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清淨心大懺悔 經藏演繹傳孝

清淨心大懺悔 經藏演繹傳孝

E-mail 列印
農曆七月是佛教的吉祥月,也是佛陀的歡喜月,更是眾生的報恩月。證嚴上人期許,2018年真正的方向要在大懺悔,要以虔誠的心,祈求天下平安。松山區志工於8月5日上午和下午舉行兩場《父母恩重難報經》經藏演繹, 共約有二百三十四位演繹志工參與演繹、工作人員三百三十六位及會眾九百七十七位,並期透過大家的虔誠,演出得到最多的祝福。

◎齋戒懺悔 虔誠祈福

松山區志工在演繹前,舉辦「經義、齋戒、大懺悔、祈福」共修,除了有一系列的讀書會,讓大家更了解孝經的經義,推廣要大懺悔、環保齋戒茹素,志工還規劃路線,深入社區逐戶宣導吉祥月之真諦,也邀約鄰里、商家、學校蒞臨。這是場祈福會,也帶動人人用「建醮」虔誠的心來齋戒,以清淨心來懺悔,共同成就殊勝的大法會,並祈福祈願,感念父母恩重如山,帶領父母及更多人共行菩薩道,為人群付出來報答親恩。

志工黃少美說明活動的意義,要用經藏演繹來回報父母恩、師恩及眾生恩,最重要是希望推動大家用最虔誠的心齋戒茹素,環保要做到「清淨在源頭」,以此經典對內凝聚,對外接引,希望在社區帶動很多人演繹,及一起來茹素,清淨自己的身心,用自己的身行來回報父母恩。

首先,透過影片讓大家了解,佛陀的願力,就是眾生離苦得樂,人人回歸清淨本性,得到大圓鏡智。而到了二千五百多年後,證嚴上人秉持著「為佛教,為眾生」,祈願眾生能離苦得樂,正法永續在人間,司儀靳秀麗表示,上人的願力,就是佛法能法輪常轉,上人感恩人人用愛護持慈濟,希望人人法入心,他只有一個希望,就是法能增加大家的慧命。

透過〈三十三天〉影片,三十三位善女的佛典故事,告訴大家如何在壞劫裡,讓芸芸眾生在大時代明大是非,啟發人人的那一份慈悲心,要從人人發心立願,從自身做起,做好一個典範,一起投入做好事,多一分力量,世間就多一分救人的力量。

◎佛說因緣 感念親恩

司儀靳秀麗說:「上人提醒我們要以最虔誠的心,以做法會的精神,來進行這一場莊嚴殊勝的經典演繹,大家一起共同的齋戒懺悔,行願、行善、行孝。」

悠揚的樂音響起,是由劉昕樺彈奏鋼琴,劉睿珈拉小提琴,和李仁甫吹奏木笛,舞臺上由一群親子班的孩子演繹〈跪羊圖〉,已故莊奴老師的弟子高原,和歌手上官萍一同合唱,「小羊跪哺,閉目吮母液,感念母恩,受乳恭身體,膝落地,姿態如敬禮,小羊兒,天性有道理……」百善孝為先,羔羊跪乳、動物反哺,更何況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所以提醒世人時時感念父母深恩,莫到父母不在時,才悔恨沒有及時行孝。

《父母恩重難報經》共有十幕,由志工柯武雄飾演的佛陀細說〈因緣〉,和志工蔡明鴻飾演的阿難,述說佛陀領眾忽見枯骨曝路邊,卻向其恭敬禮拜,佛陀告知阿難回溯前世,或是多生父母親。佛陀要教育眾人,要好好看待一切眾生,對生命的根源要時時抱持感恩心,並以菩薩的心、愛父母的心,去愛普天之下的眾生。

接著,〈懷胎〉、〈十恩〉等幕,母親懷胎十月,飽嚐辛酸與生育的痛苦,冒著生命危險,哀痛掙扎。父母的恩情,從小到大辛苦的守護,從懷胎守護、臨產受苦、咽苦吐甘、到洗濯不淨、遠行憶念、深加體恤等十恩,無時無刻不是為了孩子。

◎親情迴盪 行善報恩

〈親情〉是由二十位人文真善美志工擔綱,孩子與母親各處舞臺兩方,後有手語志工呼應,詮釋母親生產時疼痛難忍,嚎叫不已,演繹志工娓娓唱來,「兒受病魔父母憂心,憂極病生猶掛兒身,子若病除母病方癒,如斯養育啊願早成人……」孩子生病,父母積憂成疾,那份牽掛,無刻不在,直到孩子病除,做父母因擔憂而引起的病,才能痊癒。

其中,有黃瀞嬅和女兒王瑀蓁同場演繹。即將讀高中一年級的王瑀蓁,參加演繹之後,她反省到以前媽媽叫她做事時,常常不是很甘願,會對媽媽擺臭臉,現在瑀蓁開始改變對媽媽不好的態度。而對於經文「乾處兒臥,濕處母眠」印象很深刻,因為媽媽都會將好東西先留給女兒,孩子知道這是媽媽對她的愛,瑀蓁說:「所以我們也要把好東西留給媽媽,若買東西吃,也要先給媽媽吃。」

翁昭芬演繹〈親情〉中母親的角色,回憶兒時,因為家裡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她母親除了要照顧昭芬的曾祖母、阿公、阿媽及下面三個弟弟,姊姊在三歲時就得到骨瘤,所以媽媽總是忙碌著,讓她自己覺得並沒有得到過多的疼愛。

但這次入經藏,每一句經文都觸動昭芬的心,因為做母親的,從不會想到自己痛楚,但孩子生病卻牽腸掛肚,如經文「兒受病魔父母憂心,憂極病生猶掛兒身」如今自己也成為人母,就能特別體會當時母親的辛勞,她感動地說:「我很感恩我的父母都健在,我還能及時行孝、行善。父母恩重難報,感恩父母給了我健康的身體,讓我可以用父母給的身體去行善,來報答父母恩。」

◎深入經藏 省思感恩

朱聖君演繹〈親情〉中的孩子,第一次唱經文時,邊唱邊哭,其實她的父親剛於幾個月前過世,母親過世已近二十年,母女間的牽連慢慢變淡,但藉著此次演繹,又回想到母女倆之間親密的情份。唱誦經文時,她對於「乳是母血,子長母悴,由嬰而童,乃至成年」感受很深,聖君說:「母親是我這輩子的貴人,我們相處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母親茹苦含辛把我們帶大,及至成年。」

圖像志工曾子庭演繹〈親情〉中的孩子,她認真熟讀葉德澤老師的解說後練習,在路上或開車都放音樂繼續聽著,越聽越熟、越感動,有時聽著就想落淚。她與母親感情很好,但有時難免會有點脾氣,但現在更懂得轉念,她一想到母親的辛勞,就會告訴自己不需要為這些小事生氣。

她想到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在經文裡:「兒受病魔父母憂心,憂極病生猶掛兒身,子若病除母病方癒」感受最深,當她生病發燒時,母親總是無法安心的睡,她記得在半夜,總有一隻溫暖的手在探溫度,注意她的病有沒有好。以前對於要收拾母親煮飯後的混亂,頗有微詞,但現在子庭會以感恩心面對,還可以幫母親收拾善後,感恩母親健康、健在。

◎發露懺悔 示現警惕

〈子過〉長達約十分鐘,演繹志工多達九十多位,一幕幕情境流轉,日漸成長的孩子,結交惡友,或被人拐騙誘惑,或遭橫禍、官司牽連,或染病纏身,或離家忘親;種種不孝行為,讓人再三反思。其中,「或觸法網牢獄繫,或遭病患難苦撐,父母憐子心悲泣,懷憂成病難割棄……」由五位更生人詮釋。

今年培訓慈誠的更生人彭文松四十一歲,經老闆也曾是更生人的志工陳岳良,與志工也是獄所教化師董秀鳳的鼓勵,演繹坐牢的兒子;他過去是三重老大,身材魁梧,身高一百八十多公分,關在監獄二十幾年。父親於他二、三歲時過世,媽媽過世也十多年,將近二十年沒有喊過媽媽,所以要將「媽媽」喊出口,對他來說是很困難的事。

他懺悔因為自己做錯事,沒機會再喊爸爸媽媽,因為人都在牢裡關,等到出來的時候,父母都不在了,要喊也沒辦法對誰喊。原本不願意將傷口再次掀出,但對於媽媽的思念,想到自己以前沒有聽媽媽的話,一直犯錯,萬分懺悔,現在無法親自向父母懺悔、盡孝,藉此機會演繹,彷彿重現自己的人生故事示現,正如上人時常提醒世人:「行善行孝不能等」,因為他覺得自己已錯失太多機會,幸好有慈濟志工一路陪伴,苦口婆心規勸,才會加入慈濟大家庭。

演到後面,他回想到坐牢時,媽媽去派出所或法院看他的場景,好像又出現在眼前,文松說:「以前我真的不懂事,什麼壞事都做,母親過世都沒有辦法去送她一程,這是我最大的遺憾,所以希望演這一齣《父母恩重難報經》警惕大家,壞事不要再做,行善就對了。」

因為吸毒,進出監獄關二、三次,坐牢約共五年,因為慈濟志工到新店戒治所關懷受刑人的因緣,許安延曾加入《跪羊圖》演繹,今年3月15日出新店戒治所後,去陳岳良的公司上班,經陳岳良鼓勵才參加此次演繹。因為從事勞力工作,上班回來做得很累,想睡覺,但還是一定趕來練習。他說:「因為我之前沒有工作,如今我最大的改變,就是現在每天工作再怎麼苦,或是睡眠不足,也是盡自己的力,能做的就趕快去做,努力堅持下去。」

原本和爸爸比較沒話說,有時有些口角衝突,因為演繹後,許安延希望自己要改變,改善與父母的關係,多勤回去看父母,做工很辛苦賺不多,以後要節省一點,要克制自己,不要像以前亂花錢,還要改變自己的罪過,重新再出發。

影片中,上人期許,父母給子女的身體,雖然都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為人子女要把父母親給的身體,要好好的利用,讓父母親不管是健在,或是已經過世了,子女在造福人間去付出,這就是功德,這就是報恩。

◎洗滌內心 清淨智慧

飾演〈子過〉新娘的育達商職學務處幹事張芸榛,希望自己在國中、高中的三個孩子,能來感染演繹的氣息,可以改變一下他們的叛逆。孩子也看到媽媽的改變,覺得變得好溫柔婉約。因為演繹,讓她回想父母對她無微不至的照顧,公婆對她的疼愛,要將功德回向給他們,但他們都已經不在了,更體會行孝真的要及時。

「朋附惡人棄親友,認非為是惡名傳,尊親關心仍無怨,暗把雙眼淚哭乾……」張芸榛的女兒邱睦容,也加入演繹,飾演壞朋友的角色,因為與同齡年輕人接觸,彼此分享跟父母的溝通方法。看到彩排的內容後,她像開竅似地知道回家應該怎麼和父母溝通,也開始明白自己的錯誤,有時忤逆、不尊敬父母,也不太禮貌。她懺悔有時因為跟同學貪玩嬉鬧,會忘記父母。她說:「因為演〈子過〉,才去了解經義,看到父母傷心的一面,現在我會站在父母的立場為他們著想,更了解父母對我的恩情。」

「媽媽……」只剩一聲悔恨的呼喊,在偌大的舞臺上迴盪不已,讓人感受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之憾,吳錦福飾演事業有成的兒子,直到失去了父母,才突然驚醒、懺悔,他勇敢承擔〈因緣〉、〈親情〉、〈終曲〉等三幕,感受到經文所述都是父母親的辛勞,雖然他為人父很多年了,但是都還沒有像現在一樣,一直檢視、回憶自己與父母親、夫妻及女兒們的相處情形;錦福想到上人常說的「行孝、行善不能等」,他會更珍惜家人及身邊每一個人,每次相處的時間。

〈終曲〉中「人間那得見、那得見老萊彩衣戲堂前、老萊彩衣戲堂前!」因為母親已經不在了,所以他聽到此句時,心中的遺憾又被勾起,他說:「祈願以此演繹,能夠觸動觀看人的孝心,以此報答媽媽生下我,給我健康的身體,帶我接觸宗教,也才能夠有機會與大家結緣,感恩我的媽媽。」

◎演繹說法 師生感動

育達商職的孩子將幾個月的練習,於今日特別邀約學校的老師來看,訓育組長連婉儀看後,有感而發表示,王金蓮師姊到學校招募,我一直都很感動,因為本身是母親,家裡面也有長輩,看到這整齣戲的呈現,非常感動。

她看演繹時忍不住落淚,因為自己的小孩還小,父母也漸漸年老,很想趕快回家抱抱媽媽,把握行善跟行孝絕對不能等,愛要及時。她希望身為晚輩能堂堂正正的做人,婉儀說:「雖然到現在這個年紀,我會努力地把叛逆的心要轉換回來,感恩媽媽,媽媽我愛你,謝謝你!」

表演藝術科的蕭孟青老師受學生邀約,特地來觀看他們演繹。蕭老師認為戲劇不是專業的人才要做這件事,若透過戲劇的感染力,其實是可以影響觀者,也會影響表演者。用這種方式把對父母親的愛,跟孝順、感恩傳遞出去,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媒介,利用戲劇的方式,相信學生自己收獲也很多。

她相信在這段訓練的時間內,演繹者內化在心裡的東西,不會是專業戲劇上的東西,而是這個活動帶給他們額外的收穫,與心靈上的洗滌,由演繹說法,傳遞「行善行孝不能等」的重要性,身體力行報親恩。

◎把握機會 莫再蹉跎

臺上體悟與懺悔,臺下也有人不斷拭著淚水,吉祥里里長陳永昌非常感動,眼淚大顆大顆地掉,他十二歲時父親就過世了,由母親獨力辛苦扶養他長大,所以這齣戲讓他憶起母親的恩重如山。敦化里里長吳文惠表示,有一天父母也會老,我們要趁父母身體還很健康、健在時,及時孝敬。

會眾林麗娟心裡很震撼,讓她數度紅了眼眶,她想起媽媽走了,就只剩下爸爸,她當下就覺得自己應該要放下過去,不要再找藉口說自己忙,應該要適時回去陪陪爸爸,因為她只剩下爸爸了,要再給自己一個機會孝順爸爸。她說著又流下眼淚:「演繹的一幕一幕都會浮現在我眼裡,我相信我回去後,也是久久不能忘懷,我今天來是受益良多。」

會眾楊建仁來觀賞參與〈十恩〉第三恩的太太彭嫚麗演繹,讓他想起很多過去與父母相處的情形,但父母親已經不在,想要行孝是有困難的,因此體會到孝順要趁早,不要等父母親不在的時候才後悔。

在〈最美的笑容〉歌聲中,所有演繹志工從佛堂四週,將會眾圍繞一圈,人人虔誠九十度無數次的鞠躬,感恩所有會眾的蒞臨與聞法,直到歌聲結束。最後,司儀靳秀麗走下司儀臺,在謝幕人群中,感恩所有參與的演繹志工與會眾,包括所有育達商職的老師、學生,以最虔誠、清淨的心來成就這一個法會,告訴世人行善、行孝要及時,而將這一分虔誠、清淨,回向給全天下所有的父母親。

圖左 :今年培訓慈誠的更生人彭文松(左三)演繹〈子過〉坐牢的兒子,他懺悔過去犯錯,讓媽媽傷心,希望以此經典演繹,提醒世人行善行孝不能等。[攝影者:宋岱淳]
圖右 :志工文素珍(左二)和游美雲(右二)等飾演仙女,揭開《父母恩重難報經》序曲,告知世人父母的恩德深重。[攝影者:宋岱淳]

圖左 :由志工柯武雄(左一)飾演的佛陀細說〈因緣〉,和志工蔡明鴻(左二)飾演的阿難,述說佛陀領眾忽見枯骨曝路邊,卻向其恭敬禮拜,佛陀告知阿難回溯前世,或是多生父母親。[攝影者:宋岱淳]
圖右 :許安延(右二)曾於新店戒治所加入《跪羊圖》經藏演繹,經志工陳岳良鼓勵才參加此次演繹,他希望改善與父母的關係,多回去看父母,改過重新出發。[攝影者:林朝宗]

圖左 :〈親情〉是由二十位人文真善美志工擔綱,孩子與母親各處舞臺兩方,後有手語志工呼應,詮釋母親生產時疼痛難忍,嚎叫不已。翁昭芬(左三)很感恩父母都健在,她還能及時行孝、行善。右:王瑀蓁、左四:黃瀞嬅。[攝影者:林朝宗]
圖右 :「朋附惡人棄親友,認非為是惡名傳,尊親關心仍無怨,暗把雙眼淚哭乾……」邱睦容(左二)飾演壞朋友的角色,她懺悔自己對父母不尊敬。這一幕的年輕人多是育達商職學生,用心演繹,各自有深深的省思。[攝影者:林朝宗]

圖左 :飾演〈子過〉新娘的育達商職學務處幹事張芸榛(左),回想父母對她無微不至的照顧,公婆對她的疼愛,要將功德回向給他們,更體會行孝真的要及時。[攝影者:宋岱淳]
圖右 :吳錦福飾演事業有成的兒子,直到失去了父母,才突然驚醒、懺悔,而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之憾。[攝影者:宋岱淳]
圖左 :育達商職的學生經幾個月的練習,於今日特別邀約學校的老師來看,訓育組長連婉儀(前排左三)和表演藝術科的蕭孟青老師(前排左一)看後,都非常感動,也欣喜學生的成長。[攝影者:林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