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人文真善美營隊 教學相長

人文真善美營隊 教學相長

E-mail 列印
今天(2018/06/27)已是「全球人文真善美研習營」活動的第二天,學員們心中的感動及收穫,足與外面連日來節節升高的温度相輝映。

◎發揮良能 積極做不請之師

「真善美很重要,當按下快門,就是為 歷史作見證。」合心關懷組羅美珠鼓勵學員們:「上人建院那時候的一滴眼淚,如果沒有即時拍下來,很難體會當時建院的辛苦。」現在有這麼多的國家,唯有透過真善美志工傳遞回來,在大愛臺播出的畫面,讓彼此更了解、更接近。

曾經身為真善美志工的潘翠微講師,問學員們:「當能源耗盡時,心會起伏,不知如何堅持做下去嗎?」

她教大家保持正能量,每天只要再多0.01;此外,還要有心、有願,不要介意補位角色,因為可以全能補位,就能擺脫事相的煩惱。「要成就別人成為菩薩,自己要先成為菩薩。不要覺得自己大材小用,積極做不請之師,才能真正發揮良能。」

「沒有法,遇到煩惱一定無法解決,一定無法恆持做真善美志工。」潘翠微在在提醒聞法的重要性。「心中有法,才能在承擔中充滿法喜,付出有定向,就不會讓慧命迷航。」

「大家都很忙,但是要有心。」潘翠微以上人法語鼓勵學員:「有心就能守護法脈宗門,要做一個有心修行的靜思弟子。」

◎實作中體會合作的力量

從課程學習到的知識與技巧,如何運用在實際作業?對學員們來說,是真槍實彈的考驗。文發處吳明勳說明實作如何進行,分組後,大家緊鑼密鼓地討論…..

來自辛巴威的學員都是「新芽」,對實作中的採訪沒有什麼概念,不知從哪裡切入。透過雪隆分會的黃桑燕一次又一次帶領討論,幫大家整理出採訪主軸。

Loveness Compund感動地說:「在我的國家,沒有這樣的老師可以教我們,想學也沒有人教。」她自許成為一顆種子,回到社區,可以把在臺灣學到的傳承給其他志工。

馬來西亞的團隊,抽到園區中的「惜福屋」,決定挑戰自己,改做花絮或專題報導。採訪結束後,「惜福屋」的志工們熱烈配合拍攝,開心地呼口號,同時呼應團隊主題-「就是要惜福」。

葉彩雲在馬來西亞承擔月刊編輯工作,需要修潤志工回傳的文稿,常會不經意地想「為什麼不訪那個人?為什麼不寫這個?」從今天實作當中,她終於瞭解志工們在訪問過程中,所面臨的難處,表示日後在修潤文稿時,會比較有同理心了。

林妍君在馬來西亞志業體負責新聞拍攝,素材通常不需要多。今天亦體會到,當團隊人數多時,就必須與文字、平面一起討論,回到當初身為志工的出班運作模式,互相補位去呈現完整的作品。

韋斐賀說,在志業體雖是專業工作,但柔軟心很重要,時時提醒自己與志工配合,這是團隊的美,不是個人秀。此次回臺研習,他趁此帶動團隊專注課堂內容,以平常心完成研習的作業。

採訪拍攝告一段落,每個團隊開始整理作業,不管是影片剪輯、文字大藏經,還是圖片日誌,人人埋首作品的產出,在彼此合和互協中,看到美善的畫面在延展著…..

◎出班有如法會共修

參加完第一梯真善美研習,志工段懿容投入第二梯研習出班,期能從中縮短與臺灣社區道場文稿的差距。她說:「希望能積極學習,把不足的地方彌補起來。」

Enika Evelyn Chikomba表示,辛巴威因為網路不是很發達,從課程中學習到將相機中的圖片傳輸到電腦,做成檔案再傳送出去,感覺方便又快速,飄洋過海來取經真是值得的。

上人的教誨洗滌了Enika Evelyn Chikomba的心,她發願將上人的法,透過圖像讓更多的人知道。她也深深相信:「雖然我現在可能是貧窮,但是我相信做好事,來生的我可以有更好的人生。」

劉如珠在巴西用手機做訪視紀錄,為了幫巴西慈濟志業留下歷史,回來學習基本攝影概念、簡易圖說。上了課後,她發覺人文真善美沒有想像容易:出班有如法會共修,要有信、願、行,才能完成任務。劉如珠發願回國後,會分享營隊所學,帶動「薰法香」,把法凝聚起來,讓人文真善美在巴西推展開來。

澳洲布里斯本人文學校副校長,古綉蓮表示,雖然人文學校有真善美志工支援大型活動出班,但多為活動報導。透過課程學習,古綉蓮更明確瞭解記錄的運作,期待把新的知識帶回學校,將整個功能及流程,融入至學校的教材中。

去年甫自大學畢業的新加坡團隊連雅慧,於2005年參加慈青生活營,感受到慈濟的愛與善,於是加入人文真善美擔任圖像志工。自謙走過十年的圖像紀錄,卻還無法從鏡頭中捕捉令人感動的畫面,希望透過專業的課程,學習用圖片述說感人的故事。

來自馬來西亞的鄭安妮體會要常常聞法,遇到問題才會迎刃而解。「聽是有聽,但是否聽懂與實踐出來,自己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鄭安妮說,以前只有遇到瓶頸或考驗,才會聞法。今早聽到上人問大家聽進去了沒有?聽了有沒有落實?她省思之後,對自己的進步空間有感而發。

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荷擔記錄工作,是傳法脈、續宗門很重要的一環,志工們除了將法落實生活,還要走入人群為世界各角落的人間菩薩,留下美善的足跡。不管海外或在地志工,彼此學習、教學相長,當不請之師或是勇於承擔,都是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圖左 :曾經身為真善美志工的潘翠微講師,問學員們:「當能源耗盡時,心會起伏,不知如何堅持做下去嗎?」[攝影者:陳明清]
圖右 :實作分組後,大家緊鑼密鼓地討論。[攝影者:戴龍泉]

圖左 :澳洲布里斯本人文學校副校長古綉蓮(右一)表示,透過課程學習更明確瞭解真善美的運作,期待把新的知識帶回學校,將整個功能及流程融入學校的教材中。[攝影者:戴龍泉]
圖右 :馬來西亞的團隊抽到園區中的「惜福屋」,決定挑戰自己,做花絮或專題報導。[攝影者:許俊吉]

圖左 :來自馬來西亞的鄭安妮體會要常常聞法,遇到問題才會迎刃而解。[攝影者:陳忠華]
圖右 :Enika Evelyn Chikomba(左一)表示,辛巴威因為網路不是很發達,從課程中學習到將相機中的圖片傳輸到電腦,做成檔案傳送出去,感到方便又快速,飄洋過海來取經是值得的。[攝影者:林秋玉]
圖左 :來自辛巴威的學員都是「新芽」,對實作中的採訪沒有什麼概念,不知從哪裡切入。[攝影者:陳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