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目標願景 《愛是人間最好的藥》

目標願景 《愛是人間最好的藥》

E-mail 列印
在三重志業園區進行的「合心慈誠培訓醫療課程」,林碧玉副總提及當年籌建建院的艱辛,陪著證嚴上人一塊地、一塊地去看,走過艱辛路……

上人雖年邁,但行腳過程中,依然聚精會神、用心用力聽著各地慈濟人的分享。 有清楚的目標,弘揚法脈、推動慈濟宗門,因上人那一念佛心驅使林碧玉副總以堅毅的精神自許:「我要做、我要走。」上人始終以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來鼓勵大家。林碧玉期勉學員:「我們走過那樣的坎坷路,就朝著『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目標願景方向走。」

7月15日在三重志業園區「合心慈誠培訓醫療課程」,林碧玉副總提及當年籌建的艱辛;無語良師以身相許的奉獻,臺北慈院趙有誠院長的願力帶動;讓培訓慈誠委員六十六位學員,了解醫療人文《愛是最好的良藥》,慈院護理同仁努力搶救生命,貢獻畢生所學服務社區、投入社會服務為目標。

◎感恩的心 勇於承擔

上人創建克難慈濟功德會時,帶著師兄師姊訪貧,以有限的資源幫助需要的人溫飽;當年籌建花蓮總院面對土地、募款的壓力。課程為學員分享鄭明紋師姊為了建院,七年為傭籌募建院基金。講師臺北慈院趙有誠院長感動地說:「在慈濟多年,我充滿感恩的心,以身為慈濟人的機會,做利益眾生的事。期許自己像小螞蟻,跟著上人的腳步做很多事;上人一直感恩大臺北區的師兄師姊,出錢出力不遺餘力,上人囑咐我,如果師兄師姊有病痛,一定要當家人一樣照料。」

「慈濟的愛與理念,如何傳達?」婦女及幼兒是社會的弱勢,醫院為附近的育幼院院童做健檢,醫護同仁利用假日到基隆、瑞芳義診;過年時舉辦圍爐,讓他們有家的感覺,也為他們辦活動、認識環保;在慈濟愛的環境,慈院每年辦新人營課程,新人在參與實地訪視的過程後見苦知福。每一位慈院的新人都是未來的希望,趙院長期勉:「大家即將受證,不論新進慈濟或資深慈誠、委員,每人都會有很強的承擔力,感恩大家也祝福大家!」

慈大二十多年來,解剖都用的是捐贈的無語良師。慈濟大學副校長曾國藩提及,1994年慈大創校後,慈濟選擇走不同的路,上人呼籲:「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化無用為大用。」逐漸打開捐贈遺體風氣;精舍師父及其俗家父母、慈濟人及親屬踴躍響應,佔慈大70%的大體。「慈濟人文整合的解剖教學,至2009年4月22日,得到華爾街日報首頁的大幅報導,認為東方的此種醫學教育,值得向西方世界介紹,人文化的醫學教育從東方興起,再回傳至西方。」

◎秉持院長為典範

「覺得這醫院跟一般醫院不一樣!不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營利,而是以愛為出發點的團體。」十年前,臺北慈院胸腔肝膽內科藍冑進醫師,也因為這原因而選擇進入慈濟醫院。之後遇到病患需要支援,醫護團隊、志工們一心一意照顧病患的身心靈,沒有工作的人幫他走入社會就業。因感受到慈院有別於他院,當孩子也漸漸成長,也想進一步參與培訓,希望能更深入慈濟人文理念。

聽到林副總當時建院的過程,藍冑進醫師就好像跟著林副總穿梭時空回到現場,聽到建院的艱辛過程,感受到花東找醫生不易,「很希望當時我在現場,從小樹生長成一棵大樹,到現在能在這麼好的醫院上班,我們是在享受成果。」

提到最近有一病患因肺癌三期,右肺切除同時有肺阻塞症狀,住院當天就插管,三個星期後轉到呼吸照護中心住院一個月,家屬幾乎放棄了。但是醫院對患者像家人一樣,盡能力搶救每一位患者,給家屬、病患不斷的支持鼓勵,現在這位患者可以呼吸也可以下床了,藍醫師說:「昨天去看他,他特別走給我看,我發現這就是永不放棄,開心有圓滿的結果。」

慈濟給的不只是硬體,而是給他們最好的軟體「愛的關懷」,就如趙院長的著作《愛是人間最好的藥》,藍冑進醫師發願:「要秉持院長給我的典範!只要還有一些機會,我們會積極在醫療上努力搶救生命;即使有些病人走到人生盡頭,也要讓他有尊嚴。」

◎貢獻畢生所學為目標

臺北慈院是醫學部高專王淑桂第二個職場,第一個職場在公部門,有很多資源可以做的得心應手;到臺北慈院看到很多不同的故事,是很溫暖有愛心的。醫學部高專王淑桂有醫護人員背景承擔行政業務功能,戮力結合醫護同仁,守護社區民眾的健康,搶救生命;慈院人醫會利用假日走入偏鄉,到平溪、貢寮義診;從瑞芳到基隆給予病痛的人,院長不計付出成本照顧,「看到慈院醫護典範,還有師兄師姊的付出,希望貢獻畢生所學服務社區、投入社會服務。」

邱筱宸醫生是慈濟大學醫學系第十五屆畢業校友,畢業後曾經茫然,來到了慈院遇到了王思誠醫師婦科權威,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在這裡可以跟非常多的典範一起學習。邱醫生說到有一位腹部長腫瘤求助無門,經過搶救、術後參與照顧過程,令他很感動。來慈院兩年,現任慈濟婦產科醫生邱筱宸說,「從事婦產科很辛苦的,感恩不論院長、師長給予很大的幫助;來到慈濟可以了解慈濟人文素養、人文關懷是很幸福,未來可以當一個目標去努力。」

圖左 :三重志業園區「合心慈誠培訓醫療課程」,在司儀慈韻師姊引言下,揭開了課程序幕。[攝影者:林宏謀]
圖右 :林碧玉期勉學員:「我們走過那樣的坎坷路,就朝著『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目標願景方向走。」[攝影者:林宏謀]

圖左 :7月15日在三重志業園區「合心慈誠培訓醫療課程」,了解醫療人文《愛是人間最好的藥》。[攝影者:林宏謀]
圖右 :慈濟大學副校長曾國藩提及慈大創校後,慈濟選擇走不同的路,證嚴上人呼籲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化無用為大用,逐漸打開捐贈風氣。[攝影者:林宏謀]

圖左 :臺北慈院胸腔肝膽內科藍冑進醫師(右)秉持趙有誠院長的典範,只要還有一些挽救機會,會積極在醫療上努力。[攝影者:林宏謀]
圖右 :慈院醫學部高專王淑桂(右)看到慈院醫護典範的付出,她希望貢獻畢生所學服務社區、投入社會服務。[攝影者:林宏謀]

圖左 :慈濟婦產科醫生邱筱宸(左)感恩不論台北慈院院長、師長給予很大的幫助,來到慈濟可以了解慈濟人文素養、人文關懷,未來可以當一個目標去努力。[攝影者:林宏謀]
圖右 :慈濟大學副校長曾國藩提及慈大創校後,慈濟選擇走不同的路,證嚴上人呼籲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化無用為大用,逐漸打開捐贈風氣。[攝影者:林宏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