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環保進校園 護身心靈

E-mail 列印
二千三百多年前,為了孩子的教育環境,孟母三遷的故事家喻戶曉;在馬來西亞的張秀珠,則為了讓孩子可以受到慈濟人文薰陶,與孩子一起到馬來西亞慈濟人文學校參與課程。張秀珠認為,只照顧好自己的孩子是不夠的,應該 讓更多孩子受到愛與善的關懷,因此提早退休,全心投入志工,更進入校園進行心靈與行動環保活動,希望可以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受到影響,一起努力把地球變成人間淨土。

◎為孩子教育 再續前緣

提起這一段往事,張秀珠說:「孩子的教育不能等,一定要把握因緣。」2003年在馬來西亞吉打州的劉師兄引薦下,到當地聯絡處了解慈濟志業,開始參與訪視。之後也回臺灣參加營隊,被慈濟的良善理念所感動;回到馬來西亞後,卻因工作關係,斷了與慈濟的因緣。

2007年慈濟在吉打州的雙溪大年社區,成立人文學校,秀珠的兩個姊姊都是慈濟人,才再延續這段慈濟因緣。大女兒就讀國小一年級,秀珠開始參與學校課程。她感受到好的環境薰陶孩子,才能有成長的正能量;但是想到其他的孩子長大後,不免會受到社會環境影響,於是張秀珠開始承擔人文學校的教職工作,也照顧起其他的孩子。

「愛人家的孩子,別人也會愛我們的孩子!」張秀珠用同理心,去愛人文學校的孩子;儘管參與人文學校師資過程有些不順利,「對的事,做就對了!」張秀珠在先生周國欽以及志工的協助下,堅持持續照顧學校孩子。

在這分道心堅持下,張秀珠2014年受證。秀珠告訴先生:「因緣到了,上人年紀也大了……」周國欽才警覺應該把握機緣緊跟上人,2016年回臺受證。

◎落實清淨在源頭

張秀珠當初會想離開馬來西亞正規學校,因為感覺到學校只是在教書,卻忽略教孩子做人,在周國欽支持下,得以申請提早退休,全職投入慈濟人文學校。儘管每個孩子都有習性,但張秀珠感受到,他們慢慢在改,最明顯的是感受到孩子們的感恩心、不殺生、茹素。

張秀珠讚歎二兒子有慈悲心從小茹素,學校同學對兒子說:「你不吃肉太可惜了!」兒子回答:「我不是因為口腹之欲不愛吃肉,而是因為動物牠們也是有生命的。」張秀珠驕傲地說:「投資在孩子身上,真的是很值得。」

2017年張秀珠被推選為互愛組長,雖然內心十分惶恐,但張秀珠一想到上人一個人要承擔全天下的事,自己只是承擔一點點,應該要勇於承擔才對。現在張秀珠在法親陪伴下,承擔校園的環保課程宣導,與當地環保學會老師合作,每週三進校園,提供生活環保體驗課程,讓環保小小兵,帶動周遭親友與其他同學。現在合作的學校,已經開始落實清淨在源頭的垃圾分類,並影響到社區。

看到地球暖化,氣候大不調,看到上人一直不斷呼籲環保,張秀珠不捨地自問:「孩子未來還有希望嗎?」後來張秀珠想通了,如果大家緊跟著上人的腳步,用愛心做環保美化地球,人間淨土就在腳下啊!

此行幹部精進研習,感受到慈濟家人的愛與陪伴,回馬來西亞後,也要將這分情回饋給其他慈濟家人,「每個人都要有愛,一起在菩薩道上更精進堅持。」目前雖然在推廣校園環保、愛灑僅進入二間學校,距離目標九間還有一段距離,但張秀珠相信,有願就有力量,相信一定可以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圖左 :2017年張秀珠被推選為互愛組長,雖然內心十分惶恐,但是想到上人要承擔全天下的事,自己只是承擔一點點,應該要勇於承擔才對。[攝影者:蔡麗瑜]
圖右 :此行研習,張秀珠(右四)感受到慈濟家人的愛與陪伴,回馬來西亞後,也要將這分情回饋給家鄉的慈濟家人。[攝影者:黃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