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夏夜星空下 為護地球約定

夏夜星空下 為護地球約定

E-mail 列印
「小朋友,真是謝謝你喔!你送給阿姨的這個環保小水杯,讓我決定以後我在參加活動或喜宴敬酒時,都要改用這種環保水杯。」臺南市市議員曾培雅,全程聽完志工的分享後,在臺上拿著由小學生陳睿志,分送給她並貼心地裝 著茶水的小水杯,感動的向大家宣告她想要改變,並請大家隨時提醒她使用環保杯。

為了減緩地球暖化,宣導減少塑膠用品使用,茹素救地球以及清淨在源頭的環保理念,東區慈濟志工於7月30日在德光里活動中心前的戶外公園,由志工黃福全以「減塑加素救地球」為題做宣導分享。

夏夜裡涼風徐徐,一掃白天的炙熱難耐,首次以戶外為場地,志工們在鵝黃的路燈照耀下,架起簡單的螢幕與講臺,臺下一張張白色小圓桌,隨著陸續入座的里民,或運動散步歇下腳步的老老少少,三五成群話家常或坐在周圍石椅上,在這輕鬆舒適的夜色下,故事開始說起……

◎藍色地球 我們到底做了什麼

「在海洋中,塑料碎屑漂浮在表面,這些微米級的塑膠顆粒,被鳥類誤認為食物,並可能汙染海洋食物鏈。」螢幕上一幕幕因誤食吸管或塑膠袋而慘死的鳥類或魚類,黃福全聲聲的問道:「這都是誰造成的呢?」讓大家反思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做了什麼?

「塑膠製品千年不化,被動物吃下肚,所以現今吃素已經不是信仰的問題,是有關健康的問題……」這發人深省的環境災難,隨著臺下專注的神情,迴盪在每個人的心底。

接著黃福全感性的說到:「雖然保護地球,我們不能做到百分之百,但我們一定要把破壞地球減到最低。」他分享自身買餐一定自備容器,不使用一次性的商品,如果不能重複使用,就拒絕用,隨身總是攜帶著五寶(杯、碗、筷、手帕、環保袋),讓生活維持清淨在源頭。

「我們都有進步的空間,忍耐一點點的不方便,但為了我們,更為了下一代,約束自己不用商家提供的塑膠袋,就從此刻開始,好嗎?」聽著黃福全的分享,臺下聽眾不約而同大聲呼應「好!」「好!」認同聲此起彼落。

◎呵護地球 行動是最好的承諾

早早來到會場的潘萍,除了在志工分享中熱情的給予回應外,更認為要從自己做起,除了少用塑膠袋,如果日常生活中,無法避免使用時也要重複使用。

「塑膠袋很毒,埋在地底下都不會腐化,所以我不會隨意丟棄;用完後,先洗乾淨,然後再晾乾。」了解塑膠袋造成人類的困擾以及地球的汙染,潘萍為減緩使用塑膠袋而產生垃圾,會以重複性使用的方式,抑制它的使用量。

「地球污染會這麼嚴重,還不都是人類自己造成的……」免洗餐具被大量使用後,歐清石即感受垃圾的嚴重,早些年為了能多賺些錢,他還利用業餘時間到餐廳幫忙洗碗,直到免洗餐具取代了傳統碗筷。

由於大量的免洗餐具被夾在垃圾裡焚燒,結果造成的空氣汙染,歐清石憂心的說:「怎麼不會嚴重。」接著也談到,曾經從電視看到不銹鋼材質吸管問世,他相信能減緩塑膠吸管的氾濫;因此對於活動宣導,出門要帶「五寶」,歐清石不但心有戚戚焉並歡喜接受。

「活動結束,我們就會將垃圾和資源分一分,然後洗乾淨。」德光里志工唐秀香除了感謝慈濟志工長久以來對社區的付出,當下也允諾,會後將幫忙場地的收拾整理,以實際行動盡自己的一份心力。

唐秀香說,塑膠袋焚燒後產生的汙染,及塑膠袋的使用已造成環境嚴重負擔,因此生活中要養成自備購物袋的習慣,她說:「今後只要更用點心,一定能做得到的。」

在星月的見證下,彼此約定,為了這個唯一的地球,每個人都要一起努力,點點滴滴,從自身做起,留給世代子孫,一個永久美好的環境。

圖左 :德光里里長曾國全(右三)感謝志工長久以來對社區的付出,對宣導更是肯定,除了提供場地外並貼心準備扇子,全程聆聽共襄盛舉。[攝影者:陳貞桃]
圖右 :黃福全分享中,不忘與台下的小朋友活潑的互動,頻頻問道:「今天有沒有用到吸管啊!」孩子們的純真童語,讓現場溫馨洋溢。[攝影者:陳貞桃]

圖左 :志工曾雀珍(左一)深耕社區,全家人也是德光里的志工,宣導中熱情的招呼每位里民,溫暖的情誼來自她平日真誠的付出。[攝影者:陳貞桃]
圖右 :唐秀香(前中)要養成自備購物袋的習慣,她說:「今後只要稍稍更用點心,一定能做得到。」[攝影者:陳貞桃]

圖左 :臺南市市議員曾培雅,在臺上拿著由小學生陳睿志(左一),分送給她的小水杯,感動的向大家宣告今後在外參加活動或喜宴敬酒時,都要改用這種環保水杯。[攝影者:陳貞桃]
圖右 :早早來到會場的潘萍(前中),在志工分享中熱情的給予回應外,更認為要從自己做起,除了少用塑膠袋,如果日常生活中,無法避免使用時,也要重複使用。[攝影者:陳貞桃]
圖左 :歐清石(前右一)從電視看到不銹鋼材質吸管問世,他相信能減緩塑膠吸管的氾濫;因此對於活動宣導,出門要帶「五寶」,他不但心有戚戚焉並歡喜接受。[攝影者:陳貞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