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人文營探索核心 團體動力學成長

人文營探索核心 團體動力學成長

E-mail 列印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八月四日至七日,花蓮靜思堂「2018年慈濟同仁人文教育研習營」,第一堂「回眸來時路」德淨師父以唐太宗名言作為開場白,說明「慈濟同仁 人文教育研習營」之由來。

◎待人處事四原則

靜思精舍是充滿人情味的環境,是師徒道場,大家相處就像一家人,更是慈濟人共同的家,回精舍就是回家。自劉文瑛師姊在1974年擔任慈濟功德會第一位行政員工,需協助所有事務,後來因花蓮慈濟醫院成立,殷切需求人才,留住人力成為首要工作,於是在1988年辦理護理人員首次精舍尋根,期待學員認同慈濟,以及了解精舍克勤克儉自力更生的過程。

在1997年正名「慈濟同仁人文教育研習營」,簡稱「人文營」。人文營目標在於讓學員快速了解慈濟精神理念-「慈悲喜捨,始終如一」,且由於可與不同志業體互動,建立情誼,快速瞭解慈濟相關志業體,慈濟志業體的運作,一直是隨著社會的脈動,隨時關懷世界每個角落。

由於世界變化迅速,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所有累積的知識與經驗,隨時都可能被顛覆。未來沒有穩定的環境,只有穩定的能力,人人都需要不斷自我超越,認真面對自己。當前最重要的是,擁有將「變」轉化為「不變」的能力,若能掌握自性核心價值,就能以不變應萬變,而且不偏離正道。最後德淨師父以四項待人處事原則與學員們共勉-「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行難行之道,要有信而無懼;忍難忍之苦,要有容而無怨。」

在慈濟基金會服務近兩年的鄭安玲能夠感受到精舍走過的篳路藍縷,從小小的一間簡陋辦公室一直擴張,師父還要充當行政人員,成立基金會後開始招募第一個職工,可以看得出來師父想把精舍營造出「家」的感覺,現在無論在世界各地或角落,志工們回到精舍就有回家的感覺。

◎團隊動力三層次

有緣相逢只是一個開始即惜緣,人人保持向前才是進步即精進加利行,願意一起共識才是成功的團隊,若人人一起保持向前,成功自然不請自來。而團隊可分為三個層次,感覺像一個團隊,就是情感層次,二想法像一個團隊,就是認知層次,三工作像一個團隊,就是行為層次。

今年第一次嘗試將課程以遊戲方式進行,安排高明智老師帶動「團體動力」,呈現何謂團隊合作、溝通、領導,透過動態課程,讓四大志業包括基金會、醫院、教育、大愛台、書軒、感恩科技彼此瞭解,大家都是共同理念在做慈濟事。

人資處林宜德說:「以往課程中,通常以講師台上分享,但經過評估若沒有實際操作就無法體會課程的精髓,透過營隊體驗式學習,對於工作上應有助力,並為慈濟找到人才發揮良能。」讓新進人員瞭解慈濟基金會的價值和文化。

「團體動力」講師高明智以正向能量引導學員,面對生活任何疑難雜症,勇敢接受挑戰,態度對就能在遊戲中學習成長,只要融入遊戲,從中就能快樂學習,若能懷著快樂的心、展現的心、投入的心就能無怨無悔完成任何一件事。

◎溝通協調一致性

第一個探索遊戲「歡喜琉璃珠」。小組圍成一個圓,每個人從訓練員手中盒子取出一顆琉璃珠,進行自我介紹與分享對於自己手中的這顆琉璃珠的感覺。此破冰遊戲,也讓組員彼此認識了解。圓形琉璃珠代表做人處事 要外圓內方,人圓事圓理就圓。

第二個遊戲「泡泡龍」。學員與學員中間以氣球貼身行進,兩種遊戲方式分為走直線和橢圓形,若行進步伐不一致,氣球滑落就淘汰,要從頭開始。由於剛開始默契不夠,氣球容易滑落。當團隊放慢腳步,互相溝通協調後即順利完成任務。

第一組的學員張忠銘分享要觀前顧後,才能將腳步協調一致;陳昊翔則認為昨晚才報到,大家互相不認識,透過遊戲就使團體成員有凝聚力,感覺很棒。第二組學員梁衍龍的心得是要做多方面嘗試和修正。

第三個遊戲「龍的傳人」。學員閉上眼睛排成一條龍,由第一位領導者引導走S路線,S路線上放著等距離路障紙杯,行進間若步伐偏左或偏右就容易腳踢到紙杯,造成紙杯倒了被淘汰。領導者要交代清楚、明確目標、學員之間互相補位、行進間要隨時微調。第九組學員林育吟體悟團隊需要一位領導者、謀士與成員間相互配合,才能將任務完成。

第四個遊戲「心靈捕手」。由教練、投手、捕手(眼罩遮住)組成玩接球遊戲。修行慈悲,培養同理心,體驗付出關懷者、接受幫助者和指導他人者,三個角色的差異與做法。第二組學員廖兆偉等三人接到七球為最高分,訣竅在於專注、靜心和同理心。

潘語儂明白團體生活跟個人不能相提並論,像慈濟這麼大的團體,最重要是縮小自己、同心協力。慈濟是一個慈善團體,所以比一般的社會團體更重視團體精神。語儂說,在互動過程中不管是位於領導者或是職務配合者,其實最重要的是要彼此信任。

生命中遇到很多貴人的基金會同仁邱馥筠分享,大學時期念社工系,所以一畢業就選擇到慈濟志業體工作。透過探索遊戲體驗,認識彼此,也知道在慈濟團體裏面的共知、共識、共行的意義,活動中,有領導的人,還要大家有默契,當理解一件事後再去完成,做事變得特別有效率,團隊共識有默契,這對她的訪視工作非常有幫助。

圖左 :第十組學員經心得分享與熱烈討論後,運用相連的手掌圖案表示團隊心手相連。[攝影者:陳美玉]
圖右 :高明智老師以「一切都是好因緣」的正面思考模式,與學員們分享並展開一天精彩的課程。[攝影者:陳美玉]

圖左 :「2018年慈濟同仁人文教育研習營」,第一堂「回眸來時路」德淨師父以唐太宗名言作為開場白,說明「慈濟同仁人文教育研習營」之由來。[攝影者:李淑貞]
圖右 :「2018年慈濟同仁人文教育研習營」,第一堂課程德淨師父「回眸來時路」,學員們勤記筆記。[攝影者:李淑貞]

圖左 :學員與學員中間以氣球貼身行進,兩種遊戲方式分為走直線和橢圓形,若行進步伐不一致,氣球滑落就淘汰,要從頭開始。[攝影者:邱鏸斳]
圖右 :修行慈悲,培養同理心,體驗付出關懷者、接受幫助者和指導他人者,三個角色的差異與做法。[攝影者:黃炳添]

圖左 :探索遊戲體驗後,各組小組學員熱烈討論自己的收穫與心得。[攝影者:陳美玉]
圖右 :潘語儂(左三)明白團體生活跟個人不能相提並論,像慈濟這麼大的團體,最重要是縮小自己、同心協力。[攝影者:翁月琴]
圖左 :團隊共識有默契,這樣的經驗對邱馥筠(中)的訪視工作非常有幫助。[攝影者:陳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