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母女同見習 行善行孝並行

母女同見習 行善行孝並行

E-mail 列印
「媽媽年紀大了,上人也已年邁,所以我決定退休,從美國飛回臺灣,和媽媽一起參加見習課程!」在美國住了二十幾年的王淑靜,去年底毅然決然回臺,只為了要好好孝敬媽媽,並及時把握與上人的師徒之緣。

8月5日是 見習委員慈誠的圓緣大喜日,也適逢八月份的精進日。一早,臺中靜思堂的福慧廳內外人氣鼎盛,引導志工見到行動不便的學員,隨即貼心地護送搭乘電梯,進到這裡,就如進到溫暖的大家庭,真誠的關懷,充滿了愛的能量,如漣漪擴散,傳送給每一位來到這裡的人。

朝氣蓬勃的見習菩薩們整齊列隊,依序進入感恩廳一一坐定,共計三百零九位學員與工作人員歡喜參與今天的見習課程。

課程開始前,螢幕上播放著「慈濟故事(四)」,證嚴上人傳神地述說他出家前浪跡天涯的故事,學員們看得很入神,當畫面顯示著上人走過的足跡,〈方向〉的歌曲亦隨之播放,聲音與畫面帶出的感動,讓學員們一個個淚眼婆娑。誠如今天大家會坐在這裡,就是受到上人願力的感召,是上人堅持了他心的方向,才有今天的慈濟。

◎發心立願勤付出 誠情大愛無國界

此次的課程主題是「慈善國際賑災」,上人倡導大愛無國界,當國際有災難,慈濟馳援,而當台灣受災時,八方也為台灣募款;慈善啟發愛的泉源,而有朝一日,愛的付出,也會回歸到自己。

「欲成佛前,先結好人緣,行菩薩道是成佛必經的過程,而菩薩道不離四攝法。」首堂課的講師呂清音分享以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在團體中相濡以沫,廣結善緣,朝共同的目標努力前進。

「非常恭喜大家,因為你們都走進慈濟了!所以請跟你的隔壁說恭喜喔!」講師賴淑敏的開場獨樹一格,大家互道恭喜聲中,還夾雜著陣陣的笑聲。

她為學員說明了「一粒米中藏日月,半升鍋裡煮山河」的典故,也分享了她在大陸的菩薩足跡。「在大陸最難適應的是溫度,冬天曾經冷到天天流鼻血……,當養老院的老人家拉著我們的手問:『師姊,你們甚麼時候會再來?』我們都會難過地哭……」賴淑敏曾在大陸居住多年,有很多身歷其境的故事可分享。

◎心中有愛智慧生 行善無休得圓滿

「沒有行善的人生,就是負債的人生。」在上人開示中,聽到了人品典範游陳(毛灬)的故事,她雖經歷坎坷的人生,仍舊樂觀行善,心寬念純待人,並把握時間聞法精進。「圓滿的人生就是對上知道報恩,對下知福、惜福再造福。」司儀陳麗偵說出心中感觸。

三十幾年奉獻於軍旅的楊冠新,跟學員分享他退休後放棄享樂,全心做慈濟的點點滴滴。他曾參與菲律賓的獨魯萬市賑災,當時獨魯萬受「海燕」颱風重創,原已被市長宣布棄城,慈濟卻不放棄,堅持啟動以工代賑,並於短期間內,恢復獨魯萬的生機,完成這個被視為不可能的任務。

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造成小林村滅村,慈濟在杉林鄉為村民興建永久屋與教堂,當時楊冠新也主動承擔,直到永久屋完工,讓村民有了安身立命的所在,也讓受創的山林得以休養生息。「這樣的付出所得到的歡喜,絕不是退休打高爾夫球所能比擬的。」

◎自覺覺他 心開意解

午齋後上課前,帶動唱是最佳提神妙方,在〈歡迎您來做慈濟〉的歌聲中,課務團隊引領學員動起來,不只歌聲宏亮,手語更是充滿活力,十足地提振了大家的精神。

「做慈濟要能自我覺察,不能定,無法智慧生。」講師劉秀美分享自身的小故事,不諱言自己也會生氣(短暫的發瘋),但因為入了慈濟,能夠覺察自己的情緒,而逐漸改變自己,修去不好的習氣。

「佛法生活化,就是將佛法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我已讓上人調了十幾年……,你們有習氣也是正常的。」劉秀美以妙言妙語貫穿整堂課,活潑自在地與學員分享,讓課堂中笑聲不斷。

長年投入青少年人際溝通技巧與心靈成長的林敏俐老師,今天特地來與學員分享「溝通的智慧」。她首先以三張照片跟學員分享,其中有學生打瞌睡的畫面。

「貼近你的觀眾,他才會打開耳朵聽你在講甚麼,有充足的準備,就會有信心,講一個主題要有足夠的鋪陳。」林敏俐說出了吸引人聆聽的要素。

「溝通的大原則是,不是你自己講得開心就好,還有一個條件,聽的人要聽得非常歡喜,才會有互動。」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林敏俐也提到應有足夠的敏感度,要知道別人的感受到底是甚麼,對話是心與心的交流。

◎行善入慈門 盡孝當及時

圓緣課程接近尾聲,圓緣帶回顧了學員們上課的片段,在學員與資深及組隊長的溫馨家聚之後,緊接著就是學員的分享。

學員林依蒂分享中醫的「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內傷」,她說:「太突然與強烈的情緒,都很傷身體。」所以暴喜也非好事,凡事應持平常心以對,而多聽法可讓自己在面對境界時,保持心情的平靜,不會有突然或過度的情緒起伏,可保不傷身也不傷心。

分享學員中唯一的男眾柳建安,在六、七年前和孩子一起上過親子成長班,兩年前在學校被餐車壓到腳,傷勢嚴重到可能要截肢。「當時是師兄師姊的陪伴,讓我度過這個辛苦的過程。」他當時深受感動,妻子也提醒他行善要及時,又當他誦唸佛經時,也心有感應而淚下,這樣的因緣與情境,促使他決定參與見習,

學員中的王淑靜與羅碧霓是母女檔,她們從三十幾年前就開始接觸慈濟,媽媽是慈濟的榮董,王淑靜是中醫師,也是人醫會的成員,她陪著高齡八十七的媽媽一起上見習課程。

身心寬暢時,王淑靜總是小心翼翼地牽著媽媽走到休息區,上課中,兩人也都很用心寫筆記。

「媽媽年紀大了,上人也已年邁,所以我決定退休,從美國飛回台灣,和媽媽一起參加見習課程。」在美國住了二十幾年的王淑靜,去年底毅然決然回臺,只為了要好好孝敬媽媽,並及時把握與上人的師徒之緣。

王淑靜居住於美國時,也參加義診及紐奧良水患的賑災,她參加活動總是帶著母親同行。「媽媽頭腦有點退化,帶她出來接觸人群,也可以減緩退化的速度。」單身的王淑靜負起了照顧母親的責任,現在她只要出席活動,也都帶著媽媽,諸如讀書會、書軒志工、親子班、薰法香、拜經……等。

「來這裡很熱鬧,上課又可以聽到很多知識。」羅碧霓老菩薩笑瞇瞇地說很喜歡來上課。「我們母女都很節儉,有多的錢就捐出去。」老菩薩能夠歡喜布施,真是令人讚歎。

◎深遠因緣力 代代永傳承

林巧兒帶著兩個女兒來上課,但大女兒楊詠詞九點前就先離座了,身邊只剩小女兒楊硯詞,原來詠詞九點要參加《父母恩重難報經》的演繹彩排。

「當我參加活動,小女兒都會跟。」林巧兒疼惜地看著楊硯詞,可愛的硯詞有點怕生,低垂著頭,害羞地躲在媽媽身邊,將升小學三年級的她,是靜思書軒小志工,她和將升小六的姊姊一樣,都是親子班的學員。

林巧兒的雙親在她國小的時候,就已經是慈濟委員,過去只是陪伴孩子上親子班的她,直到去年才真的比較頻繁參與慈濟的活動,因為感覺到這個團體的美善,而決定參與培訓,她從課程中,接收到很多法喜。

年輕的高哲凱,目前在職訓局上課,準備考證照。「因為職訓局的上課時間有彈性,所以就趁這期間當志工,參與做環保等,知道有這個課可以上,就報名參加。」

「媽媽在我國小時,就已參與慈濟,現在我覺得時間到了,就開始來上課,雖然說做善事不一定要在慈濟,但就如之前大醫王的分享,進慈濟可以和更多人做更多善事。」高哲凱從見習課程中,認識也更認同慈濟,將來只要工作不與培訓課衝突,他會繼續參與明年的培訓。

這次大里一區有三位學員曾是慈青,葉家丞是其中之一,他在1997年加入慈青社,其間歷經921大地震。「當時除了訪視獨居老人、參與機構關懷, 921大地震時也幫忙賑災、蓋組合屋、鋪連鎖磚等。」慈青年代雖已時隔多年,葉家丞仍記憶深刻。

「我在民國101年就曾參與慈誠培訓,但當時因緣不具足,因車禍而無法完成,接著又是結婚生子,直到現在才重新來過。」葉家丞去年參加志工培訓,今年見習,接著就是明年的培訓慈誠,他笑著說:「當年是直接培訓慈誠,現在則要三年才能完成。」

現在葉家丞滿心歡喜地參與各項活動,無論是訪視、出坡、助唸、骨捐宣導或香積……等,只要有人召喚,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一定參加。

「多做多得,少做多失,把在慈濟學到的法,應用在生活中,收穫最多的是自己。」在資深志工洪妙禎為學員送上祝福與期許之後,今天的課程也圓滿畫下句點。

圖左 :首堂課的講師呂清音分享以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在團體中相濡以沫,廣結善緣,朝共同的目標努力前進。[攝影者:賴正宗]
圖右 :王淑靜與媽媽羅碧霓一起上見習課,母女倆,都很用心寫筆記。[攝影者:賴正宗]

圖左 :林巧兒帶著小女兒楊硯詞一起上課,可愛的硯詞是靜思書軒小志工。[攝影者:賴正宗]
圖右 :「佛法生活化,就是將佛法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我已讓上人調了十幾年…,你們有習氣也是正常的。」劉秀美以妙言妙語貫穿整堂課,活潑自在地與學員分享,讓課堂中笑聲不斷。[攝影者:賴正宗]

圖左 :三十幾年奉獻於軍旅的楊冠新,跟學員分享他退休後放棄享樂,全心做慈濟的點點滴滴。[攝影者:賴正宗]
圖右 :午齋後上課前,帶動唱是最佳提神妙方,在歌聲中,課務團隊引領學員動起來,不只歌聲宏亮,手語更是充滿活力,十足地提振了大家的精神。[攝影者:賴正宗]

圖左 :學員林依蒂分享中醫的「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內傷」,她說:「太突然與強烈的情緒,都很傷身體,凡事應持平常心以對,而多聽法可讓自己在面對境界時,保持心情的平靜。」[攝影者:賴正宗]
圖右 :高哲凱從見習課程中,更認識也更認同慈濟,將來只要工作不與培訓課衝突,他會繼續參與明年的培訓。[攝影者:賴正宗]
圖左 :這次大里一區有三位學員(右:陳怡靜,中:許銘凱,左:葉家丞)曾是慈青,葉家丞於1997年加入慈青社,其間經歷過921大地震並參與賑災。[攝影者:賴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