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兩度演繹 謝靜芬跨越思親的檻

兩度演繹 謝靜芬跨越思親的檻

E-mail 列印
回眸過去,懺悔過往。謝靜芬眼睛布滿血絲,用哽咽的聲音表示:「以前做事,可能有點不情不願,現在則是心甘情願。」……

一個重要的轉捩點,發生在2011年,那時謝靜芬參與高雄巨蛋的《水懺》經演繹,讓自己懺 悔過往習氣,發願把惡緣轉善緣。因緣不可思議,睽違七年之後,她再度參加慈濟高雄靜思堂2018年的「七月吉祥孝親祈褔會」,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

憶起往昔,謝靜芬總是覺得自己很無助,就像一個沒有根的浮萍一般,隨波逐流,沒有歸屬感,也沒有「家」的感覺。因為她只是一直在為孩子、工作以及各種角色而忙碌打轉,而那鑽牛角尖的心態,更讓自己的身心,累積了很多的不愉快和不諒解。

謝靜芬參加《水懺》經藏演繹,讓自己了解「因緣果報」的意境,體悟「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的道理。所以,她就開始從改變自己開始,提醒自己不論做什麼事都要「甘願」。謝靜芬一邊編織著吊飾,一邊眼神堅定地表示,她曾經跟先生說提及,「我很懺悔,前輩子沒有和家人結好緣,所以這輩子,我要甘願做,把惡緣轉成善緣。」

當謝靜芬發了這樣的懺悔心願之後,她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心態,做事時也較能真心「甘願」興起歡喜心,並打從內心高興,進而行之於色,讓整個臉部的表情變得柔軟了。從此她發現自己跟夫家人的互動,有著明顯的改善。

以前謝靜芬跟夫家的人說話,總是講不了兩句,她就會心生畏懼;現在她和大家可以拉著手,然後笑嘻嘻的坐下來談心。「啊!阿芬,我跟你講……」像閒話家常一樣。而這樣的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家人互動,也正是她內心所真正想要的。

2018年8月5日中午,上一場祈福會的人潮尚未完全散去,一輛輛的遊覽車,便僅接著開進了高雄靜思堂前方的河堤南路,準備入場參與今年高雄最後一場的「七月吉祥孝親祈褔會」。靜思堂裏人來人往,「師姊,您回來了哦!」一聲聲親切的問候,卻讓謝靜芬猶如心被用力的擰捏一樣的痛。嚨頭像被糖果卡住,發不出聲音來,但感動的淚水卻不受控制,源源溢出眼眶,因為這是她和母親之間的親暱問候語。

「總不能一直都卡在這裏」,即使在每次的練習時,謝靜芬都會心痛。想起2017年因車輛往生的母親,她忍著淚水告訴自己,一定要調整好自己,努力的跨出去,因為謝靜芬知道,這不是母親所想看到的她。《父母恩重難報經》主要講述父母對孩子的期盼和牽掛,而參與演繹的謝靜芬,一開始很怕去接觸這個部分,她深怕自己在情緒上沒辦法控制。

當舞臺的燈光熄滅之後,又一盞盞的亮起之際,《父母恩重難報經》〈序曲〉的音樂聲,便悠悠響起。「人間世代新換舊,唯有父母對子女的真愛,天長地久至死方休。」敍說的是子女對父母的難報之恩;而那「少年不識親恩重,唯有父母對子女的牽掛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卻是細說著父母對子女的種種牽掛。

舞臺上一條細長的白紗被來回的拉扯著,白紗就像連接母親和孩子之間的臍帶,代表的是母親跟孩子之間的牽掛及拉扯。別人手握白紗,想的是「孩子你在那裏?」而手握白紗的謝靜芬,腦海裏翻找的每一幕,卻是「媽媽你在那裏?」那種對母親的寸寸思念,以及聲聲的呼喚。

「我知道自己還是沒有放下」,謝靜芬手揉著眼睛,用沙啞的聲音,語帶自嘲的說著。因為她知道「愛別離」是自己的罩門,以前謝靜芬會對媽媽說愛、會抱她會親她,但現在……一切似乎已經不再可能。謝靜芬希望藉著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的因緣,跨過對母親掛牽的這個檻。

不論是參與《水懺》或「七月吉祥孝親祈褔會」的演繹,謝靜芬相信母親一定有在現場觀看。她要用母親給的身體和生命去付出,無論是傳法也好,或跟大眾結善緣也好,希望把這功德迴向給母親,以報父母的養育之恩,雖然父母恩重難報……

圖左 :謝靜芬雙手編織著吊飾,她以前曾向先生說:「我很懺悔,前輩子沒有和家人結好緣,所以這輩子,我要甘願做,把惡緣轉為善緣。」[攝影者:蔡麗莉]
圖右 :《父母恩重難報經》內容,講述父母對孩子的期盼和牽掛,而參與演繹的謝靜芬(前排右二),一開始很怕去接觸這個部分。因為,她深怕憶起往生的母親,而讓自己在情緒上沒法控制。[攝影者:李念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