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雲林 經文觸心田 演繹啟孝心

經文觸心田 演繹啟孝心

E-mail 列印
七月是吉祥月也是孝親感恩月,在現今忙碌的社會中,人們常常因工作而忽略逐漸年邁的雙親,8月18日在雲林聯絡處的祈福會上,有五十八位老中青少幼同堂,共同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序曲、十恩,喚起民眾,行孝要及 時,也同時喚醒演繹人員,父母恩重難回報。

五十八位演繹人員,來自雲林各地的慈濟委員、培訓委員、委員家屬、鼓兒及會眾,負責演繹總窗口的志工鍾玉華表示,今年以年輕人居多,希望藉由《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啟發每個人的孝心及善念。

演繹十恩,懷胎守護恩、臨產受苦恩、生子忘憂恩、咽苦吐甘恩、迴甘就濕恩、哺乳養育恩、洗濯不淨恩、遠行憶念恩、深加體恤恩、究竟憐憫恩,恩恩感動。

此次演繹人員眾多,志工莊明得分享「我們彩排,每次兩小時,因時間緊迫,大家非常用心演繹,了解十恩的意義,每一恩都感人,是演繹非演戲,以法演繹,自然有法,每一幕都感動人心,大家用使命完成,無不感動。」

◎承擔如來家業 感念父母恩

笑容甜美的莊喻婷,於慈青二十五周年聯誼會曾參與《父母恩重難報經》的演繹,因此熟悉經文內容,「演繹前要先入法,不只是在台上表演而已。」莊喻婷演繹第一恩「懷胎守護恩」及第七恩「洗濯不淨恩」,飾演身材體態婀娜多姿的女生,與身材走樣的婦女相對比,比對出母親為子女無怨無悔付出,致身材走樣,易引起共鳴,發人省思。

莊喻婷憶起小時候,父母忙著工作,和媽媽鍾淑玲很少互動,十多年前,父母走入慈濟後,讓從小由阿嬤帶大的她,在國一時和媽媽開始有了更多的互動。

「爸媽接觸慈濟後,自己開始跟著媽媽做環保,幼時缺乏母愛,所以緊跟在媽媽身邊,現在和媽媽形同姊妹,無話不談。」以前不敢拿刀的莊喻婷,試著學習做菜煮飯給爸媽吃,以表孝心,她非常珍惜母女的情緣,一路走來,今年更參加培訓,願意承擔起如來家業,感念父母的恩情。

◎悔悟年少輕狂時

演繹第五恩「迴乾就濕恩」的陳世昌,剛開始只為演繹而演繹,經過採排及不斷地觀看影片,了解經文的涵義,看到從襁褓階段到成長的過程,父母含辛茹苦,撫養子女長大,讓他憶起陳年往事。

高中畢業,從事職業軍人十幾年,很少在家,和爸媽互動極少,國中時曾和爸爸吵架,只因爸爸說的一句氣話「你不是我生的」深深烙印在心中,揮之不去,十幾年不曾和父親說過話。

直到2011年父親腦中風,躺在病床上,無法言語,陳世昌才驚覺一切都來不及了,於是鼓起勇氣,含著淚水,在父親的耳邊輕輕說,我愛您時,閉著雙眼的父親,眼角竟流下淚來。陳世昌回憶這一幕的情景,哽咽地難以言語,此時的他深刻體會,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道理。

「以前不覺得爸爸辛苦或是背負沈重的壓力,討厭他、氣他,當他病倒了,才發覺原來我很在意我爸,是愛他的,只是來不及了爸爸已經不在。」進入職場工作,才感受到賺錢的辛苦,祈福會有因緣演繹十恩,每一恩都讓他體會父母恩重如山,「將來會好好照顧媽媽,陪她到老,並祈求媽媽身體健康平安。」

演繹第六恩「哺乳養育恩」的張晉銘,父親已往生,身為人父,演繹特別有感觸,「小時候媽媽忙於工作,大都由阿嬤照顧,阿嬤的噓寒問暖,常讓我覺得不耐煩,直到當了父親之後,和孩子互動,發現孩子不理我時,才深深體會,養兒方知父母恩的辛勞。」

第七恩「洗濯不淨恩」讓張晉銘聯想到,在醫院當志工時,見有些子女不敢清理父母親的排泄物,心有所感。回想自己的孩子出生時,他很開心處理孩子的排泄物,面不改色,但一般人對於長輩的排泄物卻覺得噁心,張晉銘心中起了慚愧心,「以前小時候生病發燒,媽媽第一時間用雙手接住嘔吐物,不怕髒臭,第七恩洗濯不淨恩,觸動到我的內心,突然覺得媽媽好偉大。」

以前只要媽媽多講幾句就覺得不耐煩,走入慈濟,參加演繹後,張晉銘深刻體悟父母對子女的用心,他期許未來也要很有耐心傾聽媽媽的心聲,祈求媽媽能順緣增長,逆緣消除,接引媽媽進來慈濟共耕福田。

◎懂得回報就是孝順

在斗六工作的吳雅惠,國中時曾因聽到阿公說不好聽的話,跟著學,被媽媽、阿公指正時,卻回阿公說:「您是大人就可以說嗎?您不知身教重於言教?」經過那一次經驗,家中從此改掉說惡語的壞習慣,吳雅惠回想當時年幼,不應該理直氣壯,應該要理直氣和才是。

現在每次從斗六回到民雄的家,吳雅惠一定會大聲的跟家人說:「我回來了。」利用機會跟家人聊天,跟父母親說我愛你,用擁抱和祝福來感恩父母,讓家的氣氛,和樂融融。

這次吉祥月參與演繹中第九恩「深加體恤恩」,劇中爸爸看到女兒咳嗽、畏冷,馬上為她披上外套,送上熱茶,深怕孩子生病,不辭辛勞的照顧孩子,吳雅惠深深的感受到父母親的愛是那麼深刻,尤其第七恩「洗濯不淨恩」更是讓她想到如果有一天自己的父母大小便不能控制,也希望自己可以像小時候,父母親照顧自己一樣,為他們清理。

參與演繹後,她更感受到行孝要及時,好好照顧父母,人生只有一次,無法重來,父母親最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金錢,要珍惜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她感恩媽媽支持她投入慈濟及自己所做的決定,她想跟媽媽說一聲「我愛您」,祈願家人身體健康,週遭朋友都平安,人心淨化。

另外,負責演繹第三恩「生子忘憂恩」的高郁雯,看到每次演繹最後父母恩憐無停歇,子孫同堂的畫面,讓她看到愛與孝的傳承,心中倍受感動。

自澎湖來台居住已有八年的時間,遠在外地工作的她,和澎湖的父母只能每週靠電話連絡,但高郁雯深知用健康的身體去為人群付出,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她的雙親也是慈濟志工,知道她除了工作,其餘的時間,都投入志工的行列,不會擔憂,高郁雯明白不讓父母操心、擔心就是報恩。

證嚴上人說,孩子能體會父母的辛苦,才能啟發他們的感恩心,因而懂得回報,回報就是孝順,光是孝順還不夠,要讓父母不擔心。一群年輕新世代,經過演繹,深入經文,聽聞上人的開示,以法演繹而非演戲,將最好的演繹呈現在七月祈福會上,感動自己也感動他人。

圖左 :笑容甜美的莊喻婷,於慈青二十五周年聯誼會曾參與《父母恩重難報經》的演繹,瞭解經文,要先入法,不是只在台上表演而已。[攝影者:陳建穎]
圖右 :演繹第五恩「回乾就濕恩」的陳世昌(右一),經過不斷地觀看影片及了解經文的內容,從襁褓階段到成長過程,看到父母撫養子女,含辛茹苦,令人感動。[攝影者:蔡宜達]

圖左 :演繹第六恩「乳補養育恩」的張晉銘(右二),身為人父,演繹特別有感觸,「小時候媽忙於工作,大都由阿嬤照顧,阿嬤的噓寒問暖,常讓他覺得不耐煩,直到當了父親之後,和孩子互動,發現孩子不理他時,才深深體會養兒方知父母恩的辛勞。」[攝影者:陳建穎]
圖右 :參與演繹中第九恩「深加體恤恩」,劇中爸爸聽到女兒咳嗽畏冷,馬上為她披上外套,送上熱茶,深怕孩子生病,不辭辛勞的照顧孩子,吳雅惠(左一)深深感受到父母親的愛是那麼深刻。[攝影者:陳宏宜]

圖左 :演繹第三恩「生子忘憂恩」的高郁雯,每次演繹最後父母恩憐無停歇,子孫同堂的畫面,讓她看到愛與孝的傳承,心中倍受感動。[攝影者:陳建穎]
圖右 :五十八位演繹人員,歡喜參與演繹,志工莊明得(右一站立者)分享,「我們彩排,每次兩小時,因時間緊迫,大家非常用心,演繹經文有意義且感人,是演繹非演戲,以法演繹,自然有法,每一幕都感動人心,大家用使命完成,無不感動。」[攝影者:王勝聰]

圖左 :莊喻婷(左二)現在和媽媽鍾淑玲(左一)形同姊妹,無話不談,她非常珍惜母女的情緣,一路走來,今年更參加培訓,願意承擔起如來家業,感念父母的恩情。[攝影者:李玉如]
圖右 :開學升四年級的李季薇(左一)分享,以前媽媽叫她做事都會拖拖拉拉,現在只要叫一聲,她馬上就過去,因為聽從父母的話才是孝順。[攝影者:李玉如]
圖左 :演繹十恩後,蔣信(左一)感觸當初大學畢業後沒有繼續升學,媽媽一路呵護,希望他專心在課業上,卻沒有好好讀書,現在願意和媽媽一起參加培訓課程,母子攜手,為人群付出。[攝影者:李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