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教育搖籃 散播愛的種籽

教育搖籃 散播愛的種籽

E-mail 列印
為期兩天的「大愛引航品格學堂」研習營,8月19日第二天課程,內容安排豐富緊湊,參與的四百四十位學員,一早個個精神抖擻呈現專注學習的上課畫面。

首先開場的是講師李文義主任分享「以喜捨,共創希望學堂」, 李主任是桃園區內壢國中輔導主任,曾經也是迷途少年,因此更了解孩子需要的是什麼?他透過真實故事的分享,讓大家了解愛的力量,也期許教育是讓孩子擁有品格、擁有能力、擁有核心的素養,而不是只是書本上的知識。

李文義主任說,我們要在生活中學習,在失敗中學習,在互助合作中學習,這些經驗才有可能落在心中。李主任並引用史賓賽的話:「不要用過去的知識教導現在的孩子去適應未來的生活。」學習必須轉化,要有效能的學習。

他進一步舉例,郝廣才曾經分享凱薩琳這個小女孩的故事,當她發現非洲小朋友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瘧疾,而會這樣是因為沒有蚊帳,小女孩就募集蚊帳,甚至寫信請比爾.蓋茲捐錢,小女孩做到了,因為家人支持她,不認為她小做不到,所以她成功了,我們的教育理念也是如此,需要讓孩子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能與人溝通互動,並能社會參與。

接著,李文義主任分享他輔導個案的故事,其中一個孩子因為懺悔過去偷竊行為,主任陪著他去向店家道歉賠錢,取得老闆原諒,救贖一個孩子,而這孩子也是生命的勇者,現在也是洗車店老闆,生命得以發光發熱。主任還陪伴家庭功能失能的孩子去監獄探監父親,當父親對著女兒說抱歉時,我想這畫面是多麼觸動人心,而這就是愛的力量。

◎分站體驗 老師變學生

課務組安排完整課程及經驗分享,「大愛引航品格學堂」分站體驗活動,以「宏揚慈濟宗門」為主題,讓學員從中體驗學習,自我精進成長。

林錦玲老師分享慈濟草創之初,募款不易,募來款項必須用在刀口上,當時獲得三十位家庭主婦認同,而有所謂的「竹筒歲月」。當時,細心評估訪視就是「慈善」,發現多是「因病而貧」接著「醫療」產生,繼而「教育」與「人文」,這個分站活動就是要將慈濟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宏揚到海外的體驗遊戲。

老師告訴學員要將這四大志業由花蓮、台灣,移到海外,由四個紙箱代表這四大志業,一次只能移動一個箱子,大的在下面小的在上面,紀錄時間和次數,最快的獲勝。只見學員認真的想方設法,要去達成目標,過程有趣刺激,但也了解共同成就一件事情過程是美好的,透過共同合作,彼此互相包容體貼,合和互協,達成共同目標。

◎汲取經驗 讓愛飛翔

近中午,溫馨的圓緣時刻,回顧為期兩天,「大愛引航 品格學堂」研習營隊的點點滴滴。

馬來西亞古晉第五小學的陳美玲校長上臺分享,她曾經要求學生一定要服從,陳校長說:「之前我是跟曾裕真老師一樣,脾氣相當暴躁,我要求的是完美的,學生成績一定要頂呱呱。」在接觸靜思語後,開始改變,用真誠和禮貌,耐心傾聽家長和學生的心。也從嚴肅變活潑,讓學生喜歡親近。

陳美玲校長在兩天的課程有許多收穫,聆聽黃雅蘋老師的輔導案例,學習到要看學生的亮點,不要只記得他的缺點。更汲取李文義老師的分享,看到家訪的重要,了解學生家庭狀況,給予適當協助,讓學生能安心就學。而在座談會裡,也感同身受,要站在家長立場思考。她說:「真的不能正面衝突,我最近也是打電話和家長說,你來學校,我們和你一起討論怎樣幫助孩子,他就來了。」原來之前老師打去,家長都不聽電話,是因為老師開頭就說孩子不對的地方。

陳美玲校長決定這次回學校後要帶動老師們,融入靜思語在教學中,並推動家訪,幫助弱勢學生。

來自桃園區莊秀花與王韻淳是母女,這兩天的研習營,讓她們來非常攝受與感動,從昨天馬來西亞的課程「從黑區變亮區」,秀花覺得每個小孩都有亮點,看到亮點時,需要給孩子愛與陪伴,他們就會成長與茁壯、發光、發亮。

小孩成長的過程中,給予愛與讚美,如小孩七分的表現,當我們給予十二分的讚美,小孩會懂得的,並且會表現得更好;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真的很需要用心,以愛為核心,給予愛的關懷、最重要的是陪伴,把孩子當成鑽石,不要當成玻璃珠,一定會表現得很好;她時時將「教之以禮,育之以德、傳知以道、導知以正」這句話放在心裡,告訴自己用心陪伴孩子,因為一個善念影響小孩的一生,也會影響一個家庭及許多的家庭,將來奉獻於社會時,也會讓社會更加祥和。

王韻淳今年(2018)畢業於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的,她說:「老師就是以自己生命去影響別人生命的人」,在實習期間,學校老師告訴韻淳,想跟孩子拉近距離,要先建立愛的存款簿,他才會跟妳講出心裡的感受、才能更親近他們,這一點在實行上是有難度的,必須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熱情與溫度,因此,期許自己在未來的工作上,能做個有溫度的教育工作者來影響孩子。

活動最後,黃雅蘋老師以竹子的生長過程來比喻,竹子用四年的時間僅生長了三公分,卻用第五年的時間,每天以三十公分來快速的生長,竹子用了前面的四年來深耕土壤四百坪卻是無人所知,來比喻教育工作,或許您會因為看不到成果而想要放棄,希望大家以此精神來互勉,因為我們正在做扎根的工作,相信將會看到希望光明的未來,期許學員像蒲公英一樣把愛撒出去。

圖左 :馬來西亞古晉第五小學的陳美玲校長分享收穫滿滿,回學校後要帶動老師們,融入靜思語教學,並推動家訪,幫助弱勢學生。[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右 :講師李文義分享「以喜捨,共創希望學堂」透過真實故事的分享,讓大家了解愛的力量,也期許教育是讓孩子擁有品格、能力、核心素養,而不是只是書本上的知識。[攝影者:楊淑惠]

圖左 :學員們將四個紙箱代表四大志業,一次只能移動一個箱子,由花蓮、台灣,移到海外弘揚,紀錄時間和次數,最快的獲勝。[攝影者:楊淑惠]
圖右 :母女檔莊秀花(母)(中)長期在學校當輔導志工,輔導過程也看到弱勢孩子,真的需要愛心的陪伴關懷,方能打開孩子心胸。畢業慈大幼教相關科系王韻淳(女)(左)希望將自己所學,在幼兒教育用心去付出。[攝影者:謝麗媚]

圖左 :學員們團隊認真的想方設法,合和互協共同去達成目標,成就一件事情。[攝影者:楊淑惠]
圖右 :圓緣時刻,司儀帶動歡呼,希望大家以竹子生長精神來互勉,深耕的教育,將會看到希望的未來,更期許學員像蒲公英一樣把愛撒出去。[攝影者:楊淑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