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感動中找回行動的力量

感動中找回行動的力量

E-mail 列印
炎夏假日午後,許多人想要來看看證嚴上人,想聽聽慈濟的人間善事,也有人想找回自己愛慈濟的初發心。近一千五百人分坐在感恩廳與大愛廳,聆聽證嚴上人開示,以及海內、外慈濟志工分享「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慈善足 跡,現場螢幕上一張張的照片,震撼每個人的心,這分感動在許多人的內心久久不散。

7月1日舉行「2018年大北區愛灑聯誼」,新店靜思堂的大門,出現會眾熱絡不絕前來,有的帶著家人、有的與朋友同事,大家都是呼朋引伴,看的出來許多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期待及喜悅的笑容。

◎海外足跡 大愛鋪路

活動一開始,由遠嫁莫三比克的志工蔡岱霖,分享海外行善足跡。2012年,因證嚴上人一句話「善惡拔河,人多的地方才會贏」,找回初衷,她要學習上人愛天下人的心,走入黑暗大地的非洲,啟發人人的愛心,至今帶出南非三千多位本土志工。

螢幕上看到一位脊椎畸形的年輕人西達利歐,原本露出絕望的眼神,因為慈濟志工長期關懷,逐漸開啟封閉的心,也跟著志工一起關懷獨居老人,並穿上了志工背心,用歌聲帶給他們溫暖。他每天投竹筒存錢也想幫助需要的人,他說:「若沒有慈濟的愛,不可能站在這裡,等我好了,還要付出更多的愛。」愛心啟發,可以有無限力量。

加拿大志工何國慶也上臺分享如何用愛鋪路,跨越宗教與種族。2016年亞伯達省森林大火,慈濟發放六千條由寶特瓶回收製造的環保毛毯,看到他們將輕柔的毛毯握在手中,好像煩惱都拋開了。

災後重建慈濟募款,幫助當地學生重建心靈的創傷,包括天主教、公立十幾個學校採用助學計畫,將孩子的負面心態轉化為美好的正向,當慈濟志工再度拜訪學校,看到孩子的改變與自信,也看到了希望。

◎關懷本土 有情相伴

愛,是人與人之間最短的距離。臺灣志工走進狹窄老舊的「蝸居」,打破冷漠的藩籬,走進長者的心靈。

在大同區有一群獨居老人,居住環境衛生條件差,房子老舊狹窄,人稱「蝸居」,志工陳麗鈴分享訪視團隊長期陪伴這裡的長者的過程。

「蝸居」屋齡超過七十幾年,地板塌陷,志工幫忙補修整平;住戶往生,志工陪伴長者念經,用佛法讓長者安心;老人生活無聊,愛往茶室跑,志工想妙法將茶室消費改為下午茶的溫馨聚會。老人家從憤世嫉俗、計較爭執,轉為相互關懷,因為他們找到了「家」的溫度。

除了海、內外志工分享行善點滴,還有志工楊贊弘分享現代年輕人最夯的「無痕飲食」,出門自備環保餐具、環保袋,宣導環保愛地球;臺北慈院新陳謝暨內分泌科余麗嬌醫師,初淺解說高血壓,幫助會眾儘早發現身體的異狀;草根性格的志工蕭秀珠,逗趣地描述環保站裡許多突發事件,觀眾生相、聽眾生聲,無量法門悉現在前。

◎如是聞法 身體力行

在志工分享結束後,大家靜心聆聽證嚴上人開示。因為聽到許多志工與大家的分享,上人期勉弟子,將自己的經驗趕快跟大家分享,上人慈示,「你們身體力行走過來,你們聽來了,做了,行動出去,你們還可以到社區去做分享,就是替師父說話。」

上人開示,「法,是在人人的身上,每一個人說的話都是法。因為每一個人都沒有閒聊的廢話,人人都是腳踏實地,如是聞法,如是身體力行,這都是人間菩薩。」並勉勵眾人,把握時間,利用生命,秒秒無不都是人人增長慧命的寶貴時間。

來自基隆的張湘萍、張湘玲姊妹倆,帶著患有巴金森氏症的媽媽,一同前來聽證嚴上人開示,媽媽一直說:「一定要去見師父,想聽師父說說話,這樣生病就會快好。」

因為媽媽有時會有「氣滯現象」,本身也屬於煩惱多的人,近一年來天天看上人的〈靜思晨語〉開示,心裡變得平靜了,比較不會亂想,「氣滯現象」也漸漸改善。

時常陪伴媽媽看大愛電視的張湘萍,自己也因為聽上人的開示,學會在人我是非相處間,不執著、轉念,也學會自我省思每天的身口意。她從佛法中,找到心靈的依靠,聽經聞法,讓她得到智慧。

張湘萍知道「行孝、行善不能等」,她在心中默默發願,現階段任務要照顧媽媽無法投入志工行列,日後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做利益人群的事。

◎找回初心 付出良能

喜歡接近善知識的林環敏,知道今日的活動,馬上就來參加。當她聽到莫三比克從無到有的故事,覺得很不可思議,尤其西達利歐這樣殘疾的孩子,慈濟沒有放棄,使他有機會用歌聲溫暖了別人。她認為慈濟啟發了人性的善,讓人與人之間更和諧,社會祥和了,國家就會無災無難。

許美霞、張秀鳳、劉淑琴,三人結伴來參加聯誼會。聽到上人的開示,眼淚就掉了下來,她們已經找回自已愛慈濟的初發心,現在更堅定信念要走這條行善之路,還要把握能付出的時間投入志工的工作。

許美霞常說:「我的初發心快飛走了。」她在社區參加志工課程,就是希望和慈濟的因緣不要斷,已經九年了,想到自己還沒有勇氣,承擔穿上慈濟制服的責任,她有點哽咽地說:「因為家庭還需要照顧,無法投入太多時間……」她認為慈濟做的一切都是「愛」,「把愛傳出去,也是我的心願,即使沒有穿上這件制服,也會朝這條路走。」

坐在旁邊的張秀鳳,只在大愛電視看過上人,她說:「聽上人說話,就能讓心安定下來。」張秀鳳感動地說:「上人總是以愛為出發點,無論建院、提倡素食、環保、救助海外等。」她也要用這分愛去付出,多協助香積的工作,讓環保志工吃得健康,也能結好緣。

另一位劉淑琴也認為上人的開示,總是能讓人心定,尤其看到社會上的紛紛擾擾,有時會影響自己的心,「所以我們要顧好自己的心,要定心。」她現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在社區做環保,減輕地球的負擔,力量雖小,積沙成塔。

化感動為行動,人人心中都有願意付出的愛心,凝聚眾人這分愛的能量,身體力行,走入苦難蒼生,造福人間。

圖左 :莫三比克志工蔡岱霖,分享自己因為證嚴上人一句話,找回初衷,要學習上人愛天下的人的心。[攝影者:陳忠華]
圖右 :加拿大志工何國慶認為,證嚴上人的法,來到西方國家,也能讓當地人接受、攝心。[攝影者:陳忠華]

圖左 :大同區訪視團隊分享,長期陪伴「蝸居」的長者,打破冷漠的藩籬,走進長者的心靈。[攝影者:陳忠華]
圖右 :會眾聆聽志工蕭秀珠逗趣地描述環保站裡許多突發事件,笑聲不斷。[攝影者:陳忠華]

圖左 :臺北慈院余麗嬌醫師,初淺解說高血壓,幫助會眾儘早發現自己的異狀。[攝影者:陳忠華]
圖右 :志工楊贊弘分享現代年輕人,最夯的「無痕飲食」減塑新生活。[攝影者:陳忠華]

圖左 :張湘萍(前一)從上人的佛法中,找到心靈的依靠,聽經聞法,讓她得到智慧。[攝影者:陳忠華]
圖右 :許美霞(中間穿花衣) 想找回初發心,讓自己更堅定信念走這條行善之路。[攝影者:陳忠華]
圖左 :林環敏(中)認為慈濟啟發了人性的善,讓人與人之間更和諧。[攝影者:陳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