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人文志業合心課 正念減壓安身心

人文志業合心課 正念減壓安身心

E-mail 列印
6月29日,假關渡人文志業中心,舉辦2018年第二次人文志業合心課。志業體同仁,共有一百七十五位參加,志工人數六十四位。

此次合心課程,以「找回生命當下~安身、安心、恆持剎那的力量」為題,期待透過助 人技巧、自我壓力管理、以生命為師及正念等,專業又有趣的課程,讓人文志業同仁從實作和自我檢測中,找回安身、安心、恆持剎那的力量。

◎愛與關懷 展人文

為了合心課程的順利進行,所有工作人員及志工,早在一個月前即展開籌備會議,做足準備。今天一早七點左右,承擔隊輔組的志工和同仁,共二十一位,已抵達人文志業中心,由隊輔長志工李明忠和鄭素馨帶領,做最後的動線走位及共識。

八點三十分,在學員陸續完成報到手續之後,課程準時開始。志工陳清標首先期勉學員們,暫時放下工作,輕鬆又清心地參與工作團隊用心安排的課程,並希望同仁堅定人文志業的核心價值,廣為傳播大愛清流,也增添自我人生的亮麗與價值。

人稱紀媽咪的志工紀陳月雲(靜暘),昨日剛滿八十歲,她笑說,已存了五十歲至壽量寶藏中,如今剛好才三十歲。紀媽咪昨天以當志工為自己慶生,一早出門,直到天黑才回到家,她用一句閩南語的順口溜期勉學員,如果希望「頭腦精光、身體健康、走路有風、還能拿麥克風」,就要當一塊耐磨的牛仔布,並將美善存入人生,自會收穫取之不盡的智慧、毅力和勇氣。

志工王美蓮是合心課的總協調,她以自己也曾在大企業工作多年的心得和學員分享,凡事全力以赴、盡力而為,聽到別人對自己有所批評,縱使一時無法接受,還是要善解、感恩,化為自己再進步的動力。

◎學以致用 搶救生命

課程首先由消防局賴志魁小隊長,率領黃佳偉、彭仁威、鄭益志和陳立武等四位助教,和學員分享「關鍵時刻助人技巧」。賴志魁經驗豐富且救人無數,他首先調查學員是否學過CPR(心肺復甦術),接著問學過的學員,看到有人倒下,敢不敢用所學救人?

學過CPR的學員寥寥可數,敢用所學救人的更是少之又少。賴志魁說,CPR的操作方式,大約每五年會有小幅度的更新,要透過演練實際操作過才算真正學會;除了CPR,課程還加入了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操作學習,和處理噎到的哈姆立克法。

在賴志魁精闢又有趣的講解之後,學員分成五組,由賴志魁和四位助教帶領學員實際演練CPR和操作AED。「雙腿呈跪姿,靠近患者,手打直,要用身體的力氣,而不只是手臂用力……」、「口中要數數1、2、3……」、「壓得太重了,力道可輕一點,實際操作時,也要考慮被救者的體型胖或瘦,力道要恰好……」一邊看著學員的動作,小隊長和助教們一邊叮嚀著。

學員中,第一隊的蔡國文任職於總務室,是採訪車的駕駛。蔡國文練了兩次才找到要領,他說,真的要實際操做才能真正學會,學到了覺得很有收穫,很開心。另一位學員柴筱涓,在新聞部門工作,她覺得操作CPR時,力道掌握很有挑戰,但學會了還是很開心,以後如果遇到有需要幫助的人,她會勇敢地試試看。

除了實際操作,更重要的是要先評估,透過叫、拍、壓胸口,先確認患者狀態,再決定是否需要施行心肺復甦術,或使用心臟電擊器,同時要打119向外求援。賴志魁也說明,對特定對象施行CPR,無論是否挽回生命跡象,都不用負擔任何法律責任,而且遇到需要搶救的人,百分之九十是身邊的親友,希望人人都學會簡易版的CPR和AED的操作。

◎過勞面面觀

另一堂「職場身心壓力之自我健康管理」課程,由邊立中老師分享。邊立中是臺灣大學健康管理所博士,現任教於耕莘健康管理專校。邊老師以職場社會心理危害、何謂過勞、過勞與身心疾病、臺灣職場狀況、自我健康管理等五個面向,一一說明。

低薪加上工時長,是現今臺灣勞工面臨的困境,工作是為了「生存」,然而「過勞」會帶來死亡的威脅。高壓力、高工時、高體力負荷,都是造成過勞的主因,過勞後,不僅產生身體的危害,也會造成心理的病態,因此「自我健康管理」刻不容緩。

邊立中老師課程的總結有五點:1.健康是工作者最重要的資產。2.過勞並非工作的一部分。3.雇主有預防職場危害與風險的責任。4.每位工作者應該知道自身權益,健康職場是每個工作者權益。5.過勞與健康不佳不僅影響個人,更會造成不良循環。

◎以生命為師

「以人以己以生命為師」是下午的第一堂課,講師是方隆彰老師。「常言道,做事容易做人難,但事情都是人在做,卻認為做人比做事難呢?」方老師以這個觀點作開場,事在人為,要把事做好,首先要人和。人性很微妙,都希望別人聽我們的;事實上,每個人都很重要,都在發揮自己的影響力。當自己對自己有足夠的了解,遇事才能生定。

方隆彰分享自己從學物理後轉讀社工的歷程,以及曾照顧失智爺爺的心得,勉勵學員要了解自己,向自己學習,縱使遭遇挫折,也要先問自己,為什麼要做?價值是什麼?方隆彰說,人人皆我師、處處皆教室、時時可學習、事事生智慧,以生命為最寶貴的老師,所有發生的事,皆無不善。

新聞部的盛榮萱於課堂上分享,年事已高的父親罹患失智,兄弟姊妹都會分擔照顧責任,雖然照顧失智症家人並不容易,但只要家人能一條心,從照顧的當中,也會有很多學習與收穫。

學員陳榮吟是節目部同仁,她分享,在工作上常為達成任務,而忽略同理夥伴。上了方老師的課,讓她很有感觸,未來她會試著調整腳步,不再只追求目標和成果。

◎練習正念 覺察慣性

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師石世明,是最後一堂課「用正念點亮美好生活」的講師。足足兩個鐘頭的課程,有講解、有實作,還有討論和分享。石世明首先以「正念≠正向思考」,講解「心」的運作如何影響「經驗」。

接著再以對新進護理人員的研究作分享,新進護理人員由於經驗不足,工作時,常需旁人的協助,下班之前,還要交班。研究數據顯示,光是懊惱過去和擔心未來,就耗費了他們百分之五十的專注力,對於需要全神貫注的護理工作,勢必受到影響。

情境的刺激,往往會產生慣性的行為或行動,容易陷入自我情緒的小漩渦,身體會產生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心理上也會因不喜歡、難受而產生焦慮。

石世明說,其問題是出自,被過去、未來困住,心沒有在當下;用習性、慣性對壓力作反應,沒有發現被情緒綁架。此時需要的是正念(Mindfulness)訓練。正念是刻意地將注意力放在當下,對於一刻接著一刻所顯露的經驗,不給予評價。

正念訓練主要是讓專注力回到當下,也就是此時此刻。專注於呼吸、身體掃描、走路、進食等,實際與身體同在。石世明讓學員躺下、閉上眼睛,跟著他的口令,在平穩安靜中,細微體會身體每一部分的存在與感受。

經由三十分鐘的練習,學員們意猶未盡,紛紛分享。製作中心同仁張伯玉分享,覺得好像睡了很久,但依然能聽到講師的口令,也能跟上口令的指示,醒來後覺得睡得很深沉,身心有被「消磁」過的感受,本來心理糾結的事,也可以放下了。

也有學員分享,因為躺著,讓有過敏性鼻塞的她,覺得無法呼吸,希望趕快結束,能起身暢快呼吸。還有的學員說,好不容易躺下,真想趕快睡著,卻偏偏睡不著。

石世明希望學員透過身體掃描和正念練習,察覺慣性,也就是心的運作。往往為了目標,反而失去了自我覺察的機會,正念就是要接納當下,並與之同在。

雖然分享踴躍,但礙於時間有限,無法讓學員們暢所欲言,但透過學員們的熱烈討論和回饋,為今天的合心課,畫下期待下次的句點。所有功能組,包括課務、生活、機動……,合和互協、各盡所能,也是圓滿課程的幕後推手。

圖左 :人稱紀媽咪的志工紀靜暘,用一句閩南語的順口溜期勉學員,如果希望「頭腦精光、身體健康、走路有風、還能拿麥克風」,就要當一塊耐磨的牛仔布,並將美善存入人生,自會收穫取之不盡的智慧、毅力和勇氣。[攝影者:詹予慧]
圖右 :志工王美蓮是合心課的總協調,她以自己曾在大企業工作多年的心得和學員分享,凡事全力以赴、盡力而為,聽到別人對自己有所批評,縱使一時無法接受,還是要善解、感恩,化為自己再進步的動力。[攝影者:詹予慧]

圖左 :課程首先是由消防局賴志魁小隊長(左一),率領黃佳偉、彭仁威、鄭益志和陳立武等四位助教,和學員分享「關鍵時刻助人技巧」。[攝影者:詹予慧]
圖右 :助教解說,除了實際操作,更重要的是要先評估,透過叫、拍、壓胸口,先確認患者狀態,再決定是否需要施行心肺復甦術,或使用心臟電擊器,同時要打119向外求援。[攝影者:林家如]

圖左 :學員柴筱涓在新聞部門工作,她覺得操作CPR時,力道掌握很有挑戰,但學會了還是很開心,以後如果遇到有需要幫助的人,她會勇敢地試試看。[攝影者:詹予慧]
圖右 :邊立中老師分享何謂過勞、過勞與身心疾病、臺灣職場狀況、自我健康管理等五個面向,一一說明。[攝影者:林家如]

圖左 :「以人以己以生命為師」是下午的第一堂課,講師是方隆彰老師。[攝影者:詹予慧]
圖右 :石世明心理師指導學員躺下、閉上眼睛,跟著他的口令,在平穩安靜中,細微體會身體每一部分的存在與感受。[攝影者:詹予慧]
圖左 :張伯玉(右)是製作中心的同仁,他分享說,覺得好像睡了很久,但依然能聽到講師的口令,也能跟上口令的指示,醒來後覺得睡得很深沉,身心有被「消磁」過的感受,本來心理糾結的事,也可以放下了。(洪綺伶翻拍)[攝影者:洪綺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