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一條龍 展現環保精質化

一條龍 展現環保精質化

E-mail 列印
2018年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將於2018年11月3日至2019年4月24日在臺中市舉辦,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屆時將在外埔園區設「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

為了讓慈濟志工能夠了解人文館內的設施配置,以及正確 傳達二十八年來,慈濟在全球致力推動環保的理念,工作團隊在2018年9月9日上午,於臺中靜思堂辦理「2018中區環保暨環保一條龍種子培訓課程」,邀請南投、彰化、苗栗和港區等地一千一百多位志工參與。

◎ 環保精質化 有為法與無為法

統籌場布的志工王建忠首先說明,「希望透過這次展出,讓慈濟長期在環保工作的努力,被世界看到」。展館空間的規劃,包括展覽區、互動區和實作區,主要是展出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研發的成果,和全球慈濟志工致力於環保的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總經理李鼎銘,帶領公司團隊到場,以「大愛環保精質化的展現」為題,分享近年來地球不斷出現的極端氣候,導致諸多世紀災難,唯有建立「共知 共識 共行」,帶動全球做環保、淨化身心靈,才能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經營規劃室林慧萍和張絮評在臺上以對談方式,配合「有為法」—有形的環保展現、環保人事物;及「無為法」—無形帶給大眾的感觸、感動和成長,來說明「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只有發揮共行的力量,以身體力行,將環保落實在生活,讓資源再生、化廢為寶,從心念開始改變,才能惜福愛物、淨化人心。

林慧萍和張絮評提到,人文館共分為「地球發燒/環保一條龍」、「回收再回收」、「壓力布/長照」、「大愛塑木/智慧珠/智慧塑膠」、「傳薪系列」和「環保低碳心生活」、「慈悲科技」七個區塊,除了分別說明各區塊的導覽主軸外,也以「有為法」和「無為法」相互對照,表述各區塊的導覽方式,和背後所要傳達的理念。

以「壓力布」的展示區塊為例,導覽主軸要傳達布料研發的緣起,是志工動員愛心接力,一同成就的大愛;透過導覽讓大眾了解,壓力布的研發是基於人傷我痛、人苦我悲,愛心串聯共同成就的高彈力、高活動、高機能布料(有為法);然而,有形的背後是在體現感恩、尊重、愛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無為法」。

「希望透過有形的人事物,帶出無形的價值觀念。」林慧萍和張絮評表示,七個展區的展示,從半個地球的「環保一條龍」出發,「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達成人心淨化(心靈、身體)、社會祥和(家庭、學校、社會)、天下無災無難(大地、自然、環保)。」

◎ 環保科技 互動作品誠用心

現代科技的進步帶動許多產業發展,人們接受資訊的方式也趨向多元化。傳統「你說我聽」的單向溝通,自然無法滿足現代人對資訊的需求,以及追求資訊的主動性。

因應「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展開後,會有許多國外團體或個人前來參訪。長達半年的展覽期間,翻譯志工勢難一一到場解說,因此,科技團隊設計了「多國語言自動導覽APP」。志工張廷旭在現場為大家示範APP的操作方式:只要掃瞄每個解說點上的「QR CODE」,就會出現中文、英文和韓文、日文等多國語言發音供選擇,令臺下志工嘖嘖稱奇。

「(證嚴)上人說,多做多得。」張廷旭提到,此系統原是去年(2017年)年底時,為民權聯絡處籌辦「九二一地震布展」所設計。九二一地震發生至今已將屆二十年,許多親身參與救災的志工年事已高,由他們將當時的經驗搭配照片說明,更具有說服力。「可是,布展時間長,他們不可能一直在現場,因此將圖片配上文字說明,有人參訪時可以自動唸出來。」

這是很好的創意,技術上也不難辦到,因為張廷旭四年前,在服務的公司開發歐洲地區國家GPS導航系統時,從法國跨到德國、西班牙等國,到達不同國家就要呈現不同語言。在工作上有這樣的需求,他也覺得將此運用到布展是可行的,就開始創作。

民權聯絡處的展館還沒啟用,當時做的,現在正好派上用場,不過,人文館展區不只唸中文,再透過Google翻譯成日文、英文和韓文、德文、西班牙文等。外賓來訪時,如果翻譯志工不在現場,導覽志工也可以很輕鬆地透過掃描QR CODE再轉換成需要的語言,張廷旭說:「一直擴充到現在,此APP已成一個很龐大的系統,是比較具有創意的作品。」

令人感到新奇的,還有「半顆地球」的自動裝置上,擺放許多寶特瓶,只要參觀民眾拾起一支寶特瓶,就會觸動感應器,螢幕上即會顯示自2008年以來,慈濟總共回收了幾支寶特瓶。「寶特瓶撿完了,地球就乾淨了!」張廷旭說,把撿起來的寶特瓶拿到另一邊的磅秤去秤,只要到達一千三百公克,又會顯示能織成一件毛毯。

而「碳真多 早餐車」的發想,也讓人耳目一新。菜單上許多餐點旁都有一個QR CODE,「如果點了一塊牛肉漢堡當早餐,將會製造4.5公斤的二氧化碳;每天吃,相當於一年製造1657公斤的二氧化碳,必須種138棵樹才能吸收製造出來的二氧化碳。」張廷旭表示,早餐車的設計,原是臺北內湖環保站所創。目前早餐車的外型,仍由設計團隊設計中;早餐的模擬食物要用陶土捏塑,也還在進行當中。因為展區是國際館,所以,美編和動畫、影片要求更細緻,加上中英文的對照解說,幾乎都重新設計。

◎ 有做沒做 是有差別的

「上人要我們入戶說環保,此時,民眾主動來了,正是我們可以好好運用的時機。」展區一旦啟動,導覽志工就必須面對一批批到訪的民眾,如何把握展覽的主軸,將展區的主要概念向民眾正確陳述,就必須培養相當的默契和共識。慈濟中區傳法說法團隊窗口呂清音,以此次展區的因緣,分享其經年在臺中靜思堂導覽的經驗;長期致力於推動社區環保的志工洪妙禎,也利用時間為臺下志工進行「環保實作區」介紹。

臺下專注聆聽的志工中,有一群身穿白色上衣的年輕人,他們是參加「2018七月吉祥孝親祈福會」演繹〈彩筆〉的靜思鼓隊成員,相約一起來上課。在建築師事務所上班的呂翊愷,對於「早餐車」的設計與呈現,非常震撼,「許多年輕人大概都無法聯想到,自己每天所吃的早餐,竟然在不知不覺中製造這麼多的碳足跡 !」他說,比起用文字或影片表述,讓民眾親自去體驗或是操作,會有比較深刻的印象。

他接著表示,「一筷省水」的體驗,可以讓民眾立即感受到,任由水快速流失是怎樣的一種情況,「有做跟沒做之間,是有差別的。」對於環保的重要性,呂翊愷也有他的體會,「真正的環保要從源頭說起,用量沒有控制,儘管回收工作做得再好,到最後都會變成無法控制。」因此,減少一次性商品的使用,垃圾自然減量,回收也會減量。「減低個人的物欲,應該是最迫切需要做的。」他說,手機等奢侈品或是生活上的必需品,盡量拉長使用期限,自然可以讓耗廢量減到最低。

苗栗區志工魏秀玉則表示,現今地球上的災難,都是人類自己造成的,最大的來源是「塑膠類」,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利用回收的寶特瓶,製成很多好用的東西,都要感謝全球許多志工的投入。

「環保志工的付出,不僅利益人群,更是有益地球。」民眾到展區時,魏秀玉最想跟他們分享證嚴上人的環保理念,「如果不是上人在二十八年前提出要做環保,不但回收物資,也回收『人』。」她說,上人不僅救地球,更讓很多退休的人,重新找到人生再出發的意義,讓生命再活起來,「利用有形的物質讓老人家來做,無形中也提高生活品質。」

魏秀玉繼續提到,鼓勵「素食」和「減塑」,就是環保的源頭,「從自己的一個點做起,繼而影響家人、朋友……出門帶購物袋,一個一個去推廣。」她從口袋掏出手帕,「我從不使用一次性產品,每件衣服都會放一條手帕。」「五寶」(手帕、環保杯碗筷、購物袋)隨身帶,她說:「環保一條龍,家庭源頭最重要!」

今年(2018年)8月23日,熱帶低氣壓挾帶大量雨勢,造成臺灣南部許多地區淹水長達一週,造成人民財產和精神耗損;同時間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國加州,卻因過去半年降水不足,有75%的土地地表和地表以下,土壤的濕度處於乾燥和非常乾燥的狀態。

展館再過五十幾天就要進駐,屆時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將帶領所有參訪的民眾,見證「地球暖化的十大危機」,親身體會環保在現實生活中,已是不得不重視的一環;也藉此導覽,將臺灣環保提出來到國際,展給全世界的人看!」

圖左 :南投、彰化、港區和中區、苗栗等地一千一百多位志工,在臺中靜思堂參加「2018臺中花博環保暨一條龍種子培訓課程」。[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苗栗區志工魏秀玉,從不使用一次性產品,長期鼓勵「素食」和「減塑」,她說:「環保一條龍,家庭源頭最重要!」[攝影者:施龍文]

圖左 :志工張廷旭在現場為大家示範「多國語言自動導覽APP」的操作方式:只要掃瞄每個解說點上的「QR CODE」,就會出現中文、英文和韓文、日文等多國語言發音供選擇,令臺下志工嘖嘖稱奇。[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提供QR CODE,掃描進入LINE系統,隨時掌握最新資訊,臺下志工紛紛拿起手機對準前方螢幕掃描。[攝影者:施龍文]

圖左 :慈濟中區傳法說法團隊窗口呂清音,以此次花博展區的因緣,分享其經年在臺中靜思堂導覽的經驗,與志工培養導覽的默契和共識。[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長期致力於推動社區環保的志工洪妙禎,也利用時間為臺下志工進行「環保實作區」介紹。[攝影者:施龍文]

圖左 :臺上講師傾囊相授,臺下志工也精勤作筆記。[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在建築師事務所上班的呂翊愷(前左一)表示,「一筷省水」的體驗,可以讓民眾立即感受到,任由水快速流失是怎樣的一種情況,「有做跟沒做之間,是有差別的。」[攝影者:施龍文]
圖左 :823南部大水災剛過,近日北部又是幾場大雨,全體志工虔誠祈禱,祈求天下無災無難。[攝影者:施龍文]