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思〈子過〉 入經藏報親恩

思〈子過〉 入經藏報親恩

E-mail 列印
為迎接農曆七月的到來,慈濟志工紛紛在各社區籌劃齋戒孝親祈福會活動,慈濟臺北松山聯絡處志工已開始深入社區,宣導七月是吉祥月、孝親月,希望每個人都能以「正信、正念」的行動,啟發善念,護生愛地球,並邀請各界 一起來體會「齋戒、孝親、護生」的行動。

此外,為讓民眾感受到孝親的重要,今年廣邀志工、會眾及學子共同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希望藉由演繹說法,傳遞「行善行孝不能等」的重要性,身體力行報親恩。

◎細心規劃 勇於承擔

7月25日進行總彩排,此次經藏演繹共有十幕,其中〈子過〉由松山和氣三承擔,曲目最長、需要的演繹菩薩又多,約達九十多位,闡述孩子結交惡友,被人拐騙誘惑、被人用計陷害、橫禍官司牽連、染疾禍患纏身,甚至遭人拋棄於街頭馬路,直到命終氣絕,不知道父母二位老人在家啼哭悲泣,而目盲失明,傷心悲哀而成疾病,一直到死都不曾捨棄愛兒!而身為兒女的,可曾請問父母是否安好?深切刻劃之內容著實引人深思。

種子志工陳貞佩與陳素妙承擔〈子過〉種子志工,雖壓力很大,心裡又惶恐,在七個小段的種子志工共同協力下,展開一系列的前置規畫作業。貞佩反覆觀看影片,算出人數、男女、年齡、身分別,確認每個段落的角色與人數,估算演繹志工約略需要九十位。社區和氣組隊、演繹種子志工在社區廣邀志工、會眾與學子,將近一個月,打了很多通電話,希望藉此接引更多人參與,進而傳達法義,雖關關難過,但關關過,貞佩感恩眾緣合和,共同圓滿成就這場經藏演繹。

貞佩察覺現代社會少子化,子女享受父母的細心呵護,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正因為如此,心存感恩是很薄弱的。她分享:「我們都曾經是為人子女,如今也成為父母,生老病死的角色互相輪替,體悟父母的辛勞、感念父母的恩澤,更要報答親恩,這一生才能無怨無悔。」

◎素人招生 遍及社區

因為此次需要的角色很多,志工們盡力到處邀約,育達高職、科技大學在松山聯絡處附近,志工洪千雅抱病還親自拜訪學校裡文具印刷店的老闆娘,〈子過〉第七小段種子志工王金蓮也投入邀約學子,其過程令人感動。為了找到更多年輕學子來演繹,王金蓮親自拜訪學校,播放影片讓主任、老師了解,請求學校代為公告徵求,之後把握每個機會在學生下課時間,站在校門口觀察、尋覓人員,親自面對面解說演繹的意義,排除萬難,要達成使命。

在育達高職招募來的成員有十二位,其中有學務處幹事張芸臻,和她的女兒邱睦容、會計室幹事李育惠,餐飲科、表演藝術科、觀光科的九位學生們,金蓮感恩學校主任和老師對《父母恩重難報經》的認同,大力推薦鼓勵學生並親自參與演繹,結合社區學校、店家,好像同心一致全力動起來。每個人都用心投入自己的角色彩排,表現的可圈可點,令人激賞!

金蓮為了讓參加演繹學子的父母放心,請家長們加入她的line,每次彩排完後,她都會親自跟父母確認孩子是否已平安返家,深獲家長的讚賞與支持,她邀約父母一定要來看孩子的表演。她表示,家長好高興,認為這是做好事,他們非常高興孩子能參加演繹。孝是德之本也,末法時期,孝道日微,上人教導我們「行善行孝不能等」,切莫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有了遺憾才後悔莫及。

◎深入經文 用心彩排

〈子過〉演繹志工約略有九十多位,彩排迄今從未全員到齊,新增、退出、來來去去,但是為了對內凝聚、對外接引,種子志工團隊還是耐心指導與等候。6月30日初次全體串聯彩排,出席的人約九成,那一天士氣高昂,攝心又溫馨,雖然都是素人演員,但是對經文都能有所體悟而發自內心省思,「那份難於形容的法喜,團隊不斷排練的辛苦是值得的。」陳貞佩說。

〈子過〉第四小段種子志工董秀鳳,接觸獄所教化師的工作已一年多,感恩這次巧妙的因緣,負責子女別離之過及牢獄之過這小段。牢獄之過,剛巧是輔導的更生人現身說法的好因緣。她表示,過程中,平時都在大太陽下工作的更生人演繹志工,下班後為配合每次的彩排,發心立願,願意將自己的故事呈現,他們說這一生中,從沒有過這樣的經驗,雖辛苦,但快樂,能在佛堂上觀世音菩薩面前誠心懺悔,願從此翻轉人生,選擇正確人生方向。

素人演繹不輸給專業,從生澀到自在,演來入木三分,彭忠義陪伴同修志工黃曉慧一起參加,培訓委員的曉慧和忠義,在家裡不斷地演練,細看影片不下二十次,邊看邊演練,一直演練到現在,大家看到他們在臺上的演出都讚歎不已。

彭忠義從經文當中,了解父母從小到大對兒女的關心和愛護,不管兒女身在何處,都是日夜思念把兒女盼在心裡面,常常擔心,處處為兒女著想。參與演繹後,他更感動父母的辛勞與偉大,他說:「孩子永遠是父母心中的一塊寶。我們更應該孝順父母。在社會上做個堂堂正正的好人,而不要讓父母傷心。」

內向的志工葉宗柱和同修志工張方蕙演繹一對夫妻,兒子為非作歹遭人拳打腳踢,父母護兒,再教打兒子要學好;他們在家也是不斷地彩排著,為了將自己的角色表現得更好,葉宗柱直追問陳貞佩:「方蕙在打兒子的時候,我站在後面都沒事,我要做什麼?」「您也要做出想打兒子,但打不下去的樣子,這不就有動作了嗎?」貞佩笑著回答,連小細節都用心在當下。

劉紀明剛要接演這戲劇時,心裡忐忑不安,擔心時間配合不上,又怕演技太差,但當在一起排演時,發現每一個人都是發自內心無私奉獻的參與,種子志工董秀鳳也不厭其煩地指導每一個細節,一遍又一遍的練習,是為了要讓畫面呈現出最好的一面,種子志工個個幽默又和藹可親,讓人頓時壓力解除,彩排氛圍輕鬆愉快。

◎演繹聞法 觀照內心

「及至兒女已成長,不孝不順把心傷,父母教誨不記取,反將怒目向母看,在學不遵師訓範,在家不敬父母言,出門不啟尊親知,入門不稟父母安……」音樂響起,舞臺上志工沈明汝和哥哥黃沈博演繹中〈子過〉父母的角色,孩子不聽教誨,怒目轉頭就走,在孩子犯錯遭受旁人責難時,父母為兒低頭向他人道歉。

沈明汝回想小時候母親沈秀就是很精進的慈濟志工,任憑母親想盡辦法要接引他們加入志工行列,兄妹倆都會找理由推拖,而且年輕時曾也有過叛逆期,讓家人非常擔心,她說:「能有這因緣,真的讓我們當下深深省思過去的錯誤,一次次的彩排與調整,大家的鼓勵與肯定,讓我們完全投入了這角色。」她祈禱演繹可以完美的呈現,將功德獻給親愛的媽媽,她和哥哥一定會把這份愛繼續傳承下去。

「朋附惡人棄親友,認非為是惡名傳,尊親關心仍無怨,暗把雙眼淚哭乾……」志工黃瑞溢演繹一位工作為清潔工的父親為女兒撐傘,女兒絲毫不理會父親在背後的慈愛與苦心,他表示,多虧了孩子們努力與配合才能成劇,表演出色與否不是重點,法入心最重要,父母恩重實難報,為人子女要記牢,行孝行善要及時。

演繹〈子過〉朋友群的育達高職觀光科一年級學生李佳臻說:「我很喜歡像這樣大家一起排練的感覺,就像大家庭讓我覺得很溫暖。」表演藝術科二年級學生陳品潔演繹一位任性的女兒,她表示:「參加這次活動,讓我學到很多東西,在臺上我擔任的是一位淘氣任性的小孩,總是傷父母的心,但爸媽不管自己發生什麼事情,都是把孩子的安全擺第一,這讓我知道原來父母都是為子女好,而付出所有的一切,讓我非常的心疼又傷心,參加這場演出是值得的。」

社區讀書會的法繹導讀人楊淑惠和先生張政雄參加演出,大病初癒的她感受到一位素人演員要演得到位,必須不斷地學習和揣摩角色的表情、肢體的動作,及內心對當下的情感如何表達,這些過程經有好幾位導演從不同的角度,包括服飾、顏色、配件,提供給素人演繹者非常寶貴的建議,才能一次比一次更好,一次比一次更到位。

演繹的志工及年輕學子,從排練、演繹中體悟父母恩情重,透過入經藏演繹,觀照到自己內心,學會去同理他人,感念父母恩情,也感恩身邊的人事物,他們期待所有的努力能讓觀賞者攝心,藉著此劇達到教化人心之功能。

農曆七月是吉祥月,也是孝親月,不同以往的宣導方式,為招募演繹角色,足跡遍及社區和學校各角落,松山區志工期待8月5日兩場經藏演繹可以精彩上演,更希望可以透過這殊勝的法會,對內凝聚情感,對外接引會眾,帶動人人虔誠齋戒茹素,加入行善、行孝的行列,讓「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三願早日實現。

圖左 :志工沈明汝(左)和哥哥黃沈博(中)演繹中〈子過〉父母的角色,孩子不聽教誨,怒目轉頭就走。[攝影者:宋岱淳]
圖右 :培訓委員的黃曉慧(右二)和彭忠義(右一),在家裡不斷地演練,細看影片不下二十次,邊看邊演練,一直演練到現在,大家看到他們在臺上的演出都讚不絕口。[攝影者:宋岱淳]

圖左 :育達商職學務處幹事張芸榛(左)和志工林佑謙(左二)飾演一對夫妻,兒子結婚後只疼愛嬌妻,忘卻雙親在堂上。雙親由志工楊淑惠(右)和先生張政雄(右二)飾演。[攝影者:宋岱淳]
圖右 :育達商職學生陳品潔(左一)、李家臻(左二)等人飾演〈子過〉一起喜歡玩鬧的朋友。[攝影者:宋岱淳]

圖左 :內向的志工葉宗柱(前排左)和同修志工張方蕙(前排右)演繹一對夫妻,兒子為非作歹遭人拳打腳踢,父母護兒,再教打兒子要學好;他們在家不斷地彩排著,為了將自己的角色表現得更好。[攝影者:宋岱淳]
圖右 :有演繹志工有事未到,〈子過〉第七小段種子志工王金蓮(左)趕快臨時上臺補位,將經文與情境都熟記在心,完美詮釋。[攝影者:宋岱淳]

圖左 :種子志工陳貞佩(右一)和陳素妙(左四)除了教導〈子過〉的演繹志工,也參與手語志工演繹。[攝影者:宋岱淳]
圖右 :今年培訓志工的彭文松(右)演繹「或觸法網牢獄繫,或遭病患難苦撐,父母憐子心悲泣,懷憂成病難割棄……」一幕。[攝影者:宋岱淳]
圖左 :多位妙音與手語志工共同圓滿此次經藏演繹,告知世人「父母恩德重如山,天下子女難報償。」[攝影者:宋岱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