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環保惜福 老師帶動鄰里

E-mail 列印
廖永強夫妻開設補習中心,每天從下午教導學生直到晚上,早上原本是他們的休閒時間,但自從六年前(2012年)送環保物來馬六甲慈濟喜捨環保教育站,受慈濟志工邀約,而開啟每星期的環保行。

當時四十多歲且又是 高知識份子的兩人,為何願意投入一般人認為又髒又臭的「垃圾」堆中,並堅持至今?

◎做中聞法修己心

「當時看到環保站多是老人家。老人都可以做,我們年輕力壯,為什麼不可以呢?」太太徐漢蘭有著與眾不同的思維,主動反省自己,而不是直覺地認為,環保站屬於老人付出之處;廖永強則抱著一念不捨之心,不忍長者搬、擡、扛重物,既然自己時間能配合,又是能力所及之事,夫妻倆就開始做環保。

剛開始,夫妻倆是在住家附近撿拾環保物。廖永強坦言,初期無法完全放下身段,直到2013年,夫妻倆邊撿拾環保物邊聞佛法,受到經文啟發——不管有無生命,以同等心去對待。心念一轉,就不再受旁人干擾。廖永強說:「我們是在做好事,不是害人。好人比什麼都重要。」

徐漢蘭也認同地表示,以前忙著家庭和生計,完全無法靜下心來看、思考和反省,生活頻生煩惱;自從投入環保和修聞佛法,每次邊做邊念經文,讓自己保持清淨心,學習將心裡的垃圾排除。她覺得:「環保是很好的修行。我學會『捨』。身體力行,捨我們在世間上的貪念。」

◎啟發善念起效應

「Uncle 早!」「Uncle、Aunty,有環保物嗎?」「你去那頭看有無資源,我在這邊找。」每天早上要花三個多小時,從住宅區擴大到鄰近三、四個區,夫妻倆邊走邊撿拾資源,還不時與人打招呼。

隨著環保物增加,得費力地扛著沉重資源往返住家多次;有天,徐漢蘭靈機一動,在環保站找到嬰兒車,並動手改裝成回收車,減輕搬運上的負擔。廖永強開心地說,有人看他們推著嬰兒車做回收,就好奇詢問。他也趁機說明,讓更多人知道環保變賣所得,可以做慈善用途。

鄰居郭明發原本就有收集環保物變賣的習慣,一年多前,開始主動將資源送到廖永強家,他開心地說:「環保人人有責!變賣所得作為慈濟慈善基金,好事所以要支持。」

6月29日,當廖永強夫妻依舊推著回收車做環保時,哈思娜(Hasnah Adam)母女招手呼喚他們說:「我們有環保物給你們。」原來,她們家有做環保的習慣,只是以往都是將環保物送給其他回收者,今日母女倆注意到廖永強夫妻滿載資源的回收車,特地將環保物給他們,廖永強則把握機會與她們分享慈濟助人之事。

每當路過志工賴桂蘭(慈熠)住家時,夫妻倆便將回收物品卸下。「這裡是我們的轉運站。」廖永強笑嘻嘻地說。為了往前收集更多資源,他都會將資源暫放她家,再由賴桂蘭接手載送到環保站,其餘由廖永強親自開車送,幾乎每天有一輛車的資源。

「沒想到善效應會那麼大!」廖永強開心地說;賴桂蘭則很佩服夫妻倆的精神,「真的自嘆不如!他們每天堅持走好幾個住宅區,收集資源!夫妻倆都是老師還有工作,但對於環保的付出真的很用心。」

◎環保人生「捨得」 

「拿取很容易,但要『捨』,真的不簡單!收穫最大的就是學會『放下』;放下內心的執著、煩惱、名利,以及物質上的享受。」廖永強夫妻做環保有最大的領悟。

鮮少人會將新用品捐出來,再從環保站結緣二手物回家使用,但廖永強夫妻卻是如此。兩人不管是電視,還是新的廚具等物品,通通送到惜福區,憑藉的單純信念是——新的物品結緣價錢好,可以幫助窮困者多一點。

此外,夫妻倆的處事態度、價值觀和消費行為,也逐漸改變中。處事非常執著的廖永強,以前學生主動離去,會覺得是學生對他教學能力上的否定,會心生煩惱,若學生想要回頭找他補習,他絕對不接受;但現在的他,態度柔和許多,歡迎學生隨時再回來,人際關係變得圓融。

徐漢蘭做環保看到人心的貪婪,造成物質氾濫和浪費。以前她在大公司做會計高級主管,養成賺多少花多少,造成資源浪費;現在的她全身皆是二手物,家裡所需全都是循環再利用的資源,將環保實踐於生活中。夫妻一致認為,只要穿著端莊得體,不一定要穿名牌或新衣。

◎物盡其用真環保

廖永強做環保培養出不浪費的個性,盡量讓每樣物品都可以發揮最大功用。有時他在回收桶發現受潮餅乾,或是過期的米,他會餵食環保站的狗、野鳥,或是拿給鄰居飼養寵物;連保特瓶裡有剩餘的水,他會灌溉草木;有看到剩餘油漆被丟棄,也會拿給鄰居,為寵物的家上一層新漆。

回收中看到適合的物品,夫妻倆也會帶給鄰居挑選。廖永強笑著說:「二手物多了管道讓人結緣,剛好他們物質匱乏,需要便宜的物品,又可以做好事。」健談的他打開話匣子,讓二手物延續物命。

來自泰國的顏春女士,就是其中一位熱心的鄰居。她家中每日都有各族人士聚會,就將二手物訊息散播出去,也結緣二手衣穿。原本不熟悉的兩家人,卻因為二手物拉近鄰里情誼。顏春表示:「只要家人有病痛,一呼喊,廖老師便來關心,還會幫忙張羅藥物!」

◎培養學生惜福觀

年末,環保站總是收到許多教科書,夫妻倆整理帶回和補習中心學生結緣。廖永強直言:「一本新書四十多令吉(約新臺幣三百元),二手書只要五至八令吉(約新臺幣三十八元到六十元間),又可行善造福。當廢紙不值錢,但循環再使用,發揮書的價值,又可減少資源浪費。」

遇到家境貧困的孩子,夫妻倆也會向他們表示,書可以免費自取,但以後有能力,記得要回饋,引導學生心存感恩;徐漢蘭也叮嚀學生,畢業時,再將全部書籍,拿來回收,讓他人可以循環再使用,灌輸環保意識。倆人的用心,提高了二手書的價值,也讓每年慈善基金多了一至二千令吉(約新臺幣七千五百元到一萬五千元間)

廖永強說補習中心也放置回收桶,夫妻倆以身作則,帶動學生做環保。這幾年,倆人投入環保的時間越來越長,讓志工感受很深。志工黃金寶(惟群)讚歎地說:「初期投入二個小時,到現在,夫妻倆都是最早到達環保站,很肯做也從不挑工作,主動積極投入。」

不管是做分類、扛回收物、整理資源,或拿起抹布擦拭用餐後的桌子,只要看到老人家們搬擡物品,廖永強馬上放下手邊工作協助,非常體恤長者。七十多歲的志工吳桂花(慈俞)回應:「幸虧有他,減輕我們許多的負擔。」

天天做環保,夫妻倆在2014年領證成為環保志工,正式加入慈濟大家庭行列。「因為善的地方,必定匯聚許多的善心、善念。」廖永強置身其中受其薰陶,進而感染周邊的人。「從做中、聞法中,學習修己心和行為。」夫妻抱持一念善心,持續歡喜做環保。

圖左 :自2012年送環保物來慈濟環保站,受志工邀約做環保後,廖永強(中)、徐漢蘭(右)夫妻開啟每星期的環保行。[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每次看到老人家們搬擡物品,廖永強馬上放下手邊的工作協助,非常體恤長者。[攝影者:顏玉珠]

圖左 :2017年1月1日的歲末發放,廖永強在惜福區,準備了一堆參考書,與需要者分享。[攝影者:楊秀麗]
圖右 :哈思娜母女初次注意到廖永強夫妻倆滿載資源的回收車,隨即馬上將自家收集的環保物拿給他們,廖永強(右)也把握機會與她們分享慈濟助人之事。[攝影者:顏玉珠]
圖左 :廖永強夫妻倆為了能收集更多資源,路過志工賴桂蘭的家便將資源堆放在她家,再由她接手載送到環保站。[攝影者:顏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