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雞婆有理 共修讀書會

雞婆有理 共修讀書會

E-mail 列印
慈濟志工在社區每月都會舉辦「人人訪視」,這是訪視員難得齊聚一堂的時光,見面時,總會把握這難得的機會,熱烈討論扶助計畫,分享助人經驗,舊法新知。

集合時間僅有三十分鐘分享,大家就必須出發前往案家慰訪, 於是「希望能有一個平臺,讓訪視菩薩交流經驗,彼此照顧,互相學習。」這樣的想法,悄悄在志工陳惠玲心裡萌了芽。

直到《雞婆有理--助人心法APP》書籍的出版,接著有善心大德和案本菩薩結緣,送給大家這本好書,終於因緣具足,邀約訪視員一起前來交流學習,惠玲於是很大膽的化被動為主動,向組長提案催生讀書會,善的漣漪啟動,讓愛傳遞出去。

命名為「雞婆有理讀書會」,它的架構是本著慈心、悲心、願心,經由交流分享的過程,以期共知、共識、共行。隨著受助者家庭結構的轉變,訪視員為能「分別病相」,必需「曉了藥性」,方得「隨病授藥」。

從5月15日開始第一堂課,規劃四次的課程,在福興環保教育站,已有78人次參加,利用晚上七點到九點,每兩週一次兩小時的聚會時間,從正念靜心、導讀聞思修、訪視實務交流、小組分享……;惠玲用心規劃,邀請志工分享,交流助人經驗,互相汲取善知識。透過團體共學、善念共振,培養自助助人的能量,喜悅自在行菩薩道。

「讀書會」鼓勵大家暢所欲言,面對面交流,透過經驗分享,獲得不同的觀點。身為訪視志工,我們的想法若有彈性,不自我設限,就能帶動個案多做嘗試,幫助案家開展人生新局。

◎靜思 正念呼吸

證嚴上人提醒每一位慈濟人,不論生活多忙碌,每日定要養成「朝靜思」與「夜靜思」的習慣;「朝靜思」是為了警惕和感恩,「夜靜思」是為了反省和懺悔;這就是正念。

「正念呼吸法」,首先端正坐姿,再來注意呼吸,注意感覺,當腦海中出現雜念時,接納它,讓它來,看它走,再温柔地把專注力拉回來,如此持續十分鐘,每天不間斷練習,讓我們的大腦「習慣」這件事。

有時候我們的身體看似靜下來,事實上我們的腦部還是不停地轉,沒有休息的腦部也會累,當頭腦累了,藉由「正念呼吸法」,可以得到適當的舒緩。

志工蔡桂蘭也分享她每天晚上睡覺前,一定要做運動,有一次工作忙,太累了,沒做睡前運動竟然睡不著覺,好像也印證了讓大腦「習慣」這件事。

惠玲帶領大家透過正念的修習定心靜思,運用正念呼吸法,提升覺察力,幫助我們的心,安穩的航行在大海中,覺知當下的狀態,不被情緒的海浪捲走,學習自我照顧,從中培養深厚而穩健的能量,具足能力照顧個案。

惠玲隨即分享她看到書中,訪視志工張澄淇,男性也有溫柔的一面,證明:肯投入人人都是專家。

◎傾聽 陪伴

惠玲用心設計小圖卡,每一次讀書會,運用別在身上之小圖卡,巧妙地將志工分成四組,每一次設定四個題目,小組分享討論。

黃麗玉總結(5/29)她這一組分享心得:「小心不要熱心過了頭;『傾聽』很重要,而且跟案家互動久了,有足夠『愛的存款』,案家較願意說出心裡真實的感受。有時候不一定需要經濟的援助,當我們耐心聽完他的述說,往往也是他再為自己的思緒做總整理,說完,或許他自己已經找到答案了。」

志工們常會互相提醒:「避免愛心太過,而取代對方的家庭功能」;蔡桂蘭則分享一個反向的真實案例,她有不一樣的體悟:「如果對方的家庭沒有功能,志工就要補這一方面的不足。」

隔代教養的家庭,孩子從小得不到父母的愛,阿公打罵說教式的愛,養成孩子壓抑畏縮的性格,到了青春期終於爆發,造成家暴事件(孫子打傷阿公)。

慈濟志工將孩子帶出來,參加慈濟青少年成長班,參與慈濟各項活動(教養院志工、清潔打掃……等);用母親的愛來彌補孩子長期的缺憾,擁抱是無聲的情感交流……,終於,三年的時間,看到孩子的自信。

所以,桂蘭總會分享,訪視個案遇到瓶頸,可以把案家帶出來參與慈濟活動,他會慢慢從中找到方法,因為家長是孩子的模,身教很重要,在善的團體,潛移默化,終會導向正軌。

桂蘭說:感恩每個當下,逆境也是成長資糧。

惠玲有感而發,現代父母有三高:高控制、高關懷、高指責,我們應該要避免、也分享不要成為這樣的父母。

林明雪早已忘了什麼時侯,即開始參與訪視,只記得早期訪視,總會帶著午餐出門。
她的經驗是「把案家當成自家人」,這樣可以減少個案的自卑感,輕鬆地聊天。避免教條式談話,遇到瓶頸,另外找「資源」加入協助。
帶著案家做生命回顧,找到那個過不去的關鍵點,再幫忙想辦法看看是否可以彌補,明雪總是做得心甘情願,付出無所求。

◎社工 訪視員的靠山

6月26日是讀書會最後一堂課,特別邀請慈濟社工劉秋函和黃琳惠前來為大家加油鼓勵,並解開志工們訪視路上遇到的疑難雜症。

「福興區的志工好幸福」,四次的讀書會,總計有七十八人次參加,社工劉秋函好感動。
她們的到訪與參與,是訪視志工們的靠山,也能帶給志工們「更高視野」與「原則」。

「傾聽者不是無怨無悔的奉獻,要檢視自己可接受的程度,不要成為垃圾掩埋場。」秋函心疼志工們總是愛心滿滿,常常忘了保護自己很重要。

提醒大家,不要把「個案」的負面情緒帶回家,要常自我調適,遇到瓶頸要尋求資源,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裡,才能提供個案適切的協助。

對於長照2.0,秋函也介紹了在各地區有專責的長照中心,只要案家有需求,或是不了解,都可以和社工聯絡,以案家的福祉為優先考量來協助他們。

秋函更提到了志工助人守則,保密原則、自我保護……等等,社工苦口婆心叮嚀,志工請秋函將訪視志工守則夾在個案本中,可以時時提醒訪視員要注意。

福興區組長黃素貞感性分享她曾發願,「見我者皆能起歡喜心」這是一份偉大的胸懷,布施無所求,素貞組長本著這樣的心念,將組員的心牢牢地繫在一起。

大秀水區(秀水、福興、花壇)組長高秀玲以她多年的訪視經驗做傳承,她提醒:訪視員在家訪前,要先做功課,思考能夠帶給案家什麼正向的幫助,「有時案家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軟弱。」秀玲從案家身上學到了堅強。

「我沒有哭的權力,只能勇敢向前走」,貧困案家的一句話,也給了秀玲無窮的力量。

將近兩個月讀書會課程,藉此成立由五位志工組成的「福興訪視關懷小組」, 希望對於訪員的議題關懷,提供諮詢與經驗回饋,大家共行在慈濟菩薩道上,互相扶持與關懷。

時間總是無情,鐘面指針已經超過九點,大家還欲罷不能,素貞準備的禮物、惠玲集結志工們四週來寫給社工的祝福卡、惠玲特製送給大家「艾的平安包」,滿滿的祝福與感動。

「隔著山,隔著海,隔千里,隔不了思念上人的心……」,感恩上人創造慈濟世界,讓弟子們有造福與成長的機會,縱使相隔千里心相繫,行師所行道,慈濟志業永不止息。

圖左 :「雞婆有理」讀書會,第一堂課(5/15)由架構談起,志工陳惠玲(左二,持麥克風)由慈心、悲心、願心為基礎,侃侃而談說明著訪視基本訴求。[攝影者:梁綿彬]
圖右 :藉由小組研討(5/29),志工們相互分享訪視區塊的經驗與情況,彼此間看法是否雷同或有改善之處。[攝影者:陳惠玲]

圖左 :6/12課程終了,志工們手牽手跟著螢幕上「許一個希望的未來」,願於訪視過程中,能為案家或孩子們, 帶來希望與光明。[攝影者:梁綿彬]
圖右 :「(我沒有哭的權利,我要往前走不能回頭)」一位嬌小的個案女士說著,先生往生,她得照顧癱瘓的婆婆及年幼的孩子們」實務交流時刻,高秀玲(中,手持麥克風)說著感恩戶的堅強。[攝影者:梁綿彬]

圖左 :陳惠玲(右,持麥克風)負責「雞婆有理講書會」籌劃、司儀及主持,掌控四堂課程流程,邀約社工來為志工們解惑。[攝影者:梁綿彬]
圖右 :黃素貞(左,持麥克風)感謝志工們讀書會的參與,感恩惠玲師姊精心規劃與課程安排,悲心智慧皆由佛法生。[攝影者:梁綿彬]

圖左 :訪視員(6/12)書寫著「敬愛的社工:感恩你們給訪員及時的方向與方法,讓我們及時為案家解決問題----」一則則的感恩書冊將於6月26日,社工們到來時,呈現給她們。[攝影者:梁綿彬]
圖右 :「案家於生活上遇到了瓶頸或須求,超過訪員權限時,我們該如何處理?----」一連串於訪視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志工詢問社工,社工記錄著,且也一一的回答訪員心中的疑惑。[攝影者:梁綿彬]
圖左 :福興區訪視窗口陳惠玲準備有「艾的平安包(香茅、艾草、香樟葉)『聞香包』,由組長黃素貞代為贈予讀書會成員。[攝影者:梁綿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