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演繹孝親調己心 感恩父母與家人

演繹孝親調己心 感恩父母與家人

E-mail 列印
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慈濟臺北市松山區志工為即將到來的七月吉祥孝親月,呈現不一樣的孝親月活動,將於2018年08月05日舉辦二場「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目前正緊鑼密鼓排演中。如家人般的 慈濟年長師兄、姊們有著感恩、尊重與愛的胸懷,透過本次演繹,希望藉由在生活中對父母親的孝、親,讓會眾體會親情和孝道的意義,並引起共鳴與身體力行。

◎第一名吳媽媽 心念是兒女

「人間那得見、那得見老萊彩衣戲堂前、老萊彩衣戲堂前」當《終曲》音樂響起到結束,歌詞中的一字、一句都讓參與演繹的志工吳錦福想起了辛勤的母親,生前爲了兒女所付出的林林總總。

吳媽媽有一個很有文化的名字,單名一個「斟」。但是大家都叫她「喂阿!」(台語矮的意思)因為她的身高只有一百四十公分左右,大家也不想知道她的本名,因為不懂的字,反而不會叫呢!多麻煩啊。有智慧的吳媽媽將有點輕視的代名詞「喂阿」,解讀為是一個做事很勤快、克苦耐勞的人。二十歲結婚的她,生了三個女兒、三個兒子,其中二女兒及么兒都得到小兒麻痺症。

會為了丟掉五毛錢,哭ㄧ整天的吳媽媽,不僅在全鄉比賽剝花生得第一名,全鄉比賽剝牡蠣得第二名,也能夠在ㄧ個早上挖出一百公斤的蘆筍。而愛乾淨的她,下田或做工回來,要上街上買東西,ㄧ定換上乾淨的衣服才出門。

有一段時間,吳媽媽要南北來回奔波。當時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在臺北的振興醫院復健治療小兒麻痺,還有兩個女兒、兩個兒子,在彰化嗷嗷待哺。「記得那時候,媽媽要到診所當幫傭、要下田做農事,還要做工,更要照顧陸續出生的小孩、要帶兩個小兒麻痺症就醫等等,她唯一能做,只有把做事的動作不斷地加快,一整天轉啊!轉啊!只有在下雨天會在家裡,但是也是在縫補衣服。」吳錦福沉浸在回憶中,娓娓道出他心目中「第一名的媽媽」。

吳錦福接著悠悠的說:「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有綁粽子,別人家是大肉粽,而我們家是粳粽,我都問媽媽:『為什麼我們不綁肉粽?』媽媽說:『傻囝!肉粽介緊派啦!』長大之後,媽媽才告訴我眞正的原因,是因為要綁肉粽的成本比較高,粳粽便宜,那時候孩子多,又有兩個小兒麻痺要醫藥費等等,媽媽又怕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有粽子吃,自己的小孩看著別家的小孩吃,會被笑及被看不起的。」

◎對父母的思念 用演繹詮釋

吳錦福一直思念著媽媽,他難過的說:「以前能夠用腳踏車載一百公斤蘆筍的第一名媽媽,有一天騎腳踏車要出門買菜,腳踏車倒了,從此一病不起,在2010年往生了。」

「《終曲》一聲聲『媽媽!』對我來說是多麽的沈重啊!最後的我還是找不到媽媽,我一直揣摹找媽媽的感覺。想起媽媽生病,陪他的那段時間的感覺,融入在這個短短的幾分鐘,希望能夠把對母親的思念,化為行動,以此演繹如果能夠感動人,把握當下及時行孝,那麼也是我遲來盡孝的ㄧ種方式。」吳錦福感慨地說。

在演繹的當中,吳錦福除了想到跟媽媽的互動之外,也想到現在跟家人們的互動,會更珍惜跟家人的相處的時間,因為有時候境界一來,脾氣就會發起了,也會造一些口業,或是一些衝突,藉由這次的演繹調適自己、領悟要好好珍惜與家人的緣分。

一頭白髮的慈濟志工張孝慈是《終曲》年邁父親的最佳人選,演繹時專注在抓節奏,做好當下該做的事,他說:「父母為子女的付出就是這樣無所求。」

自小母親管教嚴厲,養成守規矩、謹慎小心。他回憶著說:「舊戶籍紀錄我的名字原先就叫孝慎,父親常提三歲時,有一天要買麵包給我,我卻回答不要,是因爸爸沒有錢,不知是否因此更名成孝慈。」在弟弟與母親相繼往生後,孝慈終日陪伴父親,而父親也在他培訓那年,以九十三歲因敗血症過世,老人家曾對他說,此生無憾。

◎演繹時心感動 更要身體力行

來自浙江寧波的趙平兒,兩年前與先生帶兩個兒子參加慈籃,慈濟志工引介下參與演繹,深深體會孝順不是光在演繹當中,而是要身體力行。

跟著孩子讀《弟子規》非常有體悟,與父母親相處深知要「怡吾色,柔無聲」,她分享:「母親曾購買一件昂貴的衣服,讓節儉的父親非常的不悅,適逢母親節,平兒很有智慧的告訴父親,是她送給媽媽的『母親節禮物』,大家就很開心皆大歡喜。」

志工陳澄州很用心的邀約師們兄參與終曲的演繹,甚至邀約不敢登上舞台演繹的師兄,在台下承擔道具組,經過多次的彩排,和合互協互相補位。

陳澄州說:「孝道在傳統家庭是一個核心,百行孝為先,利用這一次演繹的機會,不管是當人家的父母,或子女,演繹時,只要用心就會感動,你的感動在生活中就會有更多感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家人,對自己的家庭會更關心。

「子欲養而親不待!」來不及說出口的「我愛您!」是為人子女心中永遠的悔憾!虔誠祈禱演繹順利圓滿,期望透過此次的演繹,每一位演繹者透過詮釋父母恩重難報經的感動,成為堅定的佛法的護法、弘法、傳法者,而出席的會眾也可以因為感動,走上行善、行孝的人間菩薩行列。

圖左 :吳錦福常常思念著媽媽,每一次的彩排一次一次去檢視、揣摩,想起以前跟媽媽的一些互動,也想到現在跟家人們的互動,更珍惜領悟要好好的多一點與家人相處時間。[攝影者:郭淑靜]
圖右 :一頭白髮的張孝慈(左)是《終曲》年邁父親的最佳人選,演繹時專注在抓節奏,做好當下該做的事。[攝影者:郭淑靜]

圖左 :來自浙江寧波的趙平兒(中),參與演繹,深深體會孝順不是光在演繹當中,而是要身體力行。[攝影者:郭淑靜]
圖右 :陳澄洲很用心的邀約師兄參與終曲的演繹,利用這一次的演繹機會,不管是當人家的父母,或是曾經是人家的子女,在演繹時,只要你用心就會感動。[攝影者:郭淑靜]

圖左 :在一次次的綵排,一次次的溝通後,大家都能夠放下己見,朝著最好的方式,整合最好的意見,去把《終曲》的演繹呈現到最好。[攝影者:郭淑靜]
圖右 :許美媛師(左二)是《終曲》的種子,隨時關懷、指導師兄如何演繹把感情放到位。[攝影者:郭淑靜]
圖左 :不敢登上舞台演繹的陳森洲(前一),在台下承擔道具組,彩排從不缺席的他,只要有演繹菩薩無法彩排,森洲隨時補位。[攝影者:郭淑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