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愛的校園 見證教育志業

愛的校園 見證教育志業

E-mail 列印
今天(6/24)早晨八點不到,臺南慈濟中學校門口,停著一部部的遊覽車,一群身穿灰衣白褲的見習學員們魚貫下車,排列著整齊的隊伍,眼前是灰色系建物、莊嚴又寧靜的校園,兩旁翠綠的菩提樹葉隨風擺動,似乎正代替 假期中的學子們迎接許多第一次到訪的見習志工,歡迎二百七十多位學員來到校園裡參與慈誠委員見習課程。

◎國際災難 第一手的分享

見習學員們走進川堂,等待多時的志工陸續引領大家走進活動中心。

課程一開始,由多次參與國際賑災的志工黃福全,以「大愛無國界」為題,分享慈濟慈善志業的緣起。

「天下苦難太多,而慈濟資源有限,只能選擇重點幫助,使受災最嚴重、最需要幫助的地方脫困……」黃福全以2005年10月巴基斯坦發生7.6級大地震為例,帶來許多第一手的賑災照片與訊息。

當地斷垣殘壁、黃沙漫漫,當地日夜溫差大,早上最高溫攝氏40度,入夜後則下探2、3度,增加發放的困難度。

慈濟以「尊重、直接、效率」的方式,尊重當地的民情傳統,希望以朋友的立場來幫助災民,也學習簡單的庫德族問候語,直接將折疊整齊的毛毯,鞠躬九十度、雙手交到當地人手上,讓毛毯不只是保暖,更是有溫度、有感情的物資。當地的一位小學校長感動地跟志工分享:「雖然慈濟發放的物資不多,但讓我們有活下去的力量。」

◎青年志工 見苦知福

臺下座位前排有位紮著雙辮、面龐黝黑、神情專注的年輕學員,她是現場最年輕的見習志工,二十二歲的郭儷兒。

郭儷兒今年六月才剛從崑山科技大學畢業,父母都是慈濟志工,自己也是慈青出身,從小耳濡目染的關係,一畢業就想趕快加入志工的行列。

郭儷兒分享,就學期間曾經到馬來西亞當地實習工作一年,在當地住宿的室友是巴基斯坦人,她曾聽室友說過巴基斯坦是「第三世界」,但仍然無法想像當地的情況。她說:「以前也曾從照片上看到當地的一小部分畫面,今天是則是第一次聽到福全爸分享巴基斯坦賑災的過程,看到那麼多深入現場災區的畫面,我有一點被嚇倒了!」

郭儷兒表示,以前對國際賑災的印象,覺得只有照片,看到的那幾個場景是比較誇張的,但今天看到兩三千位災民排隊領物資的畫面,隊伍好長!也讓她明白,原來世界上還是有那麼多迫切需要幫助的人。

年紀輕輕就懂得見苦知福的郭儷兒,語帶堅定地說:「真的很感恩,覺得自己很有福,這更加深了我參加志工培訓的信心。」

◎用愛堆砌的學校

第二堂課程是由臺南慈濟中學張經昆校長,分享教育志業緣起及現況。

張校長是非常資深的慈濟志工,慈誠號是第92號,因此除了身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更期待將慈濟富有人文精神、重視品德教育的辦學宗旨,融入教育職志當中。

張校長分享,慈濟的教育志業就是希望培養孩子的人文素養,就是一種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目前慈濟教育體系分布在7個國家,共有102所教育單位,提起自己最熟悉的臺南慈濟中學,張校長深具信心地說:「先不看成績,那是個人聰明才智與成就,跟大家打包票,同樣穿著校服走出去,我們的孩子氣質就是不一樣;也有人說,慈濟學校的孩子沒穿校服,走出去,別人就能認出來,我們老師聽到都會感到很欣慰。」

臺下專注聆聽張校長的分享,不時低頭抄寫筆記、臉上總掛著一抹微笑的學員陳艾翎,是因為孩子的因緣走入慈濟。

陳艾翎的兒子一路從臺南慈濟小學就讀到現在的中學部一年級,已歷經七個寒暑。她回想孩子就讀國小時,曾回家分享大愛媽媽進班級講故事,讓她也主動參與加入大愛媽媽的行列,也從這些付出的過程,感受到自己其實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陳艾翎分享,把孩子送來慈濟就讀讓她非常讓人放心,因為不只校長跟老師,還有許多的志工一起投入,老師們用心教學,也把境教融入教育裡,用愛陪伴孩子。艾翎心懷感恩地說:「把孩子送來慈濟就讀,自己也可以在慈濟裡面,我覺得是很幸福的事情。」

◎校園巡禮 真實感受

靜態的課程告一段落,緊接著是小學部及中學部的校園巡禮。

學員們分組實際走訪校園,經由橫跨在文平路上的寬敞天橋,來到小學部前川堂的二樓,眺望灰色質樸的校園,讓人心情頓時平靜下來。

小學部學務處顏秀雯主任跟學員們分享,一個人的人格養成需要三十年,小學是紮根最好的時機。她說:「歡迎大家的孩子、阿孫來慈濟小學就讀,不要想說晚一點再來念慈濟就好了。」大部分的學員都是第一次走進慈濟校園,學員們輕輕地讚嘆:「好乾淨喔,地板會發亮耶!」也有家長開始詢問起就學的相關訊息。

離開小學部校園後,接著回到中學部川堂。老師除了簡介校園與各處意象外,也分享校園最美的一景,就是連結行政大樓與教室間的「春風廣場」老師回憶著:「創校時這裡還是一片泥地,學生親手種下一顆顆的阿勃勒樹,現在已經綠油油了,六月的畢業季就是一片黃色花海,非常美麗!」現場許多人也紛紛拿起手機拍照留念。

校園的巡禮中,學員們就在充滿人文氣息與綠建築中,感受慈濟中學的「美」與「德」,最後來到學校的最高建築「圖書館」,大家對於溫馨的木質地板、桌椅等擺設空間,以及充滿書香靜謐的環境印象深刻。圖書館老師分享:「這是一個大專院校規格的圖書館,一二樓是閱覽室,三到五樓都是中外文書冊。」學校體貼中學的學生課業忙碌,下課時間只有短暫的10分鐘,圖書館會特地推出「行動圖書推車」到校園中,方便學生借閱書籍。

走在圖書館的階梯上,眺望校園,中學部的學務處余志誠主任指著校園屋頂介紹:「學校有屋頂太陽能發電系統,也有裝置雙向電錶,除了發電供學校使用,還可以在放假期間把電賣回給電力公司。」此外也有雨水收集平臺,收集的雨水可以供澆花和沖馬桶使用。學員們不時點頭,認同校園內綠建築的巧思。

曾從事教職多年的見習學員張鵬程,對於臺南慈濟中學致力於推動人文教育,印象深刻。

張鵬程說,人文是以人為本,如果可以由這從方面來教導小孩子,是相當好的教育。對於今天的課程,也與他最近閱讀的一本書《飛越戰火的女孩》,心情相呼應,張鵬程說:「就像早上黃福全師兄所講,愛是無國界的,善是一顆球,丟出去還會再彈回來,受益最大還是自己,讓我們自己內心充滿愛與善,是我們人文教育最成功的地方。」

這次的見習課程是近三年第一次走出靜思堂上課,見習課務團隊蔡文益說:「配合這個月教育課程的主題,剛好慈濟在臺南有中小學,所以特地安排學員進入臺南慈中校園上課及參訪,希望給學員一個全新的感受,更認識慈濟的教育理念、看見學校的用心,也順便幫學校多宣傳。」

半天的課程與校園參訪,讓學員們更加認識慈濟教育志業,希望大家一起來護持,這所用「愛」蓋起來的學校,在未來慈濟的道路上,能夠天天堅定道心。

圖左 :這次的見習課程是近三年第一次走出靜思堂上課,選在臺南慈濟中學的活動中心舉辦,課務團隊希望給學員一個全新的感受,更認識慈濟的教育理念、看見學校的用心,也順便幫學校多宣傳。[攝影者:洪順發]
圖右 :張經昆校長對於臺南慈中的學生們深具信心,他說:「慈濟學校的孩子沒穿校服,走出去,別人就能認出來,我們老師聽到都會感到很欣慰。」[攝影者:蘇鳴立]

圖左 :多次參與國際賑災的志工黃福全帶來巴基斯坦賑災的第一手訊息,一張災民們沿路撿拾衣物的照片,深深震撼了現場學員的心。[攝影者:洪順發]
圖右 :22歲的郭儷兒(圖右),是現場最年輕的學員,聽了志工黃福全分享國際賑災的經過,深感自己是有福之人,更加深了她參加志工培訓的信心。[攝影者:洪順發]

圖左 :學員陳艾翎的孩子已在慈濟就讀七年,自己也參與大愛媽媽的行列,她心懷感恩地說:「把孩子送來慈濟就讀,自己也可以在慈濟裡面,我覺得是很幸福的事情。」[攝影者:洪順發]
圖右 :曾從事教職多年的見習學員張鵬程,他分享:「愛是無國界的,善是一顆球,丟出去還會再彈回來,受益最大還是自己,讓我們自己內心充滿愛與善,是我們人文教育最成功的地方。」[攝影者:洪順發]

圖左 :見習學員們分組由臺南慈濟高中的教師們帶領著,進行校園巡禮,並由教師簡介小學部及中學部的校園及教學特色。[攝影者:蘇鳴立]
圖右 :中學部校園巡禮來到學校的最高建築「圖書館」,大家對於溫馨的木質地板、桌椅等擺設空間,以及充滿書香靜謐的環境印象深刻。[攝影者:蘇鳴立]
圖左 :見習學員們從學校的最高建築拾階而下,除了眺望校園屋頂的太陽能板等綠建築設施外,也感受到校園莊嚴質樸的氛圍。[攝影者:洪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