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媒體同發善念 報真導正謝親恩

媒體同發善念 報真導正謝親恩

E-mail 列印
8月18日,中區七月吉祥孝親祈福音樂會,進入第二天,很多媒體記者不約而同,攜家帶眷前來共襄盛舉,有TVBS導播陳立明、民視中部新聞中心攝影召集人陳建華、聯合報記者游振昇等,欣賞完祈福音樂會大家都異口同 聲說道:「很棒、很感動。」

媒體素養,指一個人具有辨識和了解大眾媒體,對於個人正面和負面影響的知識與能力;報真導善淨化人心,是現今社會最需要的能量。

◎ 記者提正念 報導淨化人心

「聯合報一待二十幾年。」聯合報記者游振昇,從小很多觀念皆受到八十二歲媽媽的影響,他看媽媽投慈濟「竹筒」、從大愛臺開播看大愛電視到現在,為了滿足媽媽心願,利用假日陪伴她來。「爸爸很早往生,媽媽一個人兼多份工作,養育四個孩子,雖然賺的錢不多,也能響應證嚴上人竹筒歲月。」媽媽能幫助苦難人,游振昇感動在心裏。

從大愛電視臺看每年大型活動報導如五月浴佛、七月吉詳月、年終歲末活動。第一次參加現場,他說:「感動的深度更強。直接看到臺上很生活化的演繹,沒有言語,只有音樂,人在臺前即能了解演員詮釋的意義,和傳達的意涵。」

「七月不是鬼月,而是吉祥月」,游振昇最近採訪一則新聞,卻聽到現場有人說:「最近不順喔,七月才剛開始……」類似這樣,以前也常聽到「對喔!七月鬼門開。」的話語。在祈福會上,聽完上人透過影片的開示,本來心中害怕,天天是鬼月的心情,游振昇不再受到長輩傳統觀念的影響,農曆七月是鬼月的迷思也在心中消除了,「光目女救母劇情,讓我觀念轉了,一切都是人的欲望,因為害怕的託詞。」

游振昇負責採訪司法警政新聞,若知道報導出來的新聞是有負面的影響,,沒有經過求證他一定不會發。他說,「一方面良心問題,一方面是社會責任。」他怕負面新聞影響社會家庭。

游振昇喜歡報導社會新聞,更喜歡社會的光明面,游振昇偶而報導社會角落人物,看到很多善良人士在幫助他們,報導出來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因為大愛臺記者隔天也去採訪,將善事互為廣傳。正面傳遞訊息,身為媒體人的他感到很驕傲。「有如慈濟人到國外幫助災民,現場發放物資、與災民互動的畫面深入內心,這些讓我很嚮往。」志工隨後就邀他,希望他一起走進慈濟團體。

◎ 導播響應災戒 茹素報親恩

同樣受到感動的還有坐在二樓講經堂,貴賓席上TVBS導播陳立明,謝幕後激動地從二樓繼續到一樓福慧廳,他揮著手與臺上演繹人員相互呼應。誰說男兒眼淚不輕彈,此時的陳立明早已淚流滿面,雖已散場,心中激盪仍持續著,他拿起手機靠近舞臺拍下現場感動的畫面。

「太感動了,自從媽媽往生後,已經很久沒有哭那麼久了,晚上大概哭了十次。」陳立明紅著眼眶說,很感動每一個慈濟人演出,不管是三秒、五秒,都是用最專注的眼神在演自己的角色,也在表演給大家看。「提醒自己要感恩」,尤其是,九十二歲的阿嬤五代同堂出場,陳立明很感動,很多感動已經不是他一下子可以形容的。

他還說:「驚訝的是,非專業的慈濟新生代,可以這麼用心、這麼認真在演出,特別老中青三代一起上臺。」活動結束後他抱著慈濟人直說,「感恩今晚有機會參加這場祈福會。」在一般人忌諱的鬼月,陳立明更加懷念往生的媽媽,期望媽媽靈安。
「媽媽生病的時候,為了幫媽媽祈福,我發願吃素。」陳立明茹素多年,此時又見光目女為了到地獄救母,費盡千辛萬苦,見到母親因為葷食,生前不聽勸解,輪到地獄受苦受罪,「我知道了,吃素對媽媽是一種報答,感謝父母恩。」

陳立明跟姊姊不約而同出席祈福會,會後因感動姊弟相擁哭泣,姊姊說:「媽媽往生了,要趁爸爸還健在的時候更加孝順他。」因為多關心、多陪伴,老人家快樂,全家人快樂。

◎知孝明因果 不殺生

民視中部新聞中心攝影召集人陳建華也分享,十九年前「九二一大地震」那一場災難與慈濟結緣,他特地帶太太跟女兒一家人來參加盛會。

「真正的普度,是要孝順父母。」子欲養而親不待,陳建華提到「光目女救母」歌仔戲,他說,不能等到父母去世才要為父母超度,太慢了。

他有感而發地說,「身為媒體人更要將正向的觀念傳遞給社會大眾,農曆七月在佛教而言是吉祥月,也是佛的歡喜月,更是孝親月。」陳建華要用親身的感受,廣為宣傳。

陳建華的女兒陳嬿羽說,最大的收穫是「得知七月不是鬼月」,再也不會有鬼月的恐懼,要用感恩的心面對不畏懼。整場演繹陳嬿羽最有感觸的是《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她靦腆地說:「從小就成長在和睦氣氛的家庭,爸爸、媽媽、很孝順爺爺、奶奶;相信一家人只要在一起天天相愛,就是感恩。」

陳嬿羽說,不一定七月才是孝親月,家人在一起天天都可以平安喜樂,平常就要說感恩,當大家一起用感恩的心為自己的家人祈福、為大眾祈福、為親朋好友祈福,就是感動、感恩。

慈濟人謹記證嚴上人教誨,深入社區,推動正知見、正信,落實「真正的七月普度」觀念,又將法會形式轉變為祈福會,志工逐漸在農曆七月舉辦愛灑活動,宣導推動「七月本是吉祥月」的理念,又透過音樂劇演繹讓人人「知孝道 明因果」,不再盲目地普度拜拜大殺生。

圖左 :民視中部新聞中心,攝影召集人陳建華,帶著太太(中)跟女兒(左)一家人來參加盛會,女兒陳嬿羽說,不一定七月才是孝親月,家人在一起天天都可以是平安喜樂。[攝影者:葉唐銘]
圖右 :陳建華女兒陳嬿羽說,最大的收穫是「得知七月不是鬼月」,再也不會有鬼月的恐懼,要用感恩的心面對不畏懼。[攝影者:葉唐銘]

圖左 :聯合報記者游振昇,第一次陪伴媽媽親臨臺中分會參加祈福會,不只圓滿老人家的心願,自己更感動滿滿。[攝影者:葉唐銘]
圖右 :八十二歲游媽媽笑得很開心說:「好看,很多感動的地方,很多不錯,做的不錯。」[攝影者:葉唐銘]
圖左 :「太感動了,自從媽媽往生後,已經很久沒有哭那麼久了。」TVBS電視臺導播陳立明跟姊姊不約而同出席祈福會,姊弟因感動相擁哭泣。[攝影者:羅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