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雲林 延續年初因緣 共伴回花蓮

延續年初因緣 共伴回花蓮

E-mail 列印
很多環保老菩薩,他們一直問:「我們有沒有機會回去花蓮呢?」而且花蓮靜思精舍師父也鼓勵雲林志工,「如果有因緣的話,可以帶著雲林鄉下的老菩薩一起回來看看心靈的故鄉。」雲林的大桶箍余天助想起這件事,三個多月 來與各社區慈濟志工積極籌劃。

◎延續因緣 愛共伴

堪稱「千歲團」的精進團隊,終於9月8日從雲林的斗六站、斗南站分別搭乘火車回花蓮參訪,也是延續2018年4月雲林四合一幹部回花蓮精進的因緣。此行,有許多八十多歲的社區、環保及受證志工,老菩薩難行能行參與其中,同時也是傳承;隊輔們用心陪伴,希望大家都能法喜充滿。

「所以就利用週六、週日,邀約社區志工、環保志工,還有他們的家屬參加。」領隊余天助表示,在社區他們都很精進,甚至到環保站努力分類,做救地球的工作,這次他們在隊輔及家人的陪伴下回到花蓮,也可以說是尋根。

做環保十八年的志工陳宿芬,平時都很用心傾聽環保志工的心聲,照顧環保志工如家人,此次把握因緣邀約他們參加尋根、參訪,自己也承擔隊輔。

陳宿芬言及,幾位資深環保老菩薩,之前他們的心願是希望花蓮精舍的主堂蓋好後,可以回來看看,「我因為工作關係,錯過三年前的雲林慈濟列車,此次趕快邀約他們回來,當是環保菩薩的同學會。」

◎把握時日 不猶豫

千歲團,八十歲以上的志工共十三位,承擔副領隊的賴秋約及妻子蘇彩鳳;斗南志工陳明源、陳彩玉、胡張玉珠;還有六位來自北港的許秋雲、許月秋、魏秀珍、洪清標、陳存教、蔡勉,以及來自斗六志工陳訓源與妻子陳張珠蓮等。

耳朵稍有重聽,眼睛卻明亮、視力清楚,八十一歲的許月秋委員,平常做環保及醫療志工,每週約有三至五天會到原北港共修處旁的廣場上拆除瓶蓋及洗寶特瓶,若大林慈濟醫院需要醫療志工,她都很欣喜參與。

當許月秋接到陳宿芬的邀約,她立即答應,也由於最近南臺灣823低壓豪雨成災,大家都去協助清掃與安心家訪,許月秋很擔心上人的身體,所以藉由這次機會,想回花蓮看看上人,幫上人加油打氣,也帶著家人平時給她的紅包,想要捐出去幫助受災的鄉親,拋磚引玉。

八十二歲的委員陳張珠蓮,二、三年來身體違和,已許久沒有回花蓮了,「法親家人都疼惜我已有年紀、身體不適,不敢要我參加太勞動的勤務,在四月的幹部精進、朝山也沒回來。」

有一次,陳張珠蓮不小心跌倒,傷到胸部,去檢查後才知道罹患乳癌;也因肩膀脫臼過,右手又中風,她很努力復健,在自家的庭園拔草當成復健,「感恩法親家人,在我生病期間的關懷與祝福,所以我很珍惜每一分秒。」

想到人生無常,趁現在還能走就要把握因緣,且也相當懷念心靈的故鄉,陳張珠蓮說:「訓源,本來沒有要報名,聽到我報名就說要陪我參加。」陳訓源已將榮董窗口傳承給吳茂坤,所以比較少回花蓮,夫妻倆趁這次機會趕快報名回花蓮參訪。

◎快樂人生 自己選

搭乘六小時的火車,大家都還精神奕奕,開營時,協調許寬偉介紹各功能組團隊與大家見面,並感恩所有工作人員及隊輔的用心陪伴,期待人人都能收穫滿滿,在參訪的過程順利圓滿。

第一堂課「快樂人生」,是溫馨、貼入志工心的課程,講師蘇足分享自己的過往及現在做醫療志工的快樂心情,許多志工見到蘇足本人,都很開心地認真聽講。

來自斗六的學員曾菊英,聽了蘇足的分享,覺得自己跟她以前的人生差不多,「我的先生愛喝酒、愛賭博,因為那時我沒有智慧,常常跟他吵架,怨嘆自己的命不好,自怨自艾。」那時的曾菊英,脾氣變得暴躁。

現在女兒會問曾菊英為什麼做慈濟很快樂?「我想應該是看到大家快樂做志工,幫助他人,所以快樂!」後來,曾菊英逐漸改變自己的心態,家人也都感受到了,先生不再打牌也少酒喝,「我覺得,真的是改變自己之後,家庭變和樂了!」

從臺中搬來雲林縣斗六市居住的曾菊英,年初,主動打電話到雲林聯絡處詢問,經值班志工轉介,與斗六志工張瑞珠接上線,而接引投入社區活動,曾菊英積極的精神,促使她這一次回花蓮尋根的好因緣,她非常高興。

◎珍貴足跡 感念深

大家分秒不空過,休息片刻後,分成三大隊,每大隊有三小組,各大隊分別進行四大志業博覽會巡禮,有黃建成、林文美、黃金子等三位導覽志工,用九十分鐘的時間說慈濟故事給大家聽。

跟著黃建成導覽的第一大隊,看見佈展從近幾年來在世間發生大災難,慈濟援助過的許多慈善事證,更瞭解慈濟人慈悲的腳步踏在災難土地上,用愛膚慰、賑災的身影與精神。

慈濟在國際賑災、臺灣八八風災、921大地震的展示,也令陳訓源想起1999年的921大地震,那時還沒有人文真善美志工,陳訓源自己用普通相機、傻瓜相機拍下雲林志工勘災、煮熱食、為亡者助念等,沖洗了三百多張照片,為921大地震留下歷史的足跡。

約在五、六年前,志工張如容接洽陳訓源後,從雲林抱著這三百多張的921照片,搭乘火車回到花蓮交給文發處圖像組掃瞄留存,她再將全數的照片抱回雲林。

八十四歲的陳訓源至今仍感念張如容這分珍惜之心,但他又感觸良深:「是日已過,命亦隨減,自己無法預測還能有多久可以有分享的機會?」921大地震到明年(2019年)剛好二十年,許多年輕人無法體會,陳訓源希望有機會分享那時慈濟人救拔苦難的精神,讓後進志工瞭解。

接著來到醫療志業區,黃建成解說後,陳訓源再把握機會分享「斗六門診部」的緣起,到如今進展為「斗六慈濟診所」的過程。一開始就參與其中的陳訓源,希望能讓大家多一些瞭解。由於時間有限,留待回雲林有因緣可繼續深入分享。

◎充實智慧 增信心

到了晚上,不同社區、不認識的志工,因在「知心相契」時間,彼此認識,大家把握這難得的機會,紛紛分享心得與慈濟事。

第一次陪伴志工回花蓮參訪、尋根的第1組隊輔何嘉哲,分享一開始有點擔心自己經驗不足,但是讓他驚訝的是,從早上搭火車到進入靜思堂的寮房安單、參加博覽會巡禮、220講堂上課,「每一位學員都很守時、自動整隊,遵守紀律。」他很感動。

何嘉哲還要感恩,有長輩陳訓源在旁親切提醒,就像自己的家長一樣關心。之前,十多年來陳訓源常帶著實業家參加靜思生活營;TIMA國際人醫年會;骨髓關懷小組研習,有相當豐富的經驗。一路有資深的陪伴、傳承,讓何嘉哲學習了隊輔應有的責任,如吃了「定心丸」,能夠很輕鬆承擔。

社區志工鄭銀棟,與第4組隊輔張素卿是夫妻檔,跟著妻子一起回花蓮參訪,希望能多認識慈濟做了哪些事!鄭銀棟分享,「在四大志業博覽會很認真聽導覽志工的解說,後來又聽到陳訓源師兄補充說明『造血幹細胞捐贈』名稱的由來,有了多一層的瞭解,會讓自己更有信心投入。」

一直希望投入捐血活動,能為血癌病患找到配對的機會,現在對「救人一命,無損己身」鄭銀棟會更有信心去勸說。

◎見苦知福 開心門

每組隊輔都很巧妙地帶動學員輪流分享,當有一人起頭分享,就會引起共鳴。其中一位分享者,是長期在大林慈濟醫院擔任癌關志工的高素琴,經常安慰病患的家屬,讓病患輕安、家屬心安;但是在最近,她的先生在睡夢中離開,走得太突然,而忍不住哽咽哭了。

高素琴的先生朱清順也是慈誠,在社區的助念、公祭場合,都有他慈悲的身影,與人結了很多善緣。隊輔蕭玉娟及志工們都安慰高素琴:「朱師兄平常與人結了很多善緣,他無病痛地離開是善終,這是他的福報,要祝福他。」

聽了志工的一席智慧語,高素琴心情稍平靜了下來,擦乾眼淚分享:「羅玉琴師姊知道我最近心情不是很好,她邀我回來參加。又剛好前陣子嘉義水災,也走出來安心家訪,見精舍師父很有佛心跟受災鄉親關懷,我會抱抱在場的其它災民,安慰他們。」高素琴再次走入人群,在見苦中釋懷自己的傷痛。

短期精進,為期兩天一夜的尋根,共有一百一十八位參與,領隊余天助表示,這次活動主題「大愛共伴度有情、傳承法脈心相繫」希望廣開大家的心門,能夠把美善傳承。

圖左 :延續2018年4月雲林四合一幹部回花蓮精進的因緣,雲林志工老中青三代相伴回花蓮尋根、精進。[攝影者:陳建穎]
圖右 :「知心相契」時間,隊輔何嘉哲(右1),帶動學員分享;社區志工鄭銀棟(中)也分享參訪四大志業博覽會的收穫。[攝影者:林鼎傑]

圖左 :志工蕭玉娟(左)承擔當隊輔,既然答應,就多一分承擔多一分責任,也邀約兒子楊昇龍(右)一起參加,希望能共行菩薩道。[攝影者:林鼎傑]
圖右 :社區志工曾菊英(右2),聽講師蘇足分享「快樂人生」,瞭解先改變自己的心境,才能改變命運。[攝影者:陳建穎]

圖左 :做環保十八年的志工陳宿芬(左),把握因緣邀約老菩薩參加尋根活動,自己也承擔隊輔。[攝影者:吳惠富]
圖右 :車上的午齋是請羅東志工準備,在抵達羅東火車站時,雲林機動志工再接手送到各車廂。[攝影者:蔡宜達]

圖左 :一堂溫馨、貼切的課程「快樂人生」,展開參訪的序幕,講師蘇足分享過往的故事;志工很開心見到她本人。[攝影者:陳建穎]
圖右 :耳朵稍有重聽,眼睛卻明亮、視力清楚,八十一歲的許月秋委員,很高興能再回心靈的故鄉接近上人的法[攝影者:張如容]
圖左 :志工高素琴分享走出來安心家訪,見精舍師父很有佛心膚慰鄉親,她跟著安慰,自己也較能釋懷喪夫之痛。[攝影者:蔡宜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