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印尼 與難民署攜手 守護難民健康

與難民署攜手 守護難民健康

E-mail 列印
林裡的樹葉被雨水刷洗過顯得格外碧綠,水藍色的天空飄著白白的雲,空氣也格外清新,微微的寒風穿越了整個山區,如此優美的山風迎接著慈濟志工的到來。2018年4月8日,慈濟再度與聯合國難民署(UNHCR)續良 緣,在印尼西爪哇省芝沙魯亞村(Cisarua)克囊亞酒店(Kenanga)合作,為阿富汗的國際難民舉辦義診。

◎建立良緣 合作舉辦義診

慈濟與聯合國難民署的這分良緣始於2017年,雙方同意每半年一次為阿富汗國際難民舉辦義診。

如今遠赴印尼避難的這些阿富汗難民,都已經被聯合國難民署安排到芝沙魯亞村暫居,他們在此的一切需求,都由耶穌會難民服務社(Jesuit Refugee Service)協助供應。此外,服務社也會預先登記有求醫需求的難民,協助醫療。

「起初是在聯合國難民署推薦下,我們才到西爪哇省芝沙魯亞村為阿富汗難民舉辦義診;耶穌會難民服務社提供的難民資料,幫了我們大忙,讓義診過程能更順利。」慈濟志工林福蘭說明。

◎慈少志工 協助翻譯助人

一個月的前置作業告一段落,義診活動終於開始了。有了難民的資料,但仍必須克服語言不通的障礙。多半的難民都不懂英語,他們只會波斯語;還好有兩位「希望之家(Home of Arzu)」的慈少志工來協助翻譯。

樂甲(化名)和阿爾曼(化名)是之前露宿街頭的阿富汗少年難民,在慈濟金光互愛的全力關懷與協助下,終於有了容身之處,並且有機會學習各種謀生技術及重返校園上課。如今,懂得幾種語言的兩人,已加入慈濟志工行列。當得知此義診活動,便自告奮勇地參與,也為減輕同胞們所受之苦。

「難民們很多都只懂他們國家的母語,很感恩有懂英文、印尼文和波西語的樂甲和阿爾曼兩人,可以來協助大家翻譯。」林福蘭欣慰地說。

◎義診拔苦 滿足難民需求

義診現場,人醫會醫療團隊都盡心盡力地為難民們提供最好的服務,為他們拔除痛苦。人醫會林秀蘭醫師強調,「我們除了施藥和陪伴,也會向他們宣導健康的生活習慣,如此才能減少他們患病的機率。」

此外,耶穌會難民服務社在芝沙魯亞村的主要活動,是協助阿富汗難民的需求。負責人莎莉(Leocadia Prima Puspitasari)表示,我們專注於難民的健康,及心理相關的問題。這次聯合國難民署與慈濟攜手合作,莎莉很高興地說:「有了慈濟的協助,難民們的求醫需求就解決了!」

十四歲的艾米麗(化名)陪伴患有腳痛和頭痛的母親前來,她說:「我們確實需要醫療的援助,大家也可以透過義診做體檢。」因為阿富汗的動亂和戰爭,艾米麗被迫與八名家人一起逃難到印尼。「在阿富汗非常不安全,民眾無法安定過日子。」她以印尼文吞吞吐吐地描述阿富汗的情況。

自2017年來到印尼,年少的艾米麗不得不輟學,但學習的精神依然燃燒著。等待領藥時,她說:「我長大後想要當一名醫生,因為當醫生可以救生病的人。」雖然現在無法正常上學,但她早上會跟耶穌會難民服務社的志願者,學習英文,下午就學印尼文。

這次義診使很多人受惠,除了六十二位阿富汗難民,也包含二十位當地的居民,大家得以獲得醫護上的照護。

撰文者:Arimami Suryo A

圖左 :印尼慈濟人醫會醫師在義診中,檢查阿富汗難民病患的X光照片。攝影者:Arimami Suryo A[攝影者:陳俐媛]
圖右 :義診活動負責人志工林福蘭(右)在慈少樂甲(左)的協助翻譯下,向阿富汗難民介紹慈濟。攝影者:Arimami Suryo A[攝影者:陳俐媛]

圖左 :耶穌會難民服務社人員莎莉(Leocadia Prima Puspitasari,左二)協助志工在註冊處,向難民說明義診秩序。攝影者:Arimami Suryo A[攝影者:陳俐媛]
圖右 :人醫會林秀蘭醫師親切地,為一名當地居民看診。攝影者:Arimami Suryo A[攝影者:陳俐媛]
圖左 :其中一位阿富汗難民艾米麗(左)與志工互動,分享她為何從阿富汗逃離到印尼的真實故事。攝影者:Arimami Suryo A[攝影者:陳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