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揮灑生命彩筆 讓愛轉動

揮灑生命彩筆 讓愛轉動

E-mail 列印
7月3日在美麗晨曦中,活潑輕快的歌聲在地球廣場上迴盪,「I'M POWERFUL,站定看著前方,I'M POWERFUL,堅定使我強大……」一百一十多位穿著寶藍色的慈青學子隨著旋律 擺動肢體,洋溢著青春活力,與藍天白雲相輝映,個個帶著飽滿的精神迎接心靈成長營第二天的精彩課程。

◎尊重差異 追求更好自己

「自我探索」課程,講師吳育儒透過眾人熟悉的《西遊記》中師徒四人,分析四種人格特質(D支配型、I影響型、S穩健型、C謹慎型),也讓學員透過自我評量表,了解自己的性格偏向。

「性格沒有好壞對錯,只是特質不同,也不要給自己限制;只要願意,性格是可以調整改變的,所以『不要給別人貼標籤,不要為自己找藉口。』講師吳育儒強調。

吳育儒叮嚀學員,在社團中如果發生衝突,那不是個人和個人的恩怨,而是背後不同特質的衝突。若能去瞭解不同的特質,就能理解彼此的差異,如此就容易諒解不同的表現,而願意去排解彼此的衝突。

雲嘉區學員林妤安從課程中體悟到,在社團裡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每個特質也都有它的缺點;所以每個人都要去體諒對方的缺點,互相體諒才能夠化解衝突,社團就能夠比以前更好。

透過課程學習,來自大陸林詩淵自覺是個S型(穩健型)性格的人,存在感較低、話不多、不會積極主動助人,也具備D型(支配型)性格的缺點,如沒耐性、認為一個人做事比較快的想法。過去他沒想過去改變缺點,經過老師的分享,他下決心這三天就要開始去轉變自己,讓自己具備更多的優點。

◎知己知彼 溝通一路順暢

「請問溝通用什麼來溝通? 」「溝通與互動的藝術」課程一開始,講師慈濟大學語言教學中心的李孝慈主任問臺下學員。慈青異口同聲回答道:「嘴巴。」李孝慈強調溝通不是用想的,而是要付諸行動。

李孝慈提出三個改變的新規則:知己(肯定)、知彼(觀察)、操練(不斷)。隨後她藉由有趣的活動帶領學員演練。

要肯定自己並不容易。李孝慈說:「我練了十五年,才能跟自己說『我真的很棒。』」她請學員先從心裡面告訴自己「李孝慈妳很棒、妳很棒、妳真的很棒!」然後每天在睡前再告訴自己「你真的很棒!」。

跟別人溝通,首要在短時間看出他的特質。李孝慈請學員把紙互貼在背上,馬上演練:「在五分鐘內找到二十個夥伴,請他們幫你寫下你的特質,訓練以直覺去看見別人的優點。」

接下來,三十秒內,一對一互相說出對方的特點,然後相互擁抱。用眼睛專注觀察對方的優點,並大聲說出來;而聽的人要點頭說「嗯、嗯……」,藉此學習知己知彼。

課程最後,李孝慈表示:「我們要學習認識自己,欣賞不同性格的人,勇於溝通。這些練習都是我平常的練習,如果對我有用,相信對你們也會有用。」

臺南區嘉南藥理大學的何語欣,從課程中體悟到雖然自己擅於表達,但也不能隨所欲言,講話要看場合,要講對的話。嘉義區中正大學的伍芳君很開心學習到了如何去讚美別人、肯定自己,讓自己更有自信。

◎髓緣之愛 揮灑生命彩筆

「孩子們,營隊結束,你們就可以回家,但有一種等待,你我不容易了解。」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資料庫暨行政組組長蘇蕙鈺說:「心焦無奈,坐立難安,痛苦無望,面對死亡一步步逼近的恐懼,惶惶不安,等待回家,等待正常呼吸,變成遙不可及的夢想。」他們是一群血癌患者,等待生命的奇蹟。

上人悲智成立「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資料庫」,為有情眾生共譜動人的生命樂章,蘇蕙鈺鼓勵學員:「你、我、他每一位的付出,就是生命重生的大力量。」

接受骨髓移植重生的陳秋琴見證分享道:「三十多歲罹患血癌,躺在病床上,深深後悔過往熬夜、喝酒糟蹋人生,浪費生命。」幸好得遇生命中的貴人,配對成功。治療的過程紅白血球低下、過敏、不能接觸人群,極為痛苦煎熬,為了孩子堅持下去;現在她享有天倫之樂,也成為勸髓者。

學員吳承哲已參加驗血建檔。二十多年前,他的堂哥突然罹患血癌,專程到美國求醫,幸運配對成功,深受感動,因此他毅然加入建檔救人行列。他說:「做好事不分你我,不分國界。」

◎學習感恩 發揮生命良能

「請問你的人生值多少?」「探索生命的寶藏」課程一開場,臺機電工程師主任陳璽中問學員。「無價」、「無奈」、「無常」……臺下回應紛起。

「所有的人會用社會『自以為是』的價值觀教育你。今天我們要跳脫框架,不只要學會跟別人溝通,更要學習跟自己溝通。」陳璽中要打開學子的心視野,追求生命真正的寶藏。

課堂上設計,各組學員先在白的色紙,寫上心中的願望,只見「結婚」、「買車」、「健康」、「慈濟」各式各樣的答案紛陳。然後各組學員腦力激盪,運用巧思,將一張張彩色紙立體起來,共同築起一層層的人生寶塔。過程中,不免寶塔傾倒,願望失落,但各組再接再厲。

第一組最快堆疊出七十五公分高的寶塔,學員張育煌感受得到勝利的喜悅,還有助人的感動。他表示:「大家一起出點子,一起付出,才有更好的成果。」

另一組學員王昱舒則從遊戲中學習到,建築寶塔就像人生。也許過程中功虧一簣,但可以從失敗中獲得經驗,所以最重要的還是正面的心態。

接著,接觸慈濟多年的陳璽中分享他自己的人生故事。三十年前,他家在高雄擁有七棟每棟近千萬的房子;但在他國中時,爸爸輸掉所有,還負債一千萬,債主上門潑漆……

陳璽中哽咽中繼續分享,在大學要畢業那一年,父親心肌梗塞,讓他開始反省:「不是什麼事情都是理所當然,感恩爸爸也曾給我一個很富裕的生活,即使後來失去了。」他也鼓勵學員要學會感恩陪伴身邊的師姑師伯。

聽到講師說到「不是什麼事情都是理所當然」,觸動學員張赫的心弦。過去她心中常會抱怨「為什麼媽媽不能給我更多的愛?」現在她領悟到:「原來這一切不是理所應當,我要趁著爸爸媽媽還健在時,好好珍惜和利用時間去陪伴他們。」

◎大捨無求 善與愛的循環

「每位家屬為了要完成家人的心願或遺願,他們寧願承受別人異樣的眼光。因為傳統風俗人在往生之後,他的身體要好好處理,否則會讓家裡帶來一些惡運。」 在「大捨之愛」這堂課程裡,講師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遺體捐贈組張純樸組長表示,其實有很多人願意承擔別人異樣的眼光來完成家人的心願,就是一個倫理孝道的觀念。

他提及,提倡大體捐贈,上人只是希望創造一個善和愛循環的理念,希望這群醫學生將社會對他們的愛和關懷帶入學校,再去奉獻給社會。

「慈濟大學的教育並不是只有在專業的部分!」張純樸談到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有一次,一位泰國的法師,帶著一群泰國醫學院的校長,原本是要去參觀太魯閣,因緣際會,在要上飛機時,臨時轉到慈濟來參訪骨髓捐贈。看了大體解剖影片後,被慈濟人文「感恩、尊重、愛」所感動。回到泰國後,要求當地醫學院比照慈濟的做法,讓亡者靈安、生者心安。

課中透過影片播放,上人也慈示,有智慧的人會化無用為妙用,遺愛人間的教育。張純樸說:「每位大體老師感恩醫學生延續他們的善意,藉由他們的手把這分愛再傳下去;而家屬也將這份不捨、難過化為美麗的印記。」

講師播放多片溫馨影片,讓學員田浩宇十分有感。「這感動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只有親眼看到,心裡才會有感受,很攝心的!」

◎人生無悔 孝讓愛轉動

「與爸爸吵架,貝貝離家出走,她想念家人卻沒有勇氣回去探望。轉眼五年,弟弟無照駕駛車禍住院,接著父親肝癌,兩人相繼病逝。貝貝悔恨、懊惱,想回家,想回到爸爸身邊,可是一切都已經來不及。」舞臺上,話劇一幕幕上演。接著〈跪羊圖〉演繹說法,告訴人人莫忘父母恩,劇情扣人心弦。

飾演貝貝的學員郭宜蓁融入劇情,感人的橋段,牽動臺下學員的情緒,有的眼眶泛紅,有的頻頻拭淚。

相似的故事,其實也曾在郭宜蓁的家中上演;在她還小的時候,姊姊也曾離家出家。擔心再失去女兒的父母對她嚴加管教,對她造成很大的壓力。「加入慈青,我學會轉念,不埋怨父母,珍惜父母的愛,感恩父母給我的一切。」

志工黃鳳美適時提醒學員:「孩子們,多久沒跟父母大電話了?希望人人都來得及說『愛!』。」學員蔡沛岑當場立刻撥電話給爸爸,話語間稍有停頓的說:「爸爸,我愛你,感恩你把我生得健康又漂亮。」淚珠跟著掉了下來。

學員詹淳皓上臺分享,他走起路一腳稍有跳躍不穩。原本是籃球校隊,兩年多前一場大車禍,昏迷三十六天,可以說是從鬼門關走一回。他對著陪伴在旁的媽媽說:「漫長的復健診療到現在,媽媽堅強的肩膀給了我依靠。以後我的肩膀要給媽媽依靠,謝謝媽媽、謝謝慈濟大家庭給我的愛。」詹淳皓語意一轉:「一場車禍,我的生命被重新洗牌;現在流光了眼淚,只剩下堅強。」陪伴在旁的媽媽楊靖惠頻頻拭淚說:「開心看到大家,每個孩子都好優秀。」

「父母親都是殘障人士,求學靠自己,因為家庭經濟清苦,沒有錢補習,心情不好,常跟父母吵架。」學員施柏帆邊分享邊拿起手機,向電話那頭的媽媽懺悔的說:「對不起媽媽,常跟你吵架,謝謝你把我生得健康,養育我長大。」施媽媽卻感性的跟孩子說:「很好,孩子你沒有缺點,感恩志工帶你進入慈濟,把心打開。」

為了不讓自己留下遺憾,學員們有的打電話、有的上臺,紛紛對父母道感恩,孝讓愛轉動,全場有笑聲、有淚水,為第二天的活動畫下一個溫馨的休止符。

圖左 :講師李孝慈主任(左)提出New Rules of Changes:知己(肯定)、知彼(觀察)、操練(不斷),並帶領學員進行演練,達到知己知彼,溝通順暢無礙。[攝影者:徐金生]
圖右 :學員請別人在紙上幫自己寫下個人特質。這個遊戲讓學員演練如何在短時間看出別人的特質。[攝影者:徐金生]

圖左 :「所有的人會用社會『自以為是』的價值觀教育你。今天我們要跳脫框架,不只要學會跟別人溝通,更要學習跟自己溝通。」陳璽中要打開學子的心視野,追求生命真正的寶藏。[攝影者:許舒婷]
圖右 :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遺體捐贈組張純樸組長介紹「無語良師」,強調捐贈大體,可以化無用為大用。(照片由陳孟瑾提供)[攝影者:許舒婷]

圖左 :學員王昱舒(左)體悟到,建築寶塔就像人生,也許過程中功虧一簣,但可以從失敗中獲得經驗,所以最重要的還是正面的心態。[攝影者:許舒婷]
圖右 :各組學員腦力激盪,運用巧思,將一張張彩色紙立體起來,築起一層層的人生寶塔。[攝影者:許舒婷]

圖左 :透過話劇演出,提醒學員感謝父母恩,愛要及時說出口,才不會後悔。[攝影者:許舒婷]
圖右 :「自我探索」課程,講師吳育儒秀出異於一張常見的世界地圖,告訴學員學習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攝影者:潘常光]
圖左 :陳秋琴感恩捐髓救她的貴人,讓她得以享有天倫之樂,她也鼓勵學員挽袖捐血建檔,當別人生命中的貴人。[攝影者:潘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