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推動讀書會 帶來正向力量

推動讀書會 帶來正向力量

E-mail 列印
馬來西亞志工王雅雪、蘇美英、杰麗香,推動志業不遺餘力,縱使面對生活困境與難題,都能堅守菩薩道。參加研習後都感受到,帶動讀書會,說法傳法,是志業生生不息的關鍵。自我督促,返回居住地要勤帶動讀書會。

◎ 面對逆境 以靜思語轉念

馬來西亞雙溪大年聯絡處和氣組長王雅雪,就像個慈祥、福氣的鄰家媽媽,一點也感受不到她曾經歷過家庭經濟變故。2003年,先生因生意失敗欠下高利貸後離家出走,她在白天的正職會計工作外,必須咬牙再兼一份晚上記帳的工作,幫忙償還先生欠下的債務;家庭經濟剛剛能維持平衡,沒想到隔年先生在外地突然病故。

當家庭氛圍處於逆境中,她帶著孩子上圖書館時無意中翻閱到《慈濟》月刊,想到媽媽平常對佛教因果的叮嚀「欠的債要甘願還」;在打聽慈濟聯絡處想親自去捐款,沒想到剛好問到家裡地址就是聯絡處的志工,自己也覺得緣分太巧,就毫不猶疑地開始加入慈濟固定捐款助人。

雖然一直到八年後(2011年)家裡負擔較輕,王雅雪才正式投入時間承擔志工,期間不間斷地接觸月刊上的人物故事,讓她覺得自己過得其實很幸福。生活上面對的種種困難,常常都能以一句「靜思語」輕易化解。「甘願作,歡喜受」,「生氣是短暫的發瘋」,在這些智慧法語的陪伴下,面臨人生逆境時,都能適時的學習轉念。

承擔活動組時,她為了鼓舞手語教練志工,讓教練可以就近照顧家裡幼兒,大家相約移駕教練家裡練習。經歷這段同甘共苦的夥伴關係後,這位教練志工日後竟然在小孩成長後,全心投入並承擔合心志工。這個過程給了王雅雪很大的鼓舞,日後聯絡處就以「情」聯繫著志工關係;她承擔和氣組長後也以身作則,層層傳遞情誼,後來大家都傳說雙溪大年聯絡處會「黏人」。

為了鼓勵環保志工能多參加活動、讀書會,她會想盡辦法,甚至透過關係來說服志工;也不定期舉辦旅遊活動邀約志工參加,過程中再以慈濟人文正向影響志工。

在這個年輕人讀書比率不斷下降的年代,要吸引專職環保志工或者年長志工參與讀書會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精進研習的「導讀人培育」、「創意讀書會」等課程,都是王雅雪團隊現在最渴求的能力,她們對精進研習課程抱著期待,也希望其他地區的志工回饋能帶來創意啟發。

◎做慈濟 家庭有了歡笑

蘇美英來自馬來西亞笨珍聯絡處,是笨珍聯絡處負責人,2007年開始來臺充電,參加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已經第三次,每年都期待來臺精進的日子,都收穫滿滿的回去,回到笨珍也盡力去推動會務。

來臺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和師兄師姊緊密接觸,讓她學習到「以愛管理,以戒為制度」,課程中接受到新的訊息,她都努力帶回笨珍。當遇到學歷比較高的師姊讓她受到挫折時,她都以誠以情來對待,以身作則來感動師姊。支會或分會有活動時,她也都會全力以赴,親自邀約師兄師姊盡量配合。

參加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讓她最感動的是,兩年前(2016)胡光中師兄的分享讓她很感動,有願就有力,土耳其志工少少卻能做很多慈濟事,如難民的發放,不因為人員少而遭受挫折。所以勤務推動時她不再擔心人力不夠,只要有心就不難。

蘇美英的夫婿從不認同,到慢慢接受她參與慈濟事,讓她很感動,二女兒國中時很叛逆,抽菸喝酒樣樣來,因女兒相信因果,邀約女兒參加經藏演繹,當女兒看到吃螃蟹畫面時感受到殺生是不好的,開始接受見習培訓,現在已經很乖把壞習慣都改了,蘇美英很感恩慈濟改變了她的家庭,她會努力做慈濟回報。

慈濟在臺灣方面有很多資源,笨珍都沒有,今天最有感受的是讀書會的分享,都是笨珍沒有的,她會把所學帶回去推動讀書會,把上人的法傳出去。

2017年檳城水災,蘇美英發心立願響應馬來西亞分會推動的「一人一善離災難 千家萬戶及愛心」運動,因車臣到檳城需八、九小時,於是她募集無法前往的志工分組輪班勸募啟動大德的愛心,呼籲客人、朋友、親戚加入愛心捐一日所得。

在勸募時有些大德連看都不看他們說:「慈濟這麼有錢,還需要募款嗎?」他們也都默默接受沒有做大回應,也集合商家力量傳達正信的訊息,募集大家的愛心。

因南亞海嘯與慈濟結緣,當時蘇美英生活舒適卻不懂布施,她想盡一分心力捐一日所得,經師姊引薦告訴她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從此進入慈濟。進慈濟改變最多的是自己,她改變了習氣,聲色也柔和了,家庭有了生氣,有了笑聲是她最大的收穫。

◎精進研習 找回初發心

馬來西亞古來聯絡處負責人杰麗香,回想起2002年第一次回花蓮當醫院志工的感動,當年還在志工早會分享,發願要把愛的種子帶回僑居地。

大學時代已經覺得自己是個佛教徒,也頗認同「萬法唯心造」的道理。雖然因為工作忙碌,直到2006年才受證,夫婿也支持就開始專職做慈濟;當時逢人就說慈濟,朋友、同事、鄰居許多都因此進來,甚至在社區同一排就有五、六家慈濟人。

這次五天的精進得到最好沉澱的機會,原來在日常的活動剛開始會很熱情,一陣子沒有印證到「法」就會開始懈怠。杰麗香在這次精進中理解到,每個活動中的人、事、物都能相關到慈濟的宗門、法脈,而且能夠身體力行,自然能夠做得歡喜。

也許是給自己的懈怠找藉口,她原先還跟夫婿抱怨會務太忙,打算不來;在夫婿力勸督促之下,她慶幸還好自己有參加。這次親自見證到各國推廣慈濟志業,傳遞宗門法脈有成,杰麗香心情上,好像又回到了當年那個第一次看到月刊會落淚,然後徹夜失眠等待天亮,就為了趕快去拜訪慈濟聯絡處,加入救人助人的初發心。

圖左 :王雅雪(左)接觸月刊上的人物故事,她覺得自己過得其實很幸福;生活上面對的種種困難,常常都能以一句「靜思語」輕易化解。[攝影者:曾玉麟]
圖右 :王雅雪就像個慈祥、福氣的鄰家大媽,一點也感受不到她曾經歷過家庭經濟變故。(王雅雪提供)[攝影者:王雅雪]

圖左 :王雅雪經營充滿歡笑的志工家人關係。(王雅雪提供)[攝影者:王雅雪]
圖右 :王雅雪帶動團隊進行發放。(王雅雪提供)[攝影者:王雅雪]

圖左 :馬來西亞笨珍聯絡處負責人蘇美英(中),研習中最有感受的是讀書會的分享,都是笨珍沒有的,她會把所學帶回去推動讀書會,把上人的法傳出去。[攝影者:吳逸民]
圖右 :蘇美英(右一)很感恩慈濟改變了她的家庭,女兒入經藏後改變習性,開始培訓,她會努力做慈濟回報。[攝影者:吳逸民]

圖左 :蘇美英(右四)進慈濟改變最多的是自己,她改變了習氣,聲色也柔和了,家庭有了生氣,有了笑聲是她最大的收穫。[攝影者:吳逸民]
圖右 :馬來西亞古來聯絡處承擔負責人杰麗香(中)她回想起2002年第一次回花蓮當醫院志工的感動,當年還發願要把愛的種子帶回僑居地。[攝影者:羅景譽]
圖左 :杰麗香看到各國推廣慈濟志業,傳遞宗門法脈有成,似乎又回想起當年看了月刊會落淚,為了拜訪慈濟聯絡處的初發心。[攝影者:蔡麗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