數息、清潔服務。[攝影者:阮朝郁]
圖右 :這次的課程很特別,賴裕鈴說這是一個法的分享,「撈法寶說故事」一整個早上大家都在聞法,但都不覺得累,而且還歡樂滿滿,是沈浸在歡笑的法中,真是妙![攝影者:阮朝郁]

圖左 :學員一起用外星語交流,此刻不合理的快樂沾滿每個人的身心……。[攝影者:阮朝郁]
圖右 :透過人體摺疊動動筋骨,林蕙妙(拿麥克風者)以瘋人舞帶領大家用不規則的動,卻又講求速度、張力、力道,讓身體達到放鬆。[攝影者:阮朝郁]

圖左 :應如何將四攝法具體幫助眾生,陳月嬌分享著如何利用探索課程所學帶入親子成長班的過程。[攝影者:阮朝郁]
圖右 :問題的發生,不是死板板的一對一的對應而已,端看自己如何去思惟,如何去活用。透過遊戲,余永晴(左一)學習到「方法永遠比問題多」。[攝影者:阮朝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