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印尼 安寧療護 提升病患生活品質

安寧療護 提升病患生活品質

E-mail 列印
「安寧療護並非等到病患臨終前才開始的服務,而是在病患初步診斷出罹癌就開始。」瑪利亞醫師強調安寧療護不是延長或縮短生命,而是提升病患的生命品質,讓他們擁有像健康人一樣的身心,或者讓他們的生活過得更有價值 ,當然也需要家屬全力的支持才能辦到。

印尼慈濟人醫會不斷為醫學界和民眾,提供慈濟醫療志業發展的訊息與知識。2018年7月8日,人醫會舉辦以「印尼安寧療護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的健康講座,邀請瑪利亞醫師(Dr. Maria Astheria Witjaksono, MPALLC(FU), PC physician)和安妮莎醫師(Dr. Siti Annisa Nuhonni, SpKFR(K))擔任講師,她們都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

◎醫療健康講座 專業經驗分享

擔任講座活動負責人的人醫會婭莎琺蒂醫師(Yasavati Kurnia MS)表示,此次活動是非常殊勝的因緣,因為可以請來如此專業的講師與大家分享有關安寧療護的知識。

她還說:「我們都知道印尼社會對安寧療護的服務和知識都不高,極為少數的人對此事感興趣,因為多半民眾都認為安寧療護就是在為病患準備身後事。」因此她希望大家能結束這樣的誤解,「我們希望透過教育和宣導能把這樣的誤解給糾正過來。其實安寧療護是從病患被診斷罹患病症,就可以開始的療護過程,並非是病患臨終才開始照顧的。」

婭莎琺蒂醫師十年前罹患皮膚癌,對她而言,這十年的生命是上帝給予的恩賜,所以她認為更要善用這段寶貴的時間。她補充說:「其中之一,就是要善用我的能力去幫助更多罹患癌症的人。因此得知人醫會終於要舉辦有關安寧療護的健康講座時,我感到非常興奮!」

這次在雅加達靜思堂舉辦的講座,分兩處進行;三百五十九位醫療界來賓在三樓的國議廳,一百八十五位民眾和志工於一樓的喜捨廳,共五百四十四人出席活動。此次講座除了讓大家更進一步瞭解安寧療護,也是為未來印尼慈濟醫院提供的安寧療護服務做籌備。

◎安寧療護服務 提升生活品質

來賓蘇帕蒂妮(Supraptini)是罹患乳癌的倖存者,已有三十一年與病魔相抗的經歷。她在喜捨廳分享艱辛的醫療過程,大家得知醫師、蘇帕蒂妮及其家屬所付出的努力後,都感到敬佩不已。今年已是七旬高齡的她,也描述安寧療護服務如何幫助她提升生活品質。

未滿四十歲,蘇帕蒂妮就被醫師診斷出罹患乳癌。當時,她正懷著老么,醫師給她兩個選擇;第一是墮胎立即接受治療,第二是等待孩子出世後再接受治療。雖然知道晚一點治療,就會有越高的風險,但偉大的母愛,還是讓蘇帕蒂妮決定先把孩子生下來再進行治療。

認識安寧療護服務,就是從她尋找各種癌症治療的資訊開始。此外,從事醫學研究工作,也幫助她瞭解自己的病情。雖然當時癌細胞已經在她的體內開始擴散,但醫療團隊和家屬都全力給予支持與關懷,讓她沒有理由放棄治療。

蘇帕蒂妮自認在患病時期所過的生活,就像一般健康的人,家人的支持與關懷,讓她更堅強的面對。她高興地說:「安寧療護服務讓我可以邊治療、邊工作,甚至五年前才退休。非常感恩真主阿拉給予的恩賜。」

◎提供更好服務 做到人本醫療

參與者都非常期待這次健康講座,大家都精神奕奕地到靜思堂來,其中陸軍總部卡托醫院(RSPAD Gatot Subroto)的護士怡瑪絲(Imas Dewi K)與其他九名同事一起來。參加完講座,她覺得特別開心,因為學習到很多有用的知識,尤其她的工作內容就是負責照顧接受化療的病患。

「每天我們都要受病患家屬的氣,但大家都會盡可能控制情緒。」怡瑪絲認為有關安寧療護服務的內容,社會大眾都必須知曉,尤其是在醫療界的人們。

病患家屬多數對安寧療護不是很瞭解,透過講座的詳細宣導,日後可以提供給病患更好的服務,就如同對自己家人一般。

撰文者:Metta Wulandari

圖左 :瑪利亞醫師為醫療界的來賓,分享有關安寧療護的知識。攝影者:Metta Wulandari[攝影者:陳賢利]
圖右 :民眾和志工非常期待可以在講座中,瞭解更多有關安寧療護的知識。攝影者:Metta Wulandari[攝影者:陳賢利]

圖左 :怡瑪絲(Imas Dewi K、藍衣)觀摩和學習以正確的訪視照顧病患。攝影者:Yekti Utami[攝影者:陳賢利]
圖右 :蘇帕蒂妮(Supraptini、粉紅衣)是罹患乳癌的倖存者,已有三十一年與病魔相抗的經歷。她分享艱辛的醫療過程,讓大家感到敬佩不已。攝影者:Edi[攝影者:陳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